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分析深圳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多种常用抗幽门螺杆菌抗生素的药敏和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和E-test药敏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的药敏和耐药性。结果 MIC范围:甲硝唑0.54~>32μg/m1;阿莫西林0.28~>32μg/m1;克拉霉素<0.016~1.2μg/m1;耐药情况:65%(E-test法)对甲硝唑耐药,37.5%对阿莫西林耐药,克拉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 深圳地区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和阿莫西林耐药率较高,而对克拉霉素无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低收入群体妇女乳腺疾病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低收入群体女性乳腺疾病患病现状,探讨该人群乳腺疾病筛查的可行方法,为该人群乳腺疾病一级预防实施提供借鉴经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式对北京市郊区及在京流动人口妇女开展乳腺疾病健康讲座,同时做乳腺体检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1 247例妇女中患有不同类型乳腺疾病者470例,患病率37.7%,其中乳腺增生占93.1%。25~44岁是乳腺疾病的高发年龄段。年龄与乳腺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OR值=1.325(95%CI:1.142~1.533),文化程度与疾病的发生呈负相关(OR=0.621,95%CI:0.576~0.726)。结论:低收入群体妇女的乳腺疾病患病率与北京市平均水平接近,患病高发年龄段为25~44岁,该人群中文化程度为保护因素。该人群得到健康知识与筛查较为困难,应开展高效低成本的定期检测以及乳腺防病防癌知识的普及教育,以利于乳腺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维)族、哈萨克(哈)族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流行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新疆抽取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阜康市、吐鲁番地区、和田地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年龄>35岁样本,统计3个民族间不同民族组、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患病率,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6个地区共调查16 460人.汉族、维族、哈族总超重率标化后为36.1%,男性和女性超重率标化后分别为39.8%和27.2%.汉族、维族、哈族超重率标化后分别为41.4%、34.9%和32.8%,3个民族总肥胖患病率标化后为26.9%,男性和女性肥胖患病率标化后分别为27.2%和25.5%,汉族、维族、哈族肥胖患病率标化后分别为18.4%、28.9%和40.1%.新疆地区男性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00,P<0.05).不同民族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不同,汉族人群超重率最高,哈族人群肥胖患病率最高(x2=338.232,P<0.05);新疆地区超重率和肥胖率随年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超重率在45~54岁达到高峰,肥胖率在55~64岁达到高峰(x=246.80,P<0.05).年龄、民族、职业、教育程度、吸烟、饮酒是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 新疆地区超重率和肥胖患病率较高,且存在民族差异,汉族男性超重率最高,哈萨克族男性肥胖患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陕西省部分地区5岁以下儿童健康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为后续项目提供经验。 【方法】 于2007-2010年间开展包括“母子系统保健项目”,采用不等概率抽样方法,分别在2006年和2010年开展基线和终末两次横断面调查,通过对干预前后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健康结局、看护人保健认知与行为指标进行比较,对项目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儿童生长迟缓率在项目干预后下降至少50%,由6.9%降低到3.4%(P<0.01);儿童贫血检出率、近两周疑似肺炎患病率与近两周腹泻率均未有明显降低(P>0.05);看护人保健认知及儿童就医行为在项目后有明显改善,两种疾病患病后就诊率在干预后均提高到85%以上。 【结论】 项目的干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项目地区5岁以下儿童健康及保健水平,但儿童的贫血问题依然严峻,腹泻、疑似肺炎患病率降低不明显,需进一步结合地方突出问题,细化各种干预措施,加大干预强度。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探讨护士采血过程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具体环节,以及源患者感染状况,为制定职业暴露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11年8月-2013年9月护士采血环节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89例次,包括静脉采血75例次,动脉采血14例次。采血操作环节职业暴露居前3位的是拔针后管塞穿刺针回弹(25例次,28.09%)、操作结束集中二次清理垃圾(18例次,20.22%)、血液体液皮肤黏膜接触(13例次,14.61%)。经检测,源患者确定感染43例次(48.31%),感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戊型肝炎病毒(HEV)、梅毒螺旋体(TP)、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等血液接触感染病原体中的一项或多项;源患者未感染46例次(51.69%)。经科学处理,发生采血环节职业暴露的护士均未发生感染。结论开发安全型采血针,锐器使用后第一时间放入锐器盒,采血操作戴手套等防护用品,以及实施标准预防和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是降低临床护理人员采血环节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量表,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3月我院精神科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9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较差,平均得分(52.56±7.79),且其结果受患者性别、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是否首次发病等因素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及其主要照顾者应教会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稳定患者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新疆不同民族老年人群心力衰竭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疆不同民族老年人群慢性心力衰竭(CHF)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等7个市(区、州)汉、维吾尔(维)、哈萨克(哈)族≥60岁人群进行心血管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分析不同民族人群CHF患病率及合并CHF的基础疾病.结果 实际调查3 858人,应答率为89.14%.CHF患病率为4.30%(166/3 858,其中汉族为2.74%,维族为5.25%,哈族为6.32%).不同民族人群CHF患病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62,P=0.00).男性CHF患病率为5.50%,女性为3.13%,男性高于女性(x2=13.65,P=0.00).60~、65~、70~、≥75岁年龄组CHF患病率分别为3.39%、3.68%、5.12%、6.82%,各年龄组人群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9,P=0.004),并随年龄增加CHF患病率呈增高趋势(x2=12.07,P=0.001).房颤、冠心病是CHF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5.20,95%CI:2.32~ 11.70和OR=5.54,95%CI:3.83~ 8.02).单个心血管基础疾病合并CHF最常见为高血压(病因构成比为30.12%),其次为冠心病(病因构成比为7.23%).结论 新疆地区老年人群CHF患病率较高,且存在民族差异.高血压、冠心病为CHF患者共同的心血管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