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25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Acquired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 (TEF) is a challenging, life threatening condition. It most commonly appear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requiring pro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ho cannot withstand open neck or chest surgery. An endoscopic technique could be better tolerated by these patients. We present our experience using a cardiac Amplatzer ASD septal occluder for an endoscopic TEF repair in ventilation-dependent patients. Two high risk patients underwent the procedure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nd close respiratory monitoring. In one patient the device was inserted through the trachea and in the other through the esophagus. In both cases fistula closure was achieved for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allowing the patients a temporary relief of symptoms. The procedure was well tolerated by the patients, and no significant adverse effect documented. The technique was successful as a temporary solution for unstable patients with TEFs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treatment modality for similar patients.  相似文献   
3.
经导管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封堵ASD,术后72 h、1个月、3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除2例因房间隔缺损太大(大于40 mm)外,全组患者封堵器植入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选用的封堵器直径8~40 mm,术中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全部封堵病例无残余分流.3个月随访,所有病人临床症状及心脏大小改善,右室收缩压明显下降.结论经导管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单盘圆柱型及双盘分体型两种不同左心耳封堵器进行动物左心耳封堵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4只健康实验犬使用单盘圆柱型或双盘分体型左心耳封堵器经股静脉途径进行左心耳封堵,术中左房造影评价封堵后效果;对非预期死亡的实验犬立即进行大体标本检查分析死因,存活的实验犬分别于术后第45天、80天、110天、15月处死,对封堵器表面组织行HE染色及DAPI、CD31免疫荧光评价内皮化程度。结果 6只实验犬使用单盘圆柱型封堵器进行左心耳封堵,5条实验犬于术后30 min-8 h死亡,1条实验犬存活至15月后处死;大体心脏解剖发现4条实验犬封堵器表面均存在大量血栓,存活的1条实验犬封堵器表面约1/5未见新生组织覆盖;8只实验犬使用双盘分体型封堵器进行左心耳封堵,7例实验犬完全封堵;术后110 d新生组织完全覆盖封堵器表面,HE及免疫荧光染色呈现完整内膜形成,并可见新生血管。结论单盘圆柱型封堵器植入左心耳后急性血栓发生率及即时死亡率高;双盘分体型左心耳封堵器用于封堵左心耳,器械相关并发症低,左心耳封堵术后4月覆盖盘完全完整内膜化。  相似文献   
5.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Amplatzer封堵器形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Amplatzer封堵器(ASO)形态的变化。方法 选择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引导封堵房间隔缺损的小儿患者65例,于封堵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观察封堵效果。于房间隔短轴观、心尖四腔观和房间隔长轴观分别测量ASO中心厚度和与腰相连的两侧厚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ASO位置正常,ASO无移位,无并发症发生。8例患者于术后即刻和24h随访ASO两伞间有微少量血流通过,1个月随访时4例患者微少量血流消失,3个月随访时微少量血流全部消失。术后24h ASO厚度稍增加,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ASO的厚度回缩明显,6个月后ASO的形态趋于稳定。ASO近主动脉侧的厚度大于其他部位的厚度。结论 房间隔封堵术后ASO形态逐渐变薄,更牢固地固定于房间隔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科在2018年至2019年20例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病例采用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先行胸廓造口开窗引流术(OWT)换药引流2~4周后,残腔感染有效控制的病人选择行光导纤维气管镜下房间隔封堵器封堵支气管胸膜瘘口。结果 全组患者有效地控制胸腔感染后,封堵瘘口治疗后疗效根据临床症状、胸腔及肺部感染控制情况和瘘口闭合情况进行评价,全组20例病例封堵术后达到治愈(CR)标准:瘘口愈合,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持续1个月,被封堵器封堵瘘口,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持续;随诊6~12个月,其中8例患者封堵术后3~6个月行简单的胸廓关窗术,避免行形体改变大的胸廓改形术,7例患者全身症状改善可耐受择期手术,行余肺切除术+支气管瘘修补术,3例患者部分缓解(partial, PR),瘘口未闭合,部分被支架封堵,临床症状部分缓解,2例患者出现移位分别在术后8月和术后12月气管镜下取出封堵器。本组患者无死亡病例,围手术期均无不良事件包括封堵器脱落,气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及性价比高的特色,因支气管胸膜瘘的瘘管解剖特殊,与房间隔缺损瘘口结构类似,使用房间隔封堵器治疗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作为一种在气管镜下特殊治疗技术应用,能快速、有效地封堵瘘口,降低再次感染风险及呼吸衰竭的发生,为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病人提供一个有效治疗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引导Amplatzer封堵器经心导管封堵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中的作用,并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运用TTE选择出适于封堵术的继发孔型ASD患者36例,并配合X线指导封堵过程,选择合适型号的封堵器并观察随访疗效。结果TTE引导封堵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封堵完全闭合率91.7%(33/36),1个月为94.4%(34/36),3个月以上为100%。TTE所测房缺的最大直径明显小于球囊伸展径(P<0.01),但二者高度相关(r=0.93),为封堵器型号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本组36例术后随访,均未发现封堵器结构断裂、移位、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TTE引导Amplatzer封堵器经心导管封堵继发孔房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近中期疗效可靠。较之经食管超声运用范围更广,操作更简便、安全,更易掌握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