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618篇
基础医学   331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69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48篇
综合类   354篇
预防医学   42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42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2篇
  1969年   3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Oocyte and embryo grad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eps in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to identify the best among cultured embryos for transfer or vitrification. The most commonly used non-invasive method is morphological assessment of gametes and embryos using a microscope. This method despite being simple and cost-effective has interobserver and intraobserver variability and subjectivity and has little to offer about the physiological state of embryos. This review sourced research articles and reviews pertaining to other non-invasive assessment methodologies from Medline and PubMed to collate latest technologies in vogue and identify novel methodologies of the future. The review assesses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in oocyte and embryo grading and touches upon novel non-invasive techniques and potential biomarkers to identify the best embryo. The latest available literature on time-lapse imaging, hierarchical algorithms, omics (consisting of proteomics and secretomes), miRNAs, mitochondrial RNA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been accessed to summarize the enormous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identify gaps in current interpretations, to identify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to provide direc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This review will greatly benefit anyone practicing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clinical embryology.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40岁以上高龄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结局,旨在为高龄女性提供生育咨询以及为改善高龄女性个体化辅助生殖治疗结局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我院生殖中心2015年1月—2017年12月女方年龄≥40岁且使用自身卵子行体外受精的共2 467个治疗周期资料,对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岁及以上行辅助生殖治疗的患者,随着女性年龄增加获卵数明显减少(40~48岁女性平均获卵数分别为2.97、 2.69、2.17、2.01、1.77、1.61、1.68、1.29和1.00,44~48岁与40~43岁依次组间比较均P<0.05),尤其是44岁以上女性胚胎发育潜能明显降低(40~48岁囊胚形成率分别为48.90%、43.72%、33.67%、34.29%、24.39%、21.14%、26.32%、16.67%和0%,44~48岁与40~43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共有518个周期行新鲜胚胎移植,结果显示,随女性年龄增加,临床妊娠率(40~48岁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6.92%、21.15%、20.79%、10.96%、18.87%、11.11%、5.88%、0%和0%,43~48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种植率(40~48岁种植率分别为23.65%、19.51%、17.70%、8.54%、7.49%、10.81%、5.56%、0%和0%,43~48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和活产率均显著降低(40~46岁活产率分别为18.46%、10.58%、9.90%、5.48%、5.66%、2.78%和5.88%,43~46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43岁以上者结局更差。44岁以上女性自然流产率明显增高(40~45岁流产率分别为31.43%、50.00%、52.38%、50.00%、70.00%和75.00%,44~45岁与40~43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46岁女性仅1例妊娠并分娩,47岁和48岁女性均无成功妊娠。与抗苗勒管激素(AMH)>1.0 ng/mL组相比,AMH≤1.0 ng/mL组妊娠率、种植率及活产率均显著下降(27.04% vs. 14.74%,22.99% vs. 13.50%,15.88% vs. 7.37%;均P<0.05),流产率明显升高(41.27% vs. 50.00%,P<0.05)。结论:≥40岁高龄女性随年龄增长生育力逐渐降低。40~43岁年龄段女性助孕仍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卵巢仍有一定储备者(AMH>1.0 ng/mL),但44岁以上女性原则上不再建议ART助孕,对于46岁以上卵巢功能衰竭的女性强烈建议卵子捐赠或收养。  相似文献   
3.
以钒基核苷酸复合物为核酸酶抑制剂,从人胚组织中制备总RNA,所得产品几乎不含DNA和蛋白质,经过分离Poly(A)~ mRNA,证明制品有合成cDNA的完整功能,方法比较简捷,适于大量制备以满足分离mRNA 之需,并讨论了此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施瑾  朱志俊  酆豫增  匡延平 《浙江医学》2002,24(11):659-661,703
目的:分析输卵管积液的形成及其化学成分,探讨输卵管积液对体外培养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输卵管积液动物模型,测定其成分;用不同浓度输卵管积液培养小鼠2-细胞胚胎,观察胚胎形态。结果:输卵管积认中K^ 、HCO3^-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明显低于输卵管液;pH值明显增高。输卵管积液组囊胚形成率和胚胎孵化率均明显低于输卵管液。结论:结扎兔输管两端能诱导输卵管积液形成;机械诱导的输卵管积液成分改变能影响早期胚胎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预移植在胚胎移植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预移植在胚胎移植中的作用。 方法 :在超声波引导下胚胎移植 114个周期 ,其中 10 1个周期进行预移植。比较预移植与未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 ;按预移植与实际胚胎放置深度差值分组 ,并比较两组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 结果 :预移植周期与未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5 9.4 1%和 6 1.5 4 % ,35 .81%和 31.4 3% ,P均 >0 .0 5 ) ;按预移植与实际胚胎放置深度差值分组后 ,两组妊娠率和种植率统计学差异也无显著性 (6 1.5 4 %和 5 8.6 7% ,4 0 .79%和 34.0 9% ,P均 >0 .0 5 )。 结论 :在胚胎移植技术中 ,预移植不能准确指引胚胎移植深度  相似文献   
6.
As an avian embryo grows within a eggshell, the whole egg is moved by embryonic activity and also by the embryonic heartbeat. A technical interest in detecting minute biological movements has prompted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ques and systems to measure the cardiogenic ballistic movement of the egg or ballistocardiogram. (BCG). In this context, there is interest in using a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coil (solenoid) as another simple sensor to measure the BCG and examining its possibility for BCG measurement. A small permanent magnet is attached tightly to the surface of an incubated egg, and then the egg with the magnet is placed in a solenoid. Preliminary model analysis is made to design a setup of the egg, magnet and solenoid coupling system. Then,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with a laser displacement measuring system, developed previously, is made for chicken eggs, indicating that the solenoid detects the minute cardiogenic ballistic movements and that the BCG determined is a measure of the velocity of egg movements.  相似文献   
7.
低剂量阿司匹林在辅助生育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进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 IVF-ET)或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 ICSI)患者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对治疗结果的影响。 方法  IVF或 ICSI治疗的 3 2 4个 ET周期 ,分为是否服用阿司匹林两组 ,分别统计患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h CG)时子宫内膜厚度及 ET胚胎数 ,比较两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两组在注射 h CG日内膜平均厚度、ET中优质胚胎的比率及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未服用阿司匹林组的 ET胚胎数明显多于服用组 ( P<0 .0 1 ) ,而前者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却明显低于后者 ( P<0 .0 1 )。 结论 低剂量阿司匹林在 IVF-ET或ICSI的辅助生殖治疗中能有效地提高胚胎种植率 ,增加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阻断CD86协同刺激分子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母胎界面Caspase-3、laminin B和PAI-1的表达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于妊娠第4.5天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86单抗,实验对照组注射大鼠同型IgG2b,正常妊娠组不作任何处理。于妊娠第13.5天计算胚胎吸收率,用免疫组化测定Caspase-3、laminin B和PAI-1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检测免疫组化染色灰度值(A)。结果:①实验组的胚胎吸收率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中Caspase-3蛋白灰度值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laminin B和PAI-1蛋白灰度值均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早期阻断CD86协同刺激分子可使母胎界面中的Caspase-3、laminin B和PAI-1分别通过各自不同的途径发挥免疫耐受作用并且使自然流产模型孕鼠的胚胎吸收率降低至正常妊娠水平。  相似文献   
9.
达菲林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达菲林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疗效。方法:根据112例不孕患者用药前窦卵泡的数目采用不同剂量的达菲林降调节,常规超促排卵至卵泡成熟后,经阴道B超引导下取卵,行实验室体外培养受精,优质胚胎移植。结果:3组获卵数、获得的Ⅰ级胚胎数、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等均无明显差异,受精率皆在70%以上,卵裂率在93%以上。结论:不同剂量的达菲林降调节均可获得高质量的卵子,且是一种肌肉注射缓释剂,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三种颗粒细胞剥除方式在常规体外受精(IVF)中对卵母细胞受精率及胚胎发育影响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2004年1~12月,因输卵管因素不育在我院生殖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54例,患者年龄均小于35岁。采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8例,共818个卵母细胞。对三组卵母细胞在IVF后采取不同的颗粒细胞剥除方式:第一组在受精后4h完全剥除颗粒细胞;第二组在受精后4h部分剥除颗粒细胞,受精后16~18h再将颗粒细胞完全剥除;第三组在受精后16~18h完全剥除颗粒细胞(即传统的过夜培养方式)。对三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进行比较。结果第一组及第二组的优质胚胎率高于第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受精率及囊胚形成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别。结论第一组的颗粒细胞剥除方式最好,即缩短精-卵共培养时间可以提高胚胎质量,长时间的精-卵共培养对优质胚胎的形成有不利影响。较短时间(12~14h)的颗粒细胞与卵细胞的共培养可能对胚胎发育的质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