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2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完全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30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比较由潘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呋喃唑酮组成的10d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且Hp阳性的患者55例随机分组,治疗组(28例)方案为前5d潘托拉唑、阿莫西林,后5d潘托拉唑 克拉霉素 呋喃唑酮;对照组(27例)三联疗法为潘托拉唑 阿莫西林 克拉霉素,疗程7d。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92.9%,对照组Hp根除率为7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潘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呋喃唑酮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治疗Hp感染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低,依从性好之特点。 相似文献
2.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舌苔脱落细胞CDK4和CDK6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舌苔脱落细胞 CDK4和 CDK6的表达的意义。结果 :脾胃湿热组患者舌苔脱落细胞 CDK4和 CDK6阳性细胞显著高于脾气虚组和正常对照组 ( P<0 .0 1 )。结论 :CDK4和 CDK6在脾胃湿热证舌苔脱落细胞保持高表达 ,可能与中医证型有关 相似文献
3.
电子胃镜与病理诊断慢性胃炎差异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对胃镜下直视诊断慢性胃炎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造成两者之间差异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提高胃镜医师对慢性胃炎的正确认识。方法选择我院经胃镜或病理诊断为慢性胃炎的150例患者,对比其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计算两者的符合率。结果CSG与CAG的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6.3%和58.1%,两种方法对胃镜诊断的一致性较差。结论提高慢性胃炎的诊断,应胃镜与病理诊断相结合,规范胃镜下操作,并采取准确、多部位取材活检以及规范病理检查和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疏肝理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44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疏肝理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44例,并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显效率达77.2%,总有效率达97.7%,而对照组分别为36.4%和79.5%,治疗组疗效估于对照组;对胃脘疼痛主症的改善情况,以及HP抗体的转阴率也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Cochrane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另证医学领域试验注册数据库,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BIOSIS等数据库。收集比较半夏泻心汤与安慰剂、非特异性治疗、其它中药治疗或西药治疗的随机与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Man4.1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18篇随机对照试验1886名病人满足纳入标准。所有试验普遍质量不高,未发现双盲试验。“倒漏斗”图显示不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倚。与得乐冲剂、非特异性疗法比较,半夏泻心汤在症状和体征改善及抗幽门螺杆菌方面有效,与雷尼替丁、三九胃泰比较,半夏泻心汤对症状和体征改善有效。试验未发现严重的副作用。结论 由于存在发表偏倚且文献质量普遍低,尚不能提供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166例慢性胃炎患者舌象特征与证型关系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胃炎患的舌象特征与证型关系,设计应用“舌象量级识别记录表”对166例慢性胃炎患的舌象进行观察分析,并对舌象与中医辨证分型间的关系作判别分析,筛选出淡红舌、淡白舌、青紫舌、黄苔和剥苔5个变量参数,建立了慢性胃炎不同证型的舌象分类判别函数。所得的判别函数对原始数据判别正确的总回代率为51.80%,其中脾胃虚弱型73.33%,脾胃湿热型70.00%,胃络痴血型和胃阴虚型分别有59.09%和55.00%。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苦杏仁甙对大鼠慢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方法:采用牛胆汁与甘油混合液灌服大鼠10周造成慢性胃炎模型。2%水杨酸钠溶液灌服大鼠8周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并于两模型造模同时给予苦杏仁甙作为预防给药。实验结束后摘取全胃,做病理切片检查,同时收集胃液,测定胃游离酸浓度及胃蛋白酶活力。结果:苦杏仁甙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病理形态学有改善。炎细胞浸润程度减轻,腺体排列紧密。并可抑制胃蛋白酶活力。结论:苦杏仁甙对大鼠慢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慢性胃炎证候与幽门螺杆菌及Bcl-2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慢性胃炎证候与幽门螺杆菌 ( HP)及胃粘膜 Bcl-2蛋白的相关性 ,探讨证候形成机理。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 89例为对象 ,其中湿热蕴脾证 5 3例 ,脾胃气虚证 3 6例 ,1 0名健康人为对照。采用辨证、HP、胃粘膜 Bcl-2蛋白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 :1 HP感染率湿热蕴脾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脾胃气虚组 ;2湿热蕴脾组和脾胃气虚组 Bcl-2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 ,以脾胃气虚组为高 ,但与 HP感染率的相关性未能得到证实。结论 :脾胃虚实证候与 HP感染存在相关性 ,湿热是 HP生长、繁殖的病理基础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 Bcl-2与证候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病初次根除失败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现察中药健胃清幽汤联合西药对幽门螺杆菌(HP)胃病初次根除治疗失败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以健胃清幽汤合奥芙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以奥美拉哇、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枸椽酸铋钾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疗程结束4周后,观察Hp根除情况.结果 治疗组失访1例,完成随访31例,其中29例HP阴性;对照组失访2例,完成随访28例,其中20例HP阴性.根据意向处理分析(ITT),两组根除率分别为90.6%和66.67%,完成治疗分析(PP)根除率分别为93.5%和71.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胃清幽汤联合西药治疗是幽门螺杆菌胃病初次根除失败后的有效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