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6篇
中国医学   5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蚓激酶治疗高黏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红岩 《心脏杂志》2007,19(4):477-477
高黏血症既是某些疾病的并发症,也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效治疗高黏血症不容忽视。观察到有明显的降低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蚓激酶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液流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蚓激酶生物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郝苏丽  沈佳 《中国药事》1996,10(6):403-405
本文采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蚓激酶的生物活性。该法操作简便,易于观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蚓激酶胶囊对康复期脑梗死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46例脑梗死的病人进行8周蚓激酶胶囊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中国脑卒中量表》(CSS)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ADL)的临床疗效评定,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糖、纤维蛋白原(Fig)、肝肾功能和作心电图检查.结果 蚓激酶胶囊治疗4周、8周CS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空腹血糖下降,Fig降低,治疗前后病人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未发现严重的药物毒副作用.结论 蚓激酶胶囊能有效治疗康复期脑梗死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对3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患者,进行了蚓激酶胶囊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192例)和开放临床试验(112例)。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蚓激酶胶囊(400mg)可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质、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并改善血液流变学积分和患者的自学症状积分,与安慰剂组的差异有性;开放试验结果表明;蚓激酶胶囊可降低血栓干重、血小板聚集率、全血粘度,并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发和患者自  相似文献   
6.
蚓激酶治疗心肌梗死合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43 例,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测定血纤维蛋白原。发现用蚓激酶2 周后,血纤维蛋白原质量浓度明显下降〔(4 .33 ±1 .09) g/L〕,与用药前〔(5 .34 ±0 .89) g/L〕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用药3 周后纤维蛋白原进一步降低〔(3 .71 ±0 .48) g/L〕,与用药前和用药后2 周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均P< 0 .05) 。用药后2 周和3 周,蚓激酶组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 均P< 0 .05)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果提示蚓激酶治疗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有一定疗效,可以考虑做为冠心病的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7.
中药地龙中溶栓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近年来国内外地龙中溶栓成分(蚓纤溶酶、蚓激酶、蚓胶原酶)的研究情况进行归纳,介绍了地龙中溶栓成分的性质、分离纯化技术及开发应用状况,并提出了目前研究工作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蚓激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3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应用抗血栓新药蚓激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34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4例均为住院患者 ,并经CT证实为脑梗死 ,其中梗死灶最小 0 .6cm× 0 .3cm ,最大 3.2cm× 2 .2 1cm。排除脑出血。其中脑血栓形成 2 8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具有导向溶栓作用的蚓激酶纳米粒。方法利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白蛋白纳米粒,与单抗相接制备了蚓激酶免疫纳米粒;对纳米粒的载药量、大小及分布、形态及体外释放等进行了研究。结果纳米粒平均粒径为68nm,跨距为91nm,包封率为(86.62±1.65)%,载药量为(3.96±0.63)%;电镜结果显示,外形圆整,呈球形,分散良好,相互之间不粘连;其体外释药实验表明明显的缓释性能。结论该导向溶栓纳米粒制备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0.
林莉  张三川 《首都医药》2004,11(8):44-4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疾病,以头晕目眩、站立或行走不稳为主症,亦可伴有心悸出汗,中老年发病率高,女性尤为多见。近年来南京市白下区建中中医院采用蚓激酶胶囊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46~76岁,平均65岁,有颈椎病史45例,平时血压偏低(<105/65mmHg)者36例,合并高血压24例,高脂血症16例,糖尿病10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6~78岁,平均63岁,有颈椎病17例,平时血压偏低(<110/70mmHg)16例,合并高血压12例,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