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0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3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784篇
内科学   726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54篇
综合类   1125篇
预防医学   317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497篇
中国医学   127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钦  张亚伟  卢国栋 《贵州医药》2022,46(2):223-224
目的 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老年患者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风险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三年来于我医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的86例老年患者病历资料,依据术后起搏器囊袋是否出现感染分成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观察两组于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影响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风险因素。结果 86名患者中有15名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7.44%。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次数、起搏器植入时间、糖尿病史、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贫血等方面资料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起搏器植入次数、起搏器植入时间、糖尿病史、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贫血等均是导致起搏器囊袋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其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起搏器更换或升级、起搏器植入时间过长、既往有糖尿病史和贫血、出现囊袋血肿和切口脂肪液化为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风险因素,临床需要重视对此类因素的调控,加强防护监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提升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定心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永久性房颤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西医诊断符合房颤,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型的6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每组30例。中药治疗组给予定心方进行治疗,西药对照组给予标准化西医治疗。结果:定心方在治疗气阴两虚型永久性房颤伴血脂异常效果显著,研究证明其有着较好的降压、降脂的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儿童永久起搏器电池更换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9年11月行起搏器电池更换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11例患儿病历资料,其中男童7例,女童4例,平均年龄(7.3±2.5)岁,电池更换距离上一次起搏器电池植入时间(4.1±1.5)年,7例切口有脓性分泌物,4例有清亮分泌物。8例于术后3周内再次入院,3例分别于术后45 d、40 d、32 d再次入院。5例有低热症状,6例无发热症状。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n=6)和常规换药组(n=5)。手术组1例予囊袋扩大后清创缝合,5例予原囊袋切除清创缝合。常规换药组5例均予以头孢菌素或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碘伏纱布每日换药2次,其中2例予持续负压吸引2周。结果手术组6例患儿均在术后2周内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1±3)d,均在术后3 d内拔除引流管,平均引流量(25.6±10.1)mL,术后电话随访,未再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手术组6例患儿均未发生全身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伤口愈合良好,疗效满意。常规换药组平均住院时间(30±5)d,1例出院2个月后再次入院,拆除原腹部起搏器,更换为心内膜起搏器。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t=-9.6,P<0.01)。出院前手术组和常规换药组C反应蛋白测量值分别为(8.2±2.5)mg/L和(25.0±15.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P<0.05)。结论儿童永久起搏器电池更换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后,将原起搏器囊袋切除,减少异物植入,可吸收线间断缝合,适当游离皮片减少吻合口张力,可取得满意疗效。此方法与常规换药相比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痛苦,降低再次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患有房颤的张奶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可还是发生了两次脑梗死。她心中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服用了阿司匹林,还发生两次脑梗死?”其实,这个问题在后来患者就诊检查过程中得到了解答。在就诊检查中发现她是一个“阵发性房颤”患者。如果大家稍有常识都知道房颤,无论是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发生脑卒中,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脑梗死。  相似文献   
5.
6.
7.
老年女性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9个月因出现旋弄综合征再次入院。该患者合并高血压及阿尔兹海默病病史。入院后于心导管室进行导线解旋、复位等相应处理。本文旨在讨论总结起搏器旋弄综合征的预防要点,尤其对于合并认知障碍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9.
10.
石建 《吉林医学》2014,(18):4033-4033
目的:研究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术后相关症状的发生及其处置。方法:选择116例符合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诊断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选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4年,并收集相关症状发生的概率。结果:所有患者均置入成功。安置起搏器后,患者均得到治愈。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发生起搏器综合征的有4例,占3.4%;心律失常的有3例,占2.6%;出现电极故障的有4例,占3.4%;起搏出现故障的有5例,占4.3%;心功能减低的有6例,占5.2%;局部发生感染的有3例,占2.6%。结论:通过整理分析可知,充分的材料准备和严密的操作以及全方位的术后管理,可以减少这些症状的出现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