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6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76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17篇
口腔科学   66篇
临床医学   427篇
内科学   10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98篇
综合类   593篇
预防医学   24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3篇
  9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植物-土壤反馈对刺五加幼苗根、茎、叶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分别对未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1组),连续3年种植刺五加的土壤(2组)和多年种植刺五加的土壤(3组),分别种植刺五加1年生幼苗,并对其根、茎、叶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L-苯丙氨酸,原儿茶酸,刺五加苷B,绿原酸,咖啡酸,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在多年生长刺五加土壤种植,对刺五加幼苗叶和根均有显著性差异,但在茎中绿原酸和刺五加苷E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芦丁和金丝桃苷在多年生刺五加土壤种植的幼苗叶中未检出。在刺五加幼苗的根中,多数次生代谢产物呈现正反馈;在刺五加幼苗的茎中,咖啡酸,刺五加苷E,金丝桃苷,槲皮素呈现负反馈;在刺五加幼苗的叶中多数次生代谢产物呈现正反馈。结论:植物和土壤在刺五加幼苗生长过程不同部位呈现出不同的反馈情况,整体而言,未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对刺五加幼苗的次生代谢产物更具优势。研究结果为阐述植物-土壤反馈对刺五加的影响提供研究基础,并为人工栽培刺五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临床上对于轻中度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其中生物电刺激反馈治疗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其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且临床效果理想。本研究探讨生物电刺激反馈治疗对产后盆底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01-01—2018-03-31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经阴道分娩后盆底肌功能障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产次、治疗前盆底Ⅰ和Ⅱ类肌肌张力及合并临床症状等因素组间均衡的原则选择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联合生物电刺激反馈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盆底肌电压及肌力、简易女性性功能及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盆底肌电压为(14.1±1.3)μV,大于对照组的(6.1±0.4)μV,t=37.199,P0.001;Ⅰ和Ⅱ类纤维盆底肌力分别为(4.2±0.3)和(4.2±0.5)级,均高于对照组的(1.4±0.1)和(1.0±0.2)级,t值分别为56.000和37.582,均P0.001。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性欲望(t=31.136,P0.001)、性兴奋(t=26.830,P0.001)、性高潮(t=79.171,P0.001)、阴道润滑(t=76.012,P0.001)和性交疼痛(t=30.589,P0.001)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生活满意度为(4.3±0.3)分,高于对照组的(1.7±0.2)分,t=46.034,P0.001。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最大尿流量为(11.2±1.0)mL/s,高于对照组的(9.0±0.6)mL/s,t=11.931,P0.001;膀胱顺应性为(36.2±2.1)cm H_2O,大于对照组的(24.1±1.8)cm H_2O,t=27.668,P0.001;最大逼尿肌压力为(17.0±2.0)cm H_2O,大于对照组的(12.0±0.6)cm H_2O,t=287.747,P0.001。结论针对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者实施生物电刺激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盆底肌肉功能及膀胱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多维反馈式教学方法在本科生《推拿手法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2016级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生90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课堂教学阶段采用循序渐进的手法教学模式配合示范教学模式,实训阶段采用目测法、体测法、机测法等多维反馈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与实训法,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讲为主。在学期末,对教学效果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考核方法。结果:试验组在实训考核中,手法操作、体位选择、整体印象、总分等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笔试成绩、总成绩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试验组授课内容进行定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对于本教学方法持认可态度,他们更加主动参与其中,更加深了他们对手法的理解与应用。结论:多维反馈式教学法在本科生《推拿手法学》教学应用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采用职业认同量表、反馈寻求行为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对武汉市2家三甲综合医院232名新入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反馈寻求行为对职业倦怠的总效应值为-0.651,职业认同在反馈寻求行为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率为73.43%。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联合引导性想象放松训练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研究组患者接受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联合引导性想象放松训练.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采用鹿特丹症状量表(RSCL)比较两组患者的不适症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康复训练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DS、SAS评分和RSCL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QOL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319,P﹤0.05).研究组患者接受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联合引导性想象放松训练后,其中48例患者可以将呼吸训练器吸至顶部并维持5 s,血氧饱和度均﹥95%.结论 渐进性肌肉放松联合引导性想象放松训练对肺癌患者康复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症状评分和术后痛疼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心理老师担负起了新生筛查的任务。对于新生筛查工作的有效性,我曾经有很多疑问。比如,如何选择有效的问卷?学生会如实填写吗?筛查之后,除了作为心理老师的工作参考,该如何将结果反馈给师生,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7.
抓取“微医网”医患评论数据,对其中时滞与患者满意度进行关联分析,并对评论内容进行主题挖掘,提取不同时滞区间内患者重点关注的内容。通过对患者评论文本不同时滞区间内容的分析,寻找满意度提升策略,以缓解医患关系。使用K-means将患者反馈数据根据就诊后时长反馈分为“短期”和“长期”,通过LDA主题提取模型,对满意度划分后的患者评论文本挖掘不同时滞区间内患者所关注的重点内容,将其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患者就诊满意度随着时滞呈现趋高现象,不同时滞文本显示患者评论维度大致相同,但随着时滞区间的转移,患者所关注的就诊体验内容也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为探讨线上积极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自尊与人际困扰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社交网站积极反馈问卷、社交网站自我呈现问卷和自尊量表,对内蒙古地区106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Mplus进行多重中介效应分析。结果:(1)线上积极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自尊均与人际困扰间呈显著负相关,积极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自尊三者间两两呈显著正相关。(2)线上积极自我呈现对人际困扰的影响通过三条中介路後发生作用,分别通过自尊与线上积极反馈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线上积极反馈与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线上积极自我呈现不但能使大学生获得更多线上积极反馈和提高自尊水平,而且还能通过二者中介作用缓解人际困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点反馈控制技术对非对称性紧张性所致痉挛型脑瘫患儿头控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均接受2次/d的常规康复训练和痉挛机治疗,治疗8周。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支点反射控制训练,1次/d,30 min/次,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点反射控制对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头部控制功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