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58篇
  免费   4856篇
  国内免费   2613篇
耳鼻咽喉   648篇
儿科学   958篇
妇产科学   430篇
基础医学   3301篇
口腔科学   1066篇
临床医学   12198篇
内科学   6676篇
皮肤病学   799篇
神经病学   1649篇
特种医学   38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5篇
外科学   5006篇
综合类   25452篇
预防医学   8666篇
眼科学   1303篇
药学   13124篇
  110篇
中国医学   6676篇
肿瘤学   3289篇
  2024年   528篇
  2023年   1863篇
  2022年   1896篇
  2021年   2163篇
  2020年   2632篇
  2019年   2471篇
  2018年   1314篇
  2017年   2208篇
  2016年   2288篇
  2015年   2698篇
  2014年   4554篇
  2013年   4308篇
  2012年   5366篇
  2011年   5549篇
  2010年   5069篇
  2009年   5130篇
  2008年   6259篇
  2007年   5524篇
  2006年   5283篇
  2005年   5514篇
  2004年   3765篇
  2003年   3469篇
  2002年   2745篇
  2001年   2394篇
  2000年   1775篇
  1999年   1482篇
  1998年   1299篇
  1997年   1162篇
  1996年   1027篇
  1995年   821篇
  1994年   686篇
  1993年   442篇
  1992年   377篇
  1991年   377篇
  1990年   280篇
  1989年   248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运用新型光学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 700测量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变化,并探讨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选择。

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21-01/06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52例57眼。术前和术后3mo使用IOL Master 700完成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角膜曲率(Km)的测量并分析。对不同IOL公式计算时预留的目标屈光值与术后3mo全自动验光仪实际屈光值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

结果:手术前后测量的AL平均值分别为24.20±1.86、24.09±1.86mm,术后AL缩短了0.11mm; ACD值分别为3.08±0.44、4.55±0.36mm(P<0.001),术后ACD加深1.49mm; Km值分别为44.14±1.86、44.14±1.82D(P>0.05)。术前选用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所测结果的屈光误差最小,其次是Holladay Ⅱ及SRK/T公式,Holladay Ⅰ公式所测结果的误差最大(P<0.05)。

结论:白内障术后AL缩短以及ACD加深,度数测算时可考虑增加0.1mm的校正因子。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中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预测性最佳,其次是Holladay Ⅱ及SRK/T公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栓弹力图(TEG)常用参数与凝血因子及凝血象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需输血治疗的患者共12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TEG和常规凝血功能试验进行检查。pearman相关性分析TEG常用参数分别于与凝血因子及凝血象间的相关性;多元回归方程分析TEG常用参数与凝血因子及凝血象间的相关性。结果 Pearman相关性分析凝血因子中凝血因子Ⅰ(FIB)与TEG常用参数R时间无相关性(P>0.01),与K时间、Angle夹角、Ma、G值、综合凝血指数(Cl)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1);凝血因子Ⅷ与凝血因子Ⅸ与TEG常用所有参数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1);其余凝血因子与TEG常用参数无相关性(P>0.01)。凝血象中APTT与R时间、K时间、Angle夹角、Cl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553,r=0.259,r=-0.258,r=-0.398,P<0.01);TT与Ma、G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341,r=-0.321,P<0.01);PT与TEG常用参数均无相关性(P>0.01)。多元...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报道1例累及气道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以“咳嗽、发热4天”入院。入院后行支气管镜检查,活检病理提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完善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治疗上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复查肺部CT病灶明显吸收,症状缓解,目前随访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近距离治疗计划的剂量参数在Oncentra治疗计划系统与MIM系统间产生的差异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的43例妇科肿瘤患者近距离治疗计划,按照临床要求所有病例的靶区D90达到处方剂量。评估参数包括:靶区体积和D90,处方剂量总体积,靶区内的处方剂量体积以及危及器官包括:直肠,膀胱,小肠的D0.01cc,D1cc,D2cc。结果计划系统中的靶区体积和处方剂量值均明显小于MIM系统中相应的值(P<0.05),两系统显示出的处方体积相差不大。MIM系统中的靶区D90(676.74±54.82)cGy小于处方剂量,危及器官的受量则正好相反,即计划系统比MIM系统中相应的参数要小,其中直肠和膀胱的D0.01cc,D1cc,D2c,小肠的D0.01cc,D2cc的在两系统显示的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系统间传输相同的剂量和轮廓文件,DVH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在不同系统对已勾画的各种器官轮廓计算体积存在算法上的不同。基于此,建议近距离计划在CT扫描时,尽量小的层厚可以消除或减少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腹内疝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接收的32例腹内疝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之中的观察主体,均通过手术证实,临床资料完整,均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对比CT与手术证实的符合率。结果多排螺旋CT确诊率高达90.63%,与手术证实结果无差异(P> 0.05);同时,通过多排螺旋CT检查,可清晰的观察到腹内疝相关征象,与手术证实结果高度一致,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多排螺旋CT诊断技术能够较好的诊断腹内疝,且CT征象清晰,为临床有效诊治腹内疝提供了可靠指导,值得在临床中普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原发性与获得性耐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青海地区132例耐药结核病患者为观察组,青海地区132例非耐药结核病患者为对照组,查阅患者的的临床资料,并自制调查问卷,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完成风险模型建立,绘制ROC曲线分析风险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结果表明:青海地区原发性与获得性耐药结核病发生率与年龄、性别、与患者接触、3月底痰涂片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居住地、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治疗末痰涂片结果、体重指数、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结核病灶数、结核空洞、合并糖尿病及登记分类初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表明:青海地区原发性与获得性耐药结核病发生率与居住地、登记分类、体重指数、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3月末肺结核病灶数及痰涂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构建获得性耐药结核病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用于青海地区原发性与获得性耐药结核病患者中ACU值为0.847,预测敏感性为87.46%,特异性为90.29%。结论青海地区原发性与获得性耐药结核病危险因素较多,不同因素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建获得性耐药结核病发病风险预测模型,能较好的预测临床发病,有助于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 对照组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以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 综合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步态参数、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对照组为72.91%(35/48)(P<0.05); 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包括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m index,CSI)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Fugl Meyer rating scale,FMA)、Berg平衡量表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步态参数包括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患侧摆动相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V)、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58%(7/48)、10.42%(5/48)(P>0.05)。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评分,提高患者的步态参数,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