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7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目的 研究移植后供体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通过对216例心脏移植患者术后10年内2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的随访分析,评价心脏移植术后供体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移植心脏的心率变异功率频谱在术后第四年开始出现增长.亚组分析表明:35.2%的患者在术后数年内未出现明显心率变异功率谱的变化;约60%的患者在心脏移植术后第六年出现心率变异总功率谱的增加,低频功率谱增长,但高频功率谱未出现明确改变;7.4%患者心率变异功率谱在移植术后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低频和高频功率谱在术后第四年开始显著增长,超过其他患者.结论 只有为数不多的心脏移植患者在心脏移植术后逐渐出现功能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恢复,而大多数供体心脏在术后的10年内仍保持着自主神经去神经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失眠现况,分析导致ACS患者失眠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ACS患者的失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筛选纳入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符合标准的ACS住院患者771例,入院7d内病情稳定后完成基线社会人口信息学资料、睡眠质量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生活质量量表12(SF12)以及社会支持调查量表(ESSI),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S患者失眠的因素。结果共收回741例患者的有效问卷,741例患者中男510例(68.8%),女231例(31.2%)。487例(65.7%)存在至少一种失眠症状,其中308例(41.6%)存在入睡困难,369例(49.8%)存在夜间易醒,116例(15.7%)存在早醒,74例(10.0%)同时存在早醒和入睡困难,53例(7.2%)同时存在早醒、夜间易醒和入睡困难。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前体力活动情况(OR=0.636,95%CI 0.411~0.984)、抑郁(OR=1.908,95%CI 1.101~3.305)和低社会支持(OR=0.278,95%CI 1.198~3.301)是ACS患者存在失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接近2/3的ACS患者存在失眠症状,入睡困难和夜间易醒是最常见的表现;体力活动情况、抑郁和社会支持与发生失眠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伊伐布雷定治疗肺动脉高压致右心功能不全伴窦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治疗的肺动脉高压致右心功能不全伴窦性心动过速患者25例,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伊伐布雷定(2.5~7.5 mg,2次/d)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超声心动图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伊伐布雷定治疗后,患者心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73.3±8.2)次/min vs.(96.9±9.2)次/min,P<0.001]。25例患者中11例患者的心功能改善,16例呼吸困难患者中14例症状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三尖瓣反流峰速、收缩期肺动脉压、下腔静脉内径均显著改善(P均<0.05),左心房前后径和右心室前后径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P均>0.05)。1例患者应用伊伐布雷定后出现光幻视现象,减量后光幻视症状消失,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对于肺动脉高压致右心功能不全伴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常规药物治...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介入病例数逐年增加,肾功能不全患者有更高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然而对比剂肾病有着严重的危害和后果,可导致手术相关并发症明显增加,住院死亡率和长期死亡率显著增加。如何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使更多的肾功能不全患者能安全地接受介入治疗是冠心病介入领域的重要课题。现就血管内超声指导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减少肾功能不全患者对比剂肾病的有效性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1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老年女性因室性心动过速(VT)而植入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围术期为避免出血风险,未予抗凝治疗,术后7d出现发热、腹痛,完善检查后诊断为肾梗死,立即开始规律抗凝治疗。目前针对AF患者植入心脏节律装置(CRD)围术期不同抗凝策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有争议。AF患者合并肾梗死相对少见,且该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增加了早期诊断的难度。该病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1)对于卒中高危的AF患者,在植入CRD的围术期,抗凝治疗是必要的,但是采用何种抗凝策略尚有争议;(2)对于卒中高危的AF患者,在无抗凝的情况下,出现急腹症等表现时,应考虑腹腔脏器急性栓塞梗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炎症是冠心病发生发展和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参与者,还可导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以往研究多评估了经典炎症反应的效应细胞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而除了经典的炎症反应外,过敏性炎症的效应细胞也有重要的且通常未被认识到的作用。嗜酸性粒细胞在过敏性炎症中起关键作用。本综述即探讨过敏性炎症的效应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在冠心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行射频消融技术(RFAT)患者的增加和从事该项工作的医务人员工作量的加大,医务人员(下称职业人员)的受照时间和受照剂量明显增加等与健康有关的安全问题已经凸显出来。本文就RFAT中职业人员接受辐射剂量情况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外科主动脉生物瓣环内径中多平面曲线瓣环测量法及三维重建法测量间的差异以及基于CT结果指导外科生物瓣毁损患者使用Venus-A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10月连续10例在外科毁损生物瓣中采用Venus-A瓣膜行TAVR患者,通过术前CT扫描图像确认外科瓣膜类型,采用多平面曲线瓣环测量法及三维重建法测量外科瓣膜内径并进行对比,并基于CT结果制定TAVR策略。通过术中即刻效果、术后不良事件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患者中男性8例,平均年龄(72.4±5.4)岁,平均心胸外科协会风险评分(7.4±2.1%),外科瓣膜置换术(均为有瓣架生物瓣)后平均(8.0±5.4)年。CT多平面曲线瓣环测量法与三维重建瓣环测量法瓣环内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20.9±1.8)mm比(20.4±2.1)mm,P=0.438],且均与厂家参数瓣架内径吻合(P>0.05)。所有患者窦部内径、窦管交界内径、瓣膜冠脉距离均符合预防冠脉闭塞解剖结构要求。根据CT测量结果选择TAVR瓣膜型号及扩张策略,术中1例颈动脉路径余经股动脉路径,2例进行球囊预扩张,均顺利植入Venus-A瓣膜,除1例术后残余狭窄外余9例均达到器械成功标准。30天随访1例出现脑出血外余无不良事件,30天超声心动平均主动脉瓣最大流速2.6(2.5,2.8)m/s,平均跨瓣压差13.5(13.0,17.0)mmHg,无中度及以上瓣周反流。术后12个月随访无死亡及致残性卒中发生,超声心动平均主动脉瓣最大流速2.7(2.5,3.1)m/s,平均跨瓣压差15(13.5,21.0)mmHg,无中度及以上瓣周反流。结论术前CT中多平面曲线瓣环测量法及三维重建法均可准确反映毁损瓣膜内径,基于CT评估结果指导外科物瓣毁损患者使用Venus-A人工瓣膜行TAVR早期结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危险因子.方法 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AKI的标准,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29例(AKI组),男22例,女7例,平均年龄(68.74±10.27)岁;未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232例(非AKI组),男179例,女53例,平均年龄(66.26±9.82)岁.总结术前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内径、血肌酐及术后并发症等,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急性肾损伤有关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全组AKI发病率为11.11%(29/261),住院死亡1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肌酐含量、麻醉时间、围术期输血是导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论 AKI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前应认真评估危险因素,加强肾功能保护才能降低AKI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历史已长达40余年。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β受体阻滞剂在缺血性心脏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疾病中改善预后的重要临床价值已被确立,目前已作为心血管领域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然而,临床实践中,β受体阻滞剂应用仍很不够,并且即使使用,剂量也太小。1999年在我国近2000家医院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和随后二级预防的使用率分别仅为43%和35%,且平均剂量仅相当于有效剂量的1/4左右。这大多源于医生对β受体阻滞剂副作用的顾虑。如担心β受体阻滞剂引起支气管痉挛,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往往应用不充分甚至不被使用。事实上,这些患者的预后更差,可能从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中更能获益。这里介绍一例心衰合并COPD的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