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3篇
  6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临床疗效。方法:AION的患者68例(7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及NGF组。2组均给予AION基础治疗,NGF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鼠NGF肌肉注射治疗,疗程4周。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视力、视野及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潜伏期改善情况,及对视乳头周围神经纤维厚度的影响。结果:治疗后,NGF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视野平均偏差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NGF组视力提高行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GF组P100波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缩短,且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神经纤维平均厚度均增加,高于正常值(98.25±8.49)μm(P0.05);治疗后,2组均较治疗前厚度减小,NGF组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低于正常值(98.25±8.49)μm(均P0.05)。结论:鼠NGF治疗AION有效,对视力、视野的改善,视觉诱发电位的恢复及减轻视乳头周围神经纤维的萎缩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体血浆角膜基质内注射联合角膜层间分离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施行自体血浆基质内注射联合角膜层间分离,术后跟踪随访6-48月,平均24月。结果注射后72小时,血浆完全吸收,角膜水肿消失,角膜上皮光滑。所有患眼角膜大泡消失。保留了原来的残存视力。结论自体血浆角膜基质内注射联合角膜层间分离术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应用激光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150例(226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150例(226眼)中,治疗后显效82例124眼(54.9%),有效51例76眼(33.6%),无效17例26眼(11.5%)。结论应及早对视网膜病变采用激光治疗,以阻止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做好心理护理、运动指导和饮食指导对疾病的治愈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眼球穿孔伤伴眼内异物是严重危害视功能的眼科急症之一,尤其对巨大异物的摘出更加疑难、复杂,其诊治过程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眼内多发性巨大异物在临床上实属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眼球穿孔伤伴眼内多发性巨大异物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对飞点扫描LASIK手术前后角膜形态进行分析,评估LASIK术后角膜形态改变情况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对29例(58眼)高度近视 (-6.00~-10.00DS)患者行LASIK手术,观察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形态、模拟角膜曲率计度数(Simk)的改变。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角膜地形图平滑型分别占82.76%、89.66%、93.10%,且相对稳定,其他形较少,无中央岛形成,切削形态随时间延长逐渐变规则。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1.0的百分比构成分别为100%、96.55%、96.55%。屈光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并且在术后6个月基本稳定,术后模拟角膜计度数(Simk等效值)及Simk差值较术前明显降低,并随时间延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术后3~6个月基本稳定。结论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和分析能清楚地显示LASIK术角膜表面形态变化,有利于个体化实施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获得更完美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2例(59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和疗效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59眼)中11例(13眼)施行了下斜肌断腱术,23例(26眼)施行了下斜肌后徙术,18例(20眼)施行了下斜肌后徙前转位术。18例(20眼)治愈,23例(28眼)好转,总有效率78.85%(41例)。下斜肌断腱术有效率81.82%,下斜肌后徙术有效率78.26%,下斜肌后徙前转位术有效率77.78%。结论上斜≤15Δ可采用下斜肌断腱术或下斜肌后徙术,下斜肌断腱术与下斜肌后徙术具有同样的矫正效果。上斜16Δ~25Δ可采用下斜肌后徙并前转位术,上斜≥25Δ可采用下斜肌后徙并前转位联合配偶肌(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2005年7月至2007年8月,对收住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4例24只眼,均行全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粱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观察术后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对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20月,其中有20例患者眼压在20mmHg以下;21例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或保持不变;18例患者虹膜新生血管不同程度地消退;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地前房出血,但治疗后都能完全吸收;未见1例眼球萎缩.结论 全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确实可行有效,且费用较低,患者能够承受,在基层医院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小儿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40例(40只眼)行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小儿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眼底情况、手术过程、预后(术后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儿原发疾病为先天性或发育性眼部结构异常16例、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1例、眼外伤9例、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1例;手术后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13.5个月;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33例(82.5%),最终视网膜复位39例(97.5%),剩下1例放弃二次手术;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4者3例,0.06~0.3者14例,≤0.05者23例,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继发青光眼5例(均可用降眼压眼药水控制).结论 全玻璃体切除术可以完全切除玻璃体,降低巩膜穿刺孔并发症、有效预防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促进睫状体功能的恢复,提高小儿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