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暴发性1型糖尿病是近年来提出的1型糖尿病的新亚型。它以突发的胰岛β细胞功能完全丧失、血糖急剧升高而无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为特征。该型糖尿病呈急性起病,如未及时诊断及治疗,可危及生命,是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的急危重症。本资料通过对1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观察,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引起对该病的重视,做到早期诊断,积极抢救。  相似文献   
2.
测定133例T2DM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发现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较尿蛋白正常患者Hp感染率升高,提示Hp感染可能是T2DM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超测量腹内脂肪厚度(VFT)在代谢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6例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用B超测量VFT,其中45例男性和36例女性同时进行螺旋CT检查.分析B超测量VFT和CT测量腹内脂肪面积(VFA)、腰围(WC)、体质指数(BMI)之间的相关性,并用接收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FT预测代谢综合征的最佳截断点.结果 VFT、WC、BMI与VFA均呈正相关(P<0.01);VFT与VFA的相关系数WCBMI.男性VFT为55 cm对诊断代谢综合征的敏感度为0.79,特异度为0.77,曲线下面积为0.84(P<0.01);女性VFT为42 cm对诊断代谢综合征的敏感度为0.81,特异度为0.75,曲线下面积为0.86(P<0.01).结论 B超测量VFT是评估腹内脂肪堆积的可靠指标,可代替WC用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 方法 测定45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及19例健康对照者(CON)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4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17例)与无视网膜病变(NDR)组(28例),比较各组间血浆总Hcy的水平;再将17例DR组分为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9例)和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8例),比较两组间血浆总Hcy的水平. 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中DR组的血浆总Hcy水平高于NDR组及CON组(P<0.01),NDR与CON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在DR组,PDR组的血浆总Hcy水平显著高于BDR组(P<0.01),以正常对照组的血浆Hcy均数+2个标准差作为高Hcy血症的诊断标准,PDR组高Hcy血症的发生率高于BDR组(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视网膜病变者血浆总Hcy水平升高,其中PDR组的血浆总Hcy又高于BDR组.血浆总Hcy水平升高,可能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骨和股骨区的骨密度,同时用超声探测双下肢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等情况。结果无血管病变组33例,轻中度血管病变组65例,重度血管病变组50例,三组间骨密度值依次降低(P<0.05或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年龄、体质指数、下肢血管病变积分为决定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50、0.52及1.87)。结论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骨密度减低,骨质疏松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93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和55例健康对照者,测定其正位腰椎L_(1~4)及左股骨颈骨密度,并根据骨密度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并发骨质疏松症组和无骨质疏松症组,同时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并收集三组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限、体质指数等资料.结果 骨质疏松症组与无骨质疏松症组比较年龄、绝经年限、病程及体质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无骨质疏松症组和对照组比较,骨质疏松症组正位腰椎L_(1~4)、左股骨颈骨密度下降(P<0.01),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P<0.01),斑块发生率增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正位腰椎L_(1~4)和左股骨颈骨密度与患者年龄、病程、绝经年限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负相关,与体质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颈动脉体质指数存在一定的联系,低骨密度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与腰椎、股骨颈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89例绝经后T2DM患者的正位腰椎(L1~4)、左股骨颈BMD,并测定部分实验室相关指标,记录年龄、病程、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及计算体重指数(BMI)等,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与非骨质疏松组(NOP组)进行对比分析,另测定正常健康51例绝经后女性(对照组)正位腰椎(L1~4)、左股骨颈BMD及血清IL-6水平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绝经后T2DM患者IL-6水平升高(t=2.636,P=0.009),左股骨颈及腰椎(L1~4)BMD均下降(t=-2.127,P=0.035;t=-2.026,P=0.045);OP组与NOP组比较IL-6升高(t=2.117,P=0.038),左股骨颈及腰椎(L1~4)BMD均下降(t=-7.274,P<0.001;t=9.213,P<0.001).结论:绝经后T2DM患者IL-6水平升高,绝经后T2DM患者腰椎、股骨颈BMD的降低与IL-6水平升高可能有一定的关系,IL-6水平升高对腰椎、股骨颈BMD的影响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B超测量腹内脂肪厚度对评估国人腹型肥胖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B超测量116例男性、84例女性腹内脂肪厚度(visceral fat thickness,VFT),同时进行螺旋CT检查测量腹内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并测腰围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析VFA、VFT、腰围、BMI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各指标与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间的相关性.结果 VFT、VFA、腰围、BMI之间呈正相关(P<0.01),VFT与VFA的相关性(男r=0.81,女r=0.76)最强,逐步回归分析显示VFT为影响VFA的主要因素(R2=0.57,P<0.01);经校正年龄、性别后VFA、VFT、腰围与HOMA-IR、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呈正相关,相关性VFA>VFT>腰围.结论 B超测量腹内脂肪厚度是评估腹内脂肪堆积的可靠方法,对国人中心性肥胖的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并发低血钾35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尿病并发低血钾报道以往多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而对非DKA并发低血钾易忽视。本文将我院近 2年住院的 35例报告如下 ,并对其产生的机制及处理原则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病例 患者 35例 ,男 10例 ,女 2 5例 ,年龄 2 3~ 84岁 ,6 5岁以上 2 2例 (6 2 .9% )。糖尿病病程 :3天初诊的 1例 ,3个月 1例 ,半年至 2 0年 33例。 1型糖尿病 2例 ,2型糖尿病33例 ,DKA 2例 ,合并妊娠 1例 ,合并肺癌 1例 ,使用胰岛素 4例 ,1例≥ 6 0U/d 10年 ,1例≥ 5 0U/d半年。单纯口服降糖药(磺脲类或合用其它降糖药 ) 30例 ,从未服药 1例…  相似文献   
10.
血清SICAM-1和SVCAM-1与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 soluble intercellar adhesion molecule- 1, 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sVCAM- 1)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测定 86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48例健康对照者 (C组 )血清 sICAM- 1和 sVCAM- 1水平, 86例 2型糖尿病分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组 (A组 )26例与无心、脑血管并发症组( B组) 60例,比较 3组间 sICAM- 1和 sVCAM- 1的水平.糖尿病组中并对颈总动脉内膜厚度与 sICAM- 1和 sVCAM- 1作相关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清 sICAM- 1和 sVCAM- 1的水平分别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 P<0.01), A组又高于 B组( P<0.05).糖尿病组中颈总动脉内膜厚度分别与 sICAM- 1和 sVCAM- 1有相关( 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sICAM- 1和 sVCAM- 1水平的升高,表明了体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白细胞的激活,从而参与了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作为病情监测的血清学指标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