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对65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 h的动脉血气指标及临床指征变化.结果 患者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H值升高(P<0.05),PaCO2水平降低(P<0.05),PaO2水平升高(P<0.05).65例呼吸衰竭患者中,58例治愈,5例改为有创机械通气,2例死亡.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对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和缺氧状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蔡岗丽 《海峡药学》2010,22(1):132-132
目的观察生血养心中药配合强的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强的松加生血养心中药治疗。舛照组单用强的松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血养心中药配合强的松治疗ITP可显著提高疗效。且效果巩固。  相似文献   
3.
<正>Pai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symptoms and has been identifi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as the"fifth vital sign"after blood pressure,respiratory rate,pulse rate,and body temperature.For the first time,in June 2018,the WHO included chronic pain in the International 11th re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s a separate disease [1].In recent years,Chinese medicine,and acupuncture in particular,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粘连期肩周炎的治疗作用及与电针治疗的效应异同。方法采用规范化、标准化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明确和固定各治疗参数,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为观察指标,194例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分别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和电针治疗。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粘连期肩周炎的总有效率达到96·9%,电针刺激对粘连期肩周炎的总有效率达到97·9%,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不仅能有效止痛,对粘连期的肩关节活动障碍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为治疗肩周炎有效、简便的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参苓白术散辅助治疗伴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从2016-01/2016-10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60例伴H.pylori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单双就诊号的方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四联疗法根除H.pylori,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两组患者治疗8 wk.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包括上腹饱胀、口干口苦、纳差、乏力和消化不良)的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H.pylori根除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头痛、腹泻、便秘、皮疹、恶心呕吐).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临床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21,P=0.0377).两组患者治疗前上腹饱胀、口干口苦、纳差、乏力和消化不良积分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积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上腹饱胀、口干口苦、纳差、乏力和消化不良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为96.67%,对照组H.pylori根除率为80.00%,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421,P=0.0444).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2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30,P=0.1659).结论参苓白术散辅助治疗伴H.pylori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显著,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胃镜下黏膜血流变化,且用药安全,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意见,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通过对浙江省中山医院呼吸内科253例AECOPD患者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相关药敏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一共培养514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241株(46.9%),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等耐药性较高;革兰阴性杆菌185株(36.0%),对红霉素等耐药性较高;真菌88株(17.1%),对咪康唑耐药性较高。结论 AECOPD患者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为主,大部分临床病例表现为细菌、真菌混合感染,且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存在耐药性高,临床疗效较差的特点,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应加强药敏测定,保证抗菌药物合理、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颈性眩晕的椎动脉寰枕段(V3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方法:1999年6月至2011年11月,采用椎-基底动脉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3D-CTA)对1 68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血管形态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椎动脉V3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情况.其中男783例,女897例;年龄22~70岁,平均52.8岁,所有病例经多普勒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流速加快或减慢.结果:1 680例颈性眩晕患者在V1-V4段有3 360支血管被检测,血管异常支数有2 778支,其中V1段有829支,V2段有421支,V3段有328支,V4段有1 190支.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V3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有椎动脉血管痉挛(232支)、椎动脉血管缺如(37支)、椎动脉血管出孔异常(31支)、椎动脉血管局限性狭窄4种改变.结论:颈性眩晕的椎动脉V3段存在4种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可以以3D-CTA检查结果来判断预后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红组,每组6只。盲肠结扎并穿孔(CLP)法建立脓毒症大鼠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含量的变化。结果 CLP术后24h,与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丹红组大鼠心肌组织MDA含量[(5.5706±1.3251)μ/mg prot、(3.9900±1.0559)μ/mg prot比(1.1506±0.1771)μ/mg prot]、HMGB1蛋白表达量(0.6074±0.0504、0.5010±0.1049比0.1427±0.0345)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丹红组大鼠心肌组织SOD活力[(10.5276±3.0568)nmol/mg prot、(15.5129±3.4425)nmol/mg prot比(20.5604±3.1312)nmol/mg pro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红组大鼠心肌组织MDA含量表达降低[(3.9900±1.0559)μ/mg prot比(5.5706±1.3251)μ/mg prot,P0.05],SOD活力升高[(15.5129±3.4425)nmol/mg prot比(10.5276±3.0568)nmol/mg prot,P0.05],心肌组织HMGB1表达量降低(0.5010±0.1049比0.6074±0.0504,P0.05);相同时间点心肌超微结构提示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部分空泡变性;丹红组心肌细胞损伤轻于模型组。结论丹红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降低HMGB1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心肌细胞或组织对附近组织传导的兴奋或外来刺激能够发生反应而产生激动的特性称为兴奋性。一旦心肌细胞或组织发生激动反应,立即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地或部分地丧失兴奋性,这一特性称为不应性,激动后不应性所持续的时间称为不应期[1]。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根据心脏组织对期前刺激产生的不同反应分为相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以及功能不应期[2]。几乎所有的心电图概念、现象、法则,以及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与不应期相关。不应期的影响因素众多,如性别、年龄、神经、心率、前心动周期等。对于瞬息变化的心电图,我们往往重视了这些变化,却忽视了产生这些改变的原因,心动周期改变引起相应的不应期的改变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通过8例前心动周期改变对其后心电图的影响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心电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