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2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118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167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1860篇
内科学   480篇
皮肤病学   69篇
神经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275篇
外科学   869篇
综合类   1201篇
预防医学   550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267篇
  16篇
中国医学   149篇
肿瘤学   182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419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333篇
  2003年   357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发作性睡病是致残性白天睡眠增多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其治疗旨在减少白天睡眠增多和猝倒,改善夜间睡眠紊乱、睡眠瘫痪及与睡眠有关的幻觉。2019年,组胺H3受体拮抗剂替洛利生(Pitolisant)和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索利氨酯(Solriamfetol)分别在欧盟和美国上市,前者具有促醒和抗猝倒作用,后者也有促醒作用,且戒断症状和滥用的发生率更低。目前,控释型羟丁酸钠(FT218)、低钠型羟丁酸盐(JZP-258)、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瑞波西汀,又称AXS-12)以及莫达非尼联合氟卡尼制剂(THN102)等药物仍在开发和测试中,均可作为治疗发作性睡病相关白天睡眠增多和猝倒的潜在药物。本文重点介绍这些最近研发的发作性睡病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肾病是全球性的医学问题,该病治疗效果差、治疗成本高、预后差,且心血管合并症和全因死亡风险较高[1]。该病发生与高龄、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和心血管疾病有关。家族和遗传因素也越来越被认为对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血液透析是维持慢性肾衰竭患者健康状况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压力性损伤的研究重心逐渐向细胞水平转移,发现力学因素下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在压力性损伤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综述力学因素下压力性损伤发生机制、影响因素、评估以及预防管理。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压力性损伤更为深入地认知,从而推动压力性损伤研究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健  周晓璇 《放射学实践》2019,34(5):501-506
【摘要】目的:探讨CT在胃息肉(GP)与胃间质瘤(GST)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肿瘤最大径≤2cm的27例GST和15例GP患者的CT表现,对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生长方式、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囊变、钙化、溃疡以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肿瘤CT的相关连续变量鉴别诊断GP与GST的效能。结果:GP组与GST组的形态、强化方式、囊变、钙化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肿瘤指标铁蛋白水平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组与GST组的肿瘤长径(LD)、短径(SD)、位置、生长方式、静脉期CT值和静脉期增强幅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LD<1.5cm时,ROC曲线下面积、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686、73.3%(11/15)、59.3%(16/27);当SD<1.2cm时,ROC曲线下面积、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58,80.0%(12/15),66.7%(18/27);当静脉期CT值>64.4HU时,ROC曲线下面积、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659、93.3%(14/15)和40.7%(11/27);当静脉期增强幅度CT值>34.3HU时,ROC曲线下面积、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663、80.0%(12/15)、51.9%(14/27)。结论:患者的铁蛋白水平正常,以及CT特征中的肿瘤位于胃窦部、呈腔内生长、有蒂、LD<1.5cm、SD<1.2cm、静脉期CT值>64.4HU和静脉期增强幅度CT值>34.3HU时,倾向于GP的诊断,有助于GP与GST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高危前列腺癌外放疗后影响生化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接受了外放射治疗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资料,术前均未接受内分泌或其他治疗。年龄51~87岁,平均(72.79±7.32)岁;初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0.469~1 000μg/L,30.0μg/L者23例,≥30.0μg/L者11例;临床分期T_(1c)~T_4期;前列腺体积20.08~82.79 mL,平均(37.37±17.92) mL;放射剂量为1 800~7 000 cGy,平均(4 599.41±1 095.68) cGy;术后最低PSA为0~1 000μg/L,平均(70.11±214.63)μg/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为0.02~46.82 ng/mL~2,平均(3.74±8.17) ng/mL~2;1例联合使用粒子植入治疗,34例均联合内分泌治疗。观察分析无生化复发率与初始PSA值、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前列腺体积、外放射剂量、术后最低PSA及PSAD的关系。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为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随访时间2~38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平均16.66个月。10例出现生化复发。3年无生化复发率为45.2%。PSA30μg/L组的无生化复发率高于PSA≥30μg/L组(P=0.020);放疗后最低PSA2μg/L者无生化复发率优于最低PSA≥2μg/L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Gleason评分≤7分者无生化复发率优于7分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初始PSA、Gleason评分、术后最低PSA与生化复发密切相关;前列腺体积、T分期、PSAD表现了与生化复发相关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快速全肝血流控制技术在近肝静脉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肝静脉损伤(juxtahepatie venous injury,JHVI)是指主肝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的损伤。由于JHVI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病情急,处理难,死亡率高达50%-100%。笔者应用全肝血流控制技术对1例肝破裂伴JHVI进行修复,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增强减影在脊椎转移瘤MR 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脊椎转移瘤病人进行MR I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Gd-DTPA(0.1 mmol/kg),然后用T1W I增强后的图像与增强前的图像进行减影。通过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以及肿瘤边界清晰程度的比较,对MR I减影与否进行评估。结果MR I对比增强减影图像比传统的T1W I增强图像显示更清晰、更直观。所有脊椎转移瘤图像MR I减影的CNR和SNR比常规T1W I增强图像的CNR和SNR高。MR I减影CNR为155.05±24.73(x±SD),常规T1W I增强图像的CNR为11.11±14.26(t=35.65,Ρ<0.001)。MR I减影SNR为192.82±32.89(x±SD),常规T1W I增强图像的SNR为46.03±28.22(t=23.95,Ρ<0.001))。MR I对比增强减影图像比传统的T1W I增强图像能更好地显示脊椎转移瘤的边界和侵犯情况(2χ=29.34,Ρ<0.005)。结论MR I增强减影为探查和评估脊椎转移瘤提供了一个新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总结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保守治疗,行内引流术12例,外引流术9例,序贯式内外引流术5例,胰腺部分切除术13例。结果 保守治疗者均痊愈,无复发;行内引流术者中有1例发生肠瘘,其余11例恢复良好无复发;行外引流术1例出现胰瘘,2例复发;行胰腺部分切除术者有1例出现胰瘘,其余恢复良好。结论 根据病情和病程选择合适的术式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