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娄云云  牟龙  黄亚萍  张健  殷志琦  潘珂 《中草药》2021,52(7):1872-1876
目的对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的总皂苷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综合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现代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绞股蓝的总皂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葫芦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葫芦素L-2-O-{[a-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25-O-β-D-吡喃木糖苷(1)、葫芦素L-2-O-[α-L-吡喃鼠李糖基-(1→2)][a-L-吡喃阿拉伯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苷(2)。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绞股蓝葫芦皂苷A。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绞股蓝总苷颗粒以及其与他汀联用的降血脂作用,采用高脂饲料诱导构建高脂血症C57BL/6J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Lip,10 mg/kg)、绞股蓝总苷颗粒低、中、高剂量组(L、M、H,90,120,180 mg/kg),联合组(Lip+H,180 mg/kg+10 mg/kg)。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血脂成分、血清ALT、AST及载脂蛋白B(Apo B)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利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肝X受体(LXRα)、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和B族Ι型清道夫受体(SR-BΙ)等肝脏胆固醇代谢关键因子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绞股蓝总苷颗粒能显著降低小鼠体重、腹部脂肪质量及血清总胆固醇(TC)、AST水平,并修复受损小鼠肝细胞;联合组能显著降低小鼠TC水平,效果优于绞股蓝总苷颗粒高剂量组和阳性药单用组。此外,绞股蓝总苷颗粒能显著升高ABCA1的蛋白水平,同时上调ABCA1、CYP7A1和SR-BΙ的基因表达。实验结果表明,绞股蓝总苷颗粒能够显著降低血脂,且与阿托伐他汀联用后降脂效果提高,并可降低血清转氨酶,初步探索其降脂机制可能是通过参与胆固醇逆转运调节TC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液再灌注对大鼠缺血肝脏MR T1WI信号的影响。方法 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A、B组,A组于阻断肝右叶血供3 h后放开阻断,肝右叶血液重新灌注;B组结扎肝右叶血供。术后对所有大鼠经尾静脉注射0.1 ml 0.5%依文思蓝,24 h后行MR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T2W、DWI,对两组大鼠结扎区域肝组织T1值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 A组再灌注肝叶在T1WI呈等或低信号,B组坏死肝叶在T1WI呈稍高信号,两组肝叶T2WI和DWI均呈高信号;A组所测T1值高于B组(P<0.01)。结论 血液再灌注可改变大鼠肝脏缺血坏死后MR T1WI信号。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野黄芩素对急性咽炎的治疗作用,本研究将60只大鼠分为5组:空白组、急性咽炎模型组、野黄芩素低剂量组、野黄芩高剂量组和阳性药对照组,采用HE染色,血液细胞分析仪,IL-6、IL-1β、TNF-α ELISA试剂盒考察野黄芩素对急性咽炎大鼠体征状态,咽部组织形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血清IL-6、IL-1β、TNF-α浓度的影响。将40只小鼠分为4组:空白组、野黄芩低剂量组、野黄芩素高剂量组和阳性药对照组,采用小鼠热板实验和扭体实验考察野黄芩素的镇痛作用。实验结果发现:与模型组相比,2.5、10 mg/kg野黄芩素均可改善急性咽炎大鼠的体征状态和咽部组织形态,显著减少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目(P<0.05,P<0.01),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P<0.01);同时,10 mg/kg野黄芩素可以极显著提高热板实验中小鼠的痛阈值,并减少醋酸所致的扭体次数(P<0.01)。实验结果表明,野黄芩素对大鼠急性咽炎具有潜在治疗作用,具有良好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5.
坏死亲和性MRI对比剂Gd-DO3A-rhein的合成及其靶向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黄酸为底物合成磁共振成像(MRI)对比剂并评价其坏死靶向性。经两步酰化和两步脱保护方法得到新的配体10-{[6-(1,8-二羟基蒽醌-3-甲酰氨基)己基]氨基}乙酰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三乙酸(DO3A-rhein),再与Gd3+配位得到顺磁性对比剂10-{[6-(1,8-二羟基蒽醌-3-甲酰氨基)己基]氨基}乙酰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三乙酸钆(Gd-DO3A-rhein)。采用大鼠再灌注肝坏死和肌肉坏死模型评价Gd-DO3A-rhein的坏死靶向性,分别在给予Gd-DO3A-rhein(0.1 mmol/kg)前和给药后0~12 h进行MRI成像,Gd-DOTA作为对照,成像结束后处死大鼠,对坏死组织进行HE和TTC染色验证坏死模型。MRI成像结果表明,在注射Gd-DO3A-rhein(0.1 mmol/kg)后3、12 h,坏死肝信号呈显著增强,坏死肝与正常肝对比度分别为1.61±0.14、2.36±0.20与给药前(1.16±0.10)呈显著性差异(P<0.05),坏死肌肉呈现同样的结果。以上结果说明,该对比剂具有良好的坏死靶向性,具有成像坏死组织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口服锰MR对比剂主要成分四水合二氯化锰对大鼠胆管梗阻的造影效果,并与钆喷酸葡胺进行比较。方法 将32只SD大鼠分为4组,分别给予不同处理:组1,造模+四水合二氯化锰灌胃;组2,造模+钆喷酸葡胺注射;组3,假手术+四水合二氯化锰灌胃;组4,假手术+钆喷酸葡胺注射。对组1、组3灌胃之前和之后12、24、48 h行T1W扫描。组2、组4先行平扫T1W及钆喷酸葡胺增强T1W扫描,24 h后再行T1W平扫。结果 假手术组(组3、组4)四水合二氯化锰灌胃24 h后肝脏信号强度基本恢复到造影前水平,造模组(组1、组2)四水合二氯化锰灌胃后延迟MRI中肝脏信号均显著增强,其中24 h信号强度达峰值;注射钆喷酸葡胺立即增强扫描,假手术组和造模组肝脏信号均强化,24 h后信号均恢复正常。结论 四水合二氯化锰灌胃对大鼠肝脏的增强效果优于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四水合二氯化锰灌胃后24 h是MR诊断大鼠胆管梗阻的最佳时间点。  相似文献   
7.
青钱柳三萜酸对高糖所致的胰岛α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青钱柳三萜酸(TAE)对胰岛素抵抗胰岛α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干预机制,采用长期高糖诱导小鼠胰高糖素瘤细胞株(αTC1-6)建立胰岛α细胞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模型组(25 mmol/L葡萄糖),青钱柳三萜酸组(TAE,1、5、10 μg/mL),TAE+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组(10 μg/mL TAE+10 nmol/L wortmannin)。给药后收集上清液,裂解细胞。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αTC1-6细胞上清液的胰高血糖素含量,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裂解液中的胰岛素受体-1(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及其胰岛素信号通路中下游蛋白激B(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TAE可以浓度依赖性降低高糖诱导的αTC1-6细胞的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并可增加胞内IRS-1、PI3K和Akt的基因表达和磷酸化水平,而给予渥曼青霉素后能够逆转其作用。研究表明,TAE对高糖所致的胰岛α细胞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可能与激活IRS/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M)与MIG-7的关系及其在骨肉瘤预后中的作用,并构建骨肉瘤的预后预测模型。 方法 156例AJCCⅡ期的四肢骨肉瘤标本行MIG-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再行CD31/PAS双重染色观察VM,分析两者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预测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的列线图。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正曲线验证列线图,检查预测精度。结果 骨肉瘤MIG-7表达水平与VM显著相关,但MIG-7与性别、年龄、AJCCⅡA/ⅡB期、肿瘤部位、术式、术前化疗效果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MIG-7表达、VM水平与术前化疗效果是预测四肢骨肉瘤患者生存时间和转移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列线图中C-index大于0.7,校准曲线拟合良好。结论 MIG-7通过促进VM形成加速骨肉瘤进展,还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影响预后。列线图可为骨肉瘤患者提供较准确的预后评估和个性化诊疗决策。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青钱柳三萜化合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治疗作用,采用混合脂肪酸(FFAs)诱导HepG2细胞建立体外脂肪变性模型。MTT法筛选出无细胞毒性的青钱柳三萜化合物,通过检测其对胞内三酰甘油(TG)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作用筛选出具有良好降脂和抗氧化活性的青钱柳单体化合物4[2α,3α,23-三羟基-12,20(30)-二烯-28-乌苏酸,TUA]。通过油红O染色检测TU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中脂滴含量的影响,并同时检测其对TG、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SOD的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蛋白表达情况。实验结果显示,TUA可降低FFAs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堆积和TG的含量,减少ROS及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同时升高SOD的活性。此外,TUA还能增加抗氧化相关蛋白Nrf2、HO-1和NQO-1的表达。当同时加入TUA和Nrf2抑制剂鸦胆子苦醇干预后,HepG2细胞内TG、ROS和MDA含量增加,而SOD的活性和HO-1、NQO-1的表达下降。实验结果表明,TUA可能对NAFLD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rf2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从掌叶梁王茶Nothopanax delavayi茎皮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为三对节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三对节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三对节酸(3),三对节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三对节酸3-O-β-(2’,4’-O-二乙酰基)-D-吡喃木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5),三对节酸3-O-α-(4’-O-乙酰基)-L-吡喃阿拉伯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6),三对节酸3-O-α-(2’-O-乙酰基)-L-吡喃阿拉伯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7),三对节酸3-O-β-D-吡喃木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8),原儿茶酸(9),咖啡酸乙酯(10),咖啡酸酐(11)。其中化合物3~4,9~11为首次从梁王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