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34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526篇
综合类   387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129篇
  2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孙超锋  李学拥  冯剑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3):4042-4042
患者女,19岁,因右背部肿块溃烂疼痛2个月入院。2个月前右背部红肿疼痛.肿块起初呈核桃大小.在外院诊断为“痫”,给予肌肉注射抗生素,局部外敷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肿块逐渐增大并破溃,有淡黄色渗出,创面逐渐增大。病程中无明显发热。查体:一般状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未见异常。右侧背部肩胛下处有一6cm×5cm的溃疡区,边界清楚.创面有肉芽生长,呈菜花样,触之易出血。胸部CT:双肺未见异常,纵隔内可见大小8mm的淋巴结影.[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病理性瘢痕裸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验证所构建裸鼠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模型在病理性瘢痕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0.8cm×0.8cm×0.5cm的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组织块移植到裸鼠皮下,大体观察裸鼠及植入物情况。移植后第16天取出移植物与原标本进行下列指标的比较:体积、瘢痕的镜下特征、酸性黏多糖含量及Ⅰ、Ⅱ型胶原含量。结果 移植后裸鼠全部存活且创面愈合良好。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组织块的酸性黏多糖含量移植前分别为3448±1452、1940±509,移植后分别为3237±1871、1809±552,移植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物保持着原有的胶原特性及含量,未检测到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以适当体积移植到裸鼠皮下,其生物学特性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该动物模型适用于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病理性瘢痕中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变化的研究,初步探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自由基水平升高的机制,为病理性瘢痕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在VeauⅢ术式的基础上,于双侧唇裂的两侧唇部设计A、B皮肤黏膜瓣,衬垫于前唇部的内侧,以增加创面的接触面积并加厚前唇部;在前唇部上方内侧设计C黏膜瓣加深唇龈沟,并将两侧唇肌肉分离固定于鼻前嵴、鼻翼基底及前唇,以达到唇肌的功能性修复。结果本组12例患者,术后上唇及唇红较丰满,动态畸形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能增加切口抗张力和改善术后上唇形态,减轻术后动态畸形及上唇塌陷。同时,此法还能保留较多的上唇组织,有利于唇裂Ⅱ期畸形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对于重度上睑下垂以往多利用阔筋膜,丝线等中间物将额肌与上睑相联系,间接利用额肌力量来矫正上睑下垂。我们于1987年1月~1991年12月,利用额肌上、下两处组织瓣下移和翻转两种方法与上睑固定缝合,直接利用额肌力量矫正上睑下垂 4例,1 只眼,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烧伤入院前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烧伤入院前处理对治疗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02例小儿烧伤患者入院前补液量与并发症的关系,以及入院前创面处理与住院时间、并发症、转归的关系。结果:入院前轻度和中度烧伤组补液与未补液仅2例(0.90%)发生休克,重度和特重度烧伤组未补液组、补液量不足1/3总量组、补液量超过1/3总量组休克发生率分别88.24%、55.56%、3.85%(P<0.01);入院前创面用自来水冲洗82例,未作任何处理142例,不正确处理78例,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5±2.0)d,(11.3±1.6)d,(15.1±2.3)d(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0%、11.97%、26.92%,愈合和好转率分别为98.75%、95.77%、92.30%(P<0.01)。结论:小儿烧伤后正确的院前处理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彭德芬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4,29(6):559-559,564
上肠系膜动脉综合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横部引起梗阻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病症,又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或WilKie病。此病在临床上较少见,常常需手术治疗…。我科收治煤矿爆炸烧伤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4例患者,伤后1~2周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通过改变病人的体位、早期胃肠道营养和积极的肠外营养等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缓解,于伤后28~35d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闫伟强  贺西京 《中国骨伤》2007,20(4):247-250
目的:评价前路松解联合后路三维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僵硬型胸椎侧凸的效果,探讨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青少年特发性僵硬型胸椎侧凸34例,男5例,女29例;年龄8~21岁,平均14.7岁。均为右侧凸。均采用经前路松解植骨融合联合后路三维矫形内固定治疗,其中前路经胸入路26例,胸腔镜前路松解植骨融合矫形术8例。随访时均摄全脊柱X线片。术前、术后所摄X线片进行以下各项测量指标比较:Cobb角、顶椎的旋转度、下融合椎旋转度、躯干偏移距离。随访时观察有无脊柱失平衡、假关节形成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22个月。所有患者Cobb角术后平均矫正率80.62%,其中18例患者出现矫正度数丢失,丢失度数3°~10°,平均4.3°(术后平均14.2°,1年后随访平均18.5°)。所有患者术后胸椎生理性后凸得到重建。术后胸椎融合弯顶椎的旋转改善率62.91%,下融合椎旋转改善率47.60%,躯干偏移平均距离3.3mm,未见脊柱失平衡现象。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1例,胸腔积液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6个月肺功能检查,未见有明显下降。脊柱胸弯融合段未发现假关节形成。结论: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僵硬型胸椎侧凸可明显改善顶椎的旋转度,得到满意的三维矫形效果。术前积极准备、合理手术设计,术中严格操作,术后重视预防并发症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瘢痕疙瘩的治疗,除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去炎松,康宁克通A)进行瘢痕内注射外,还采用照射(X线,电子线)、手术切除(含瘢痕内切除)和压迫等综合治疗措施,这些治疗方法早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1].但如何实施注射治疗,以及针对不同部位的病损采用何种综合治疗措施最佳,目前尚无一致的意见,多数是根据个人的临床经验和对瘢痕疙瘩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随着超声波塑料焊接机在塑料、皮革等生产行业中的广泛应用 ,出现了一种特殊原因的烧伤 :超声能烧伤 ,关于其诊治方法国内鲜见报道。笔者单位 2 0 0 12 0 0 2年收治3例超声能烧伤患者 ,现报告如下。例 1 男 ,19岁。操作超声波塑料焊接机时不慎致右手第 2~ 4指烧伤 ,伤后 1周入院。查体 :右手第 2、3指的第 2、3指节干性坏死 ,第 4指末节有 1.5cm× 2.0cmⅢ度创面(图 1)。在右臂丛麻醉及腹部局部浸润麻醉下 ,行右手第 2、3指坏死部分截除及右手第 4指创面扩创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术后 2 1d断蒂 ,切口愈合良好 ,右手第 2、3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