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拟探讨染料木黄酮对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CWR22RV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和CWR22RV1(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Genistein(天津科瑞泰科技有限公司);RPMI 1640、胎牛血清(FBS)、胰蛋白酶(美国Gibco公司);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Abcam公司);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BCA)试剂盒、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上样缓冲液(×5)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试剂盒(上海市碧云天生物公司);2.实验方法:采用噻唑蓝(MTT)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Genistein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CD44和Oct-4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
刘敏  韩瑞发  雷铭德  杨宇明  谢林国 《天津医药》2012,40(6):540-542,64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6、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在腺性膀胱炎(CG)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CG发病及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将15例正常膀胱黏膜定为对照(A)组,43例未复发CG定为治愈(B)组,13例复发和癌变的CG定为进展(C)组;检测3组IL-6、IL-17和TGF-β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这些因子与CG发病及进展的相关性。结果:A组、B组及C组IL-6、IL-17和TGF-β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因子与CG发病(rs分别为0.431、0.545、0.354,P0.05)和进展(rs分别为0.426、0.333、0.288,P0.05)呈正相关;IL-17分别与IL-6、TGF-β呈正相关(rs分别为0.997、0.961,P0.05)。结论:IL-6、IL-17和TGF-β可能在CG的发病及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12例经脐单孔腹腔镜(E-NOTES)和23例标准三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评价E.NOTES肾上腺切除术的实用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手术治疗的肾上腺良性肿瘤35例,其中E.NOTES肾上腺切除术12例,标准三孔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23例。所有手术均为同一术者完成。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排气为标准)、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总费用等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NOTES肾上腺手术12例全部成功,标准三孔组1例因损伤肾静脉转开放手术,其余22例均顺利完成。两组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功能性腺瘤所占比例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单孔组平均手术时间比标准组较长(分别为98.75min和80.87min,P=0.02),但术中平均出血量较少(分别为35.00ml和64.34ml,P=0.01),术后住院天数较短(分别为3.75d和5.21d,P=0.02),手术费用较低(分别为12444.70元和14624.42元,P=0.001)。结论E.NOTES肾上腺肿物切除术安全有效,尽管手术时间较长,但在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总费用方面优于标准三孔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膀胱癌侵及前列腺患者和膀胱癌伴偶发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膀胱癌侵及前列腺患者33例,B组为膀胱癌伴偶发前列腺癌患者38例.对两组术后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与B组比较,A组癌症特异性生存率明显缩短(P<0.05).A组14例(42.4%)、B组8例(22.9%)出现肿瘤复发,两组比较P<0.05.B组Gleason评分4~8(4.8±1.6)分,PT1期11例(28.9%),pT2期24例(63.2%),pT3期3例(7.9%),22例(57.8%)无相关临床症状.共随访10~78(48±19)个月,因膀胱癌进展死亡11例,生化复发2例.结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膀胱癌伴偶发前列腺癌通常无相关临床症状,分化良好,预后较膀胱癌侵及前列腺患者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前列腺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疗法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疗效。方珐收集国内外1979年1月至2007年7月已公开发表的有关局限性前列腺癌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疗效比较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对符合要求的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采用四格表数据的Meta分析方法(Peto法)计算比值比(0R)和95%可信区间(CI)。站秉符合要求入选的研究文献共有4项,共2305例病例,其中根治性前列腺切除1244例,前列腺粒子植入1061例;两种治疗方法术后5年无瘤存活率合并比值比(0R)是EOR0.68,95%CI(O.44,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站论根据现有研究资料可知两种治疗方式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别,两种方法均可作为局限性前列腺癌有效和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致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用10%胎牛血清1640培养液(对照组,A组)、10%正常人血清1640培养液(正常人组,B组)、10% MHD患者血清1640培养液(MHD患者组,C组)分别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1、3、6、12 h,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血清刺激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ICAM-1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ICAM-1表达明显增加.不同刺激时间ICAM-1表达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血清刺激组ICAM-1的表达与刺激时间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 < 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MHD患者血清可促进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ICAM-1的表达,从而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1(cell adhesion molecule-1,CADM1)过表达和干扰前后对人膀胱癌T24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前期构建的Ad-CADM1-T24、Ad-GFP1-T24、Ad-sh1-T24、Ad-GFP2-T24稳转细胞株,以T24细胞作为对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7、cyclinD1、cyclinE1、CDK2,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E-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d-CADM1-T24细胞与其他细胞相比,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表达量升高,bcl-2表达量降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7表达量明显上调,cyclinD1、CDK2、cyclinE1表达量明显下调;EMT相关蛋白E-cadherin、β-catenin表达量明显上调,Vimentin表达量明显下调;MTT结果显示Ad-CADM1-T24细胞与其他细胞相比,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Ad-CADM1-T24细胞与其他细胞相比,24 h细胞穿膜数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M1过表达可明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和EMT及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研究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细胞凋亡在前列腺上皮内瘤(PIN)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增殖和凋亡在前列腺上皮内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12例前列腺上皮内瘤和1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细胞增殖核抗原和细胞凋亡的表达。结果PIN中PCN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腺上皮的基底细胞层与分泌细胞层,在BPH中主要见于腺上皮基底细胞层。PIN和BPH中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15.92±4.40)%和(8.33±2.9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BPH和PIN组织中凋亡细胞主要分布于腺上皮的基底层,分泌层内少见。PIN和BPH中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8.33±2.99)%。和(4.00±1.8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IN组织中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显著高于BPH,增强的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参与了前列腺上皮的恶性转化,在前列腺上皮内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胎儿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膀胱癌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光  张淑敏  徐勇  畅继武 《天津医药》2007,35(7):481-483,I0001
目的:研究胎儿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抗膀胱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果.方法:从胎儿骨髓获得单个核细胞,经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和TNF-α诱导产生DC.利用50%~70%硫酸铵饱和沉淀法获取膀胱癌细胞系EJ含热休克蛋白(HSP)成分的细胞溶解物,以该抗原负载DC,激活胎脾细胞产生肿瘤特异性的细胞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利用IL-2刺激胎脾细胞产生LAK细胞.应用MTF法分别检测CTL和LAK细胞对EJ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胎儿骨髓可诱导出功能成熟的DC,高表达CD1a、CD86、HLA-DR和CD83.负载EJ抗原的DC可诱导产生CD8+CTL.其对EJ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LAK细胞.结论:含HSP成分的肿瘤细胞溶解物负载胎儿来源的DC,体外可诱导出更强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