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共轭三烯酸(TCLA)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增殖实验(MTT法)、克隆形成实验、BrdU掺入实验检测TCLA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33342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调亡相关基因腺苷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ADPRTL1)、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结果MTT法发现,TCLA可显著抑制C6细胞株增殖(40μmol/L,72h,细胞存活率56.71%±0.98%),并存在量-效、时-效关系;克隆形成下降,40μmol/L的TCLA可完全抑制克隆形成;实验组BrdU标记率63.1%±1.0%,较对照组(95.6%±1.4%)明显降低(P<0.05);Hoechst33342荧光染色示,实验组凋亡率10.0%±0.3%,较对照组(1.6%±0.6%)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示,TCLA使C6细胞凋亡指数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ADPRTL1、CYP1A1、PPAR-γ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LA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细胞周期阻滞、上调凋亡相关基因(ADPRTL1、CYP1A1、PPAR-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24%~40%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出现脑转移,预后不良.手术治疗以及传统放疗效果并不理想,血脑屏障也阻碍了化疗药物发挥其疗效.近年来,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的出现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该文就目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药物治疗方式展开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3.
【摘要】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世界范围内的公众健康和社会经济问题。重型颅脑损伤后常出现颅内压(ICP)升高,进而导致脑灌注压(CPP)、脑血流量和氧合降低。这些效应会进一步加重脑水肿,形成恶性循环,严重致脑疝和死亡。去骨瓣减压术(DC)是一种去除部分颅骨并打开下方硬脑膜的手术,为不断肿胀的脑组织提供额外的空间,从而降低TBI患者ICP升高和脑疝风险。尽管DC提高了生存率,但更高比例的DC幸存者经历了中重度残疾。DC相关残疾引发了激烈的伦理争议,并且DC及随后的颅骨成形术与许多并发症有关。本文就DC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为重型颅脑损伤的诊疗与DC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5.
《中华医学杂志》2022,(25):1931-1934
调查我国神经外科医师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预防痫性发作的认知和决策现况。设计《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的问卷》, 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进行数据采集。2021年7至10月, 共收集有效问卷82份, 符合纳入标准的有43份。受访者来自32个省、市、自治区年收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00例以上的医学院附属医院。仅有9.3%(4/43)的受访者不认同预防用药, 86.04%(37/43)的受访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进行预防性用药, 丙戊酸钠(94.59%, 35/37)是最常用的预防药物。各中心预防性用药的时长从<3 d至>14 d不等, 具有很大差异。脑电图的应用率、我国神经外科医师临床观察到的痫性发作比例均较低。调查结果提示, 目前我国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预防痫性发作的临床实践尚不够规范, 临床医师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仍不够全面。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将有利于明确预防用药的必要性, 并对规范用药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总结了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应用Surgical Theater公司SuRgical Planner(eSRP)虚拟现实系统进行教学活动的经验。将虚拟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分为神经解剖教学、术前计划教学和手术操作教学三类,例举其在脑血管解剖、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经蝶手术等方面的应用特点。比较不同类型的应用方法,总结学员在教学活动中可能的获益点,并提出今后需要改进点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人脑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进行解剖研究,探讨其疾病与相关解剖结构的联系.方法:尸体头颅20个,经手术显微镜下行解剖后观察其结构,分析其解剖特点.结果:本组标本显示Willis环变异,小脑上动脉的双干变异.人脑基底动脉下段较中上段粗,上段及中段直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脑基底动脉有很多变异,熟悉该部位的解剖...  相似文献   
8.
彭登琼  ;陈忠兰 《华西医学》2009,(5):1299-1301
动态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是指采用传感器和监护仪动态监测颅内压的一种方法,被称为颅内压监测的金标准^[1]。动态颅内压监测以“初期预警系统”形式逐渐应用于临床,已经逐渐成为神经外科患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2]。但此监测技术是有创的,可能会导致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设计一种可智能调控颈动脉体外阻断压力和阻断效果的新型仪器,以防止压迫移位.方法:系统硬件选用MSP430单片机,配置RS232转换器和USB,压力调控器由压力传感器、驱动电路、压力信号处理电路、充气泵和放气阀构成;系统软件包括单片机应用程序与压力调控器控制程序,采用C语言编写,仿真机采用MSP-FET430P410.结果:经试用,该仪器可根据被压迫的颈动脉血流的阻断情况反馈调节压力调控器的输出充气压力,自动以设定压力和时间或以设定压力梯度完成颈动脉压迫.结论:该仪器减小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临床安全性和科研精确性,其自动记录和存储功能还为科学研究和临床资料收集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1例长期使用地佐辛注射液导致药物依赖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诊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例垂体瘤术后患者长期使用地佐辛注射液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和随访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使用地佐辛注射液1月余,导致停药后出现大汗淋漓、胸闷、心慌、气紧等不适。经过疼痛科与心理卫生中心会诊后进行停药后心理干预及功能锻炼,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长期使用地佐辛注射液易引起依赖,建议规范使用地佐辛注射液,加强地佐辛注射液的管理,预防依赖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