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伴癫痫样发作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癫痫样发作的临床特点,了解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在我院观察的303例被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中43例伴有癫痫样发作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伴癫痫样发作的发病率为14.19%(43/303);以癫痫样发作为首发症状的28例,3周内癫痫样发作40例,3周后发作3例;1个月内死亡18例,占癫痫样发作的41.86%;发作类型以全身性强直-阵挛为主占69.99%(30/43),部分性或局限性发作30.01%(13/43).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容易伴发癫痫样发作,其发作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量及部位相关,有较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方法:选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则同期未发生脑积水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脑积水的相关因素.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饮酒史、吸烟史、动脉瘤后循环、高血压病史、多发动脉瘤、动脉瘤侧左、脑室扩大、早期手术以及出血破入脑室等因素均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独立性因素,而Fisher分级、多次出血、高龄以及Hunt-Hess分级为引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多因素.结论:从单因素与多因素两方面分析引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并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预防,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7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7例均在出血后早期(72 h内)行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或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均给予尼莫地平持续泵入扩血管、脑脊液引流、3-H疗法等治疗。结果共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53例,37例恢复良好,13例中重度残疾,3例死亡。104例患者随访3个月未发现再出血。结论尽早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或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术后给予尼莫地平持续泵入、脑脊液引流、3-H疗法等是治疗和预防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液体管理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的一部分。液体容量及液体类型与动脉瘤破裂后的病理生理相关。在本综述中,总结了关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传统3H疗法的利弊,强调了容量状态的评估和监测,以及进一步优化液体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积水的防治性措施。方法:选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急性期进行动脉瘤夹闭手术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8例。均分两组,对照组术后进行间断腰椎穿刺,观察组术后进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定期测定患者脑脊液中的溶血磷脂酸了解其与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的关系与临床效果。结果:发病后的7d与14d,对照组溶血磷脂酸含量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急性期脑积水病发例数并无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并发亚急性与慢性脑积水的概率要高于观察组,即对照组病发脑积水例数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患者发病14d的时候,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患者的溶血磷脂含量显著高于未并发脑积水的动脉瘤性患者,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积水的产生,应早期进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该预防性措施可有效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脊液溶血磷脂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汪春雷  朱洁 《医学综述》2013,(16):3002-3004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慢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所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出血后发生(慢性)脑积水患者与非脑积水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动脉瘤所在位置等9个相关指标上有无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慢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结果 676例中发生(慢性)脑积水129例,发生率为19.1%。发生脑积水患者及未发生脑积水患者在年龄、高血压病史、出血破入脑室率、动脉瘤位置、Fisher及Hunt-Hess级别6个指标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慢性脑积水发生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破入脑室、有高血压病史及Fisher和Hunt-Hess级别高是导致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有约19.1%的患者发生慢性脑积水,这些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出血破入脑室等特殊情况,临床医师可根据高危因素提早进行预防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介入联合显微神经外科治疗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纳入此研究领域中,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介入联合显微神经外科治疗,将研究情况纳入结果中。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中度残疾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收益率较对照组更低,负收益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神经介入联合显微神经外科治疗可减轻临床症状,减少残废、死亡风险,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4月~2013年4月确诊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的住院患者32例,均经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术后常规进行预防脑血管痉挛、预防并发症等治疗,观察记录患者临床效果。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夹闭动脉瘤。3例手术中动脉瘤发生破裂出血,无术中死亡。术后随访3~24个月,其中21例生活质量良好,7例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者,3例有重度神经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者,1例死亡。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行动脉瘤夹闭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动脉瘤是神经外科高危重症,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预防这些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是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重点。现就动脉瘤腰穿治疗后对动脉瘤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0年我科收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护理情况.结果 80例患者栓塞成功76例,成功率为95.00%.9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1.25%,其中一过性脑血管痉挛7例,肺内感染1例,动脉瘤破裂1例.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优质的护理措施能够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癫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9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33例并发癫痫,发病率为11.2%。并发癫痫组的死亡率为45.4%,显著高于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组(20.6%)。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癫痫多数在病程的4周内发生,表现为不同的发作形式,以大发作为主,其次为局灶性发作、小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临床上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癫痫的处理应尽早或预防性应用抗惊厥药,对有2次以上发作的患者有必要坚持规则用药  相似文献   

12.
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入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3例,尼莫地平最初剂量0.5mg/h,每6h 增加同量,直到2mg/h,维持3周,持续监测动脉压和心电图。入院3个月预后:良好57%,中残15%,重残12%,死亡16%,比文献统计的(未用尼莫地平)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最常见的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世界范围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目前,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量表和修正的Fisher分级量表常用于评估aSAH的严重程度和预测预后。虽然aSAH后早期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但炎症已被证实参与了aSAH后的早期脑损伤。因此,炎症生物标志物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未来,通过研究与aSAH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对aSAH的进展进行早期干预,可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3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36例患者,45个动脉瘤,均给与100%致密栓塞,术中出血死亡1例,术后脑梗死2例,脑血管痉挛1例,随访1年无动脉瘤复发。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创伤小,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尽管早前研究报道静脉应用硫酸镁可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延迟性脑缺血的发生率,但最新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Mees等比较硫酸镁与安慰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影响,发现静脉应用硫酸镁无助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康复。该实验选取120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分为两组(其中1例治疗分配丢失):硫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对手术夹闭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进行手术夹闭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47)和预后不良组(n=43),通过差异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并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评价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 入院时GCS评分、Hunt-Hess评分、Fisher评分、术前淋巴细胞数量在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GCS评分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是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淋巴细胞数量评估其近期预后不良的最佳临界值为1.15×109/L,曲线下面积为0.668 (P<0.05),其敏感度为67.4%,特异度为74.5%。结论 术前淋巴细胞数量是手术夹闭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淋巴细胞数量有助于预测动脉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对象。在研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临床治疗与护理结果表明,治愈41例,有效好转12例,死亡2例,其他7例。结论:在治疗脑动脉瘤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患者再次出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对象。在研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临床治疗与护理结果表明,治愈41例,有效好转12例,死亡2例,其他7例。结论在治疗脑动脉瘤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患者再次出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患者的急诊显微手术治疗临床经验。方法 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患者均急诊行动脉瘤夹闭+去骨瓣减压术。10例术前明确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的患者,16例怀疑为动脉瘤性。结果颈动脉动脉瘤4例,中动脉动脉瘤15例,前交通动脉瘤7例。动脉瘤夹闭及去骨瓣减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3~6个月,根据GOS评分标准,恢复良好5例,中残6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5例。结论对于术前可以明确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的患者应积极行急诊动脉瘤夹闭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于怀疑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的患者应仔细分析CT后积极行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0%以上是由脑蛛网膜下腔的动脉瘤破裂引起的,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其致死率、致残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