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13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203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7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7年3月14日,国际高血压学会(ISH)、中华医学会和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在北京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ISH中国论坛-高血压及心血管并发症治疗策略”于2007年3月14日至3月18日,先后在北京、南京、上海、杭州和广州等地召开。ISH中国论坛由ISH和中华医学会联合主办,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协办,旨在通过与ISH国际知名学者共同探讨高血压的最新学术进展和治疗策略,促进有关高血压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①观察安博维(厄贝沙坦)干预治疗后环孢素A(CsA)所致慢性肾毒性大鼠肾脏病理变化。②观察安博维对CsA慢性肾毒性大鼠模型肾骨桥蛋白(OPN)表达及间质ED1阳性巨噬细胞浸润的影响,以探讨安博维防护CsA慢性肾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给进低盐饮食SD大鼠灌胃20mg·(kg·d)-1剂量的CsA制作大鼠CsA肾毒模型,同时以10mg·(kg·d)-1剂量的安博维胃饲以预防肾毒性。于用药后第1、2、4周末时分别处死各组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OPN、ED1的表达,用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安博维能明显改善CsA肾中毒大鼠的一般情况,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和萎缩,减少间质炎细胞浸润及间质纤维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肾小管-间质OPN与ED1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在试验各时间点,安博维组大鼠肾小管-间质ED-1阳性巨噬细胞数量及OPN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OPN仍高于对照组((p<0.05),ED-1阳性巨噬细胞数量在第1、2周末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但在第4周末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博维能减轻CsA慢性肾毒性的肾脏病理损伤,这一防治作用可能与其减少ED-1阳性巨噬细胞浸润及下调OP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肾小管Cubilin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白蛋白尿的关系,探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肾小管功能障碍可能的机制。方法 糖尿病肾病大鼠(DN)模型采用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制备,正常组(N)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实验2、4、6周分别处死两组大鼠并测量相关血尿生化指标,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观察各组大鼠的肾小管Cubilin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DN组大鼠肾小管的Cubilin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在第2周即明显下降(P〈0.05),并随时间推移继续降低,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ubilin mRNA的表达水平与白蛋白尿呈显著负相关(r=-0.815,P〈0.01)。结论 肾小管Cubilin表达的下降可能部分参与了糖尿病肾病早期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Cubilin可望作为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受损的早期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式,对我院2018年1月~2018年5月的199例MHD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管理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ESE)及运动水平量表进行调查,并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HD患者自我管理与运动自我效能之间呈正相关(r=0.419,P<0.05);自我管理与运动水平亦呈正相关(r=0.348,P<0.05)。结论 MHD患者自我管理与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水平息息相关,应有效干预MHD患者自我管理与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水平,进而提高MHD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刘敏  王芳  袁丽  刁永书  马登艳 《西部医学》2019,31(3):461-464
【摘要】 目的 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睡眠质量现状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10月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0例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基本资料问卷、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标准得分为(6018±1456)分,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7分者124例(62%)。相关性分析显示,睡眠质量与自我管理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指数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自我管理行为越差。医务人员应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薄弱环节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时应注重其睡眠状态的评估,改善其睡眠质量,进而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7.
夏子敬  付平  陈懿  黄卓  熊丽 《西部医学》2019,31(2):221-226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各种中外文数据库、OA资源库、百度学术搜索引擎以及最新的纸质文献,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全面收集有关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审员评估试验的质量并独立提取数据。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个随机对照试验,1005例患者,漏斗图呈不对称分布,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或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有效率方面,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组优于含有西咪替丁的常规治疗组和不含西咪替丁的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咪替治疗过敏性紫癜可以降低复发率和减少肾脏损害率(P<005),同时可以缩短皮疹、腹疼、消化道症状、关节疼痛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肾脏损害恢复时间(P<005);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但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低,其疗效需要进一步高质量临床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8.
刘敏  王芳  袁丽  于洋  刁永书  马登艳 《安徽医学》2019,40(4):423-426
目的探讨计划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患者取消穿刺的原因。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收治并计划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598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取消肾穿刺计划的原因。结果共调查3 547例患者,其中取消肾穿刺患者598例(16. 86%),取消肾穿刺的原因包括血压高(≥140/90 mm Hg) 307例(43. 79%)、肾脏慢性化改变193例(27. 53%)、肾脏局部结构病变49例(6. 99%)、凝血功能异常36例(5. 14%)、患者不能配合29例(4. 14%)、月经期19例(2. 71%)、血红蛋白浓度降低(<80 g/L) 13例(1. 85%)、检查结果不完善13例(1. 85%)、高热8例(1. 14%)、肾脏位置过高5例(0. 71%)、尿路感染5例(0. 71%)和其他因素24例(3. 42%)。其中计划肾穿刺2次后成功的人数226人(37. 79%),计划肾穿刺3次后成功的人数13人(2. 17%),计划肾穿刺> 3次后成功的人数3人(0. 50%)。结论拟行经皮肾穿刺计划的患者取消原因以术前血压高、肾脏慢性化改变、肾脏局部结构病变、凝血功能异常、病人不能配合、月经期等为主,部分为临床可控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稀释法(ultrasound dilution,UD)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血管通路维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华西医院血液透析中心使用TCC作为血管通路规律维持性透析6个月以上,并利用HD02血液透析监测仪行UD评估血管通路的HD患者。记录所有TCC患者循环率(access recirculation,AR)及实际血流量。评估UD方法在TCC再循环率危险因素分析等方面的应用。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别,同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基于HD02监测的TCC患者再循环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TCC患者78例,UD监测分析显示:(1)组间比较结果提示,相比导管反接,导管正接的AR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4%)vs. 34%(14%~42%),P0.01]。(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CC患者导管反接与AR独立相关[OR=14.754,95%CI(3.689~59.013)],而透析龄、TCC建立时间、糖尿病因素与AR的关联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反接是引起TCC患者AR的危险因素。基于UD的血管通路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血管通路障碍,在HD患者血管通路维护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下一步拟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