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在缺血发生过程中,恢复血液供应后,过量的自由基攻击重新获得血液供应组织内的细胞,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不但未减轻反而加重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合并PDA早产儿107例,分PDA组39例与对照组(非PDA组)68例;PDA组根据有无超声血流动力学显著性改变及临床表现分为症状性PDA(s PDA)组20例和无症状性PDA(as PDA)组19例;s PDA组根据是否服用布洛芬分为治疗组13例与非治疗组7例;PDA早产儿根据是否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分BPD组19例与非BPD组15例。所有对象分别于生后第1、4、7天进行NT-proBNP检测,采血后30 min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s PDA组生后第4、7天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同期as PDA组和对照组(P<0.05);as PDA组生后第4天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 PDA组生后第4天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第1、7天(P<0.05),as PDA组生后第1、4天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第7天(P<0.05)。治疗组生后第7天血浆NT-proBNP水平较第4天显著下降(P<0.05),非治疗组生后第7天血浆NT-proBNP水平与第4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 PDA组BPD发生率(76.47%)高于as PDA组(35.29%)(P<0.05)。BPD组生后第4、7天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非BPD组,其中第4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7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DA尤其是s PDA早产儿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导管关闭或分流量减小其水平下降,早期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发生BPD的几率越大。动态监测血浆NT-proBNP水平对s PDA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林娜  刘鹏琴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19):1000-1004
研究发现剪接体突变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突变基因包括SF3B1、U2AF1(U2AF35)、SRSF2、ZRSR2、PRPF40B、SF1、SF3A1和U2AF2等,突变基因(45%~85%)发生在mRNA剪接过程中的3'剪接位点,主要表现为杂合性错义突变。了解RNA剪接对MDS的靶向治疗及预后具有指导作用。本文就剪接体相关突变基因在MDS中的致病机制、靶向治疗及临床预后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雷小梅  瞿家权  谭潭 《天津医药》2022,50(2):220-224
鼻咽癌是一种EB病毒(EBV)感染率高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通 路的激活可能是EBV相关鼻咽癌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与化疗相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不良反应小、生存获益更 长和耐受性更好等优势,但存在仅有少部分患者能受益的缺点。目前,至少有4种针对该通路的PD-1抑制剂单抗已 经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且获批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就近年来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鼻咽 癌PD-1抑制剂的治疗策略、疗效评价和安全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生素D制剂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学龄前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及脂肪因子(网膜素-1、趋化素、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诊治的单纯性肥胖学龄前儿童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饮食及运动干预基础上于每日早餐后口服维生素D制剂,连续服用6个月。观察干预前后体重指数(BMI)及BMI标准差积分(BMISDS),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网膜素-1、趋化素及内脂素水平,使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绝对计数,用MRFlow分析软件计算CD4^+/CD8^+。结果干预后单纯性肥胖学龄前儿童,其BMI、BMISDS显著低于干预前,血清25-(OH)D3水平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血清IgA、IgG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IgM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CD3^+、CD4^+水平及CD4^+/CD8^+显著高于干预前,CD8^+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血清网膜素-1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趋化素、内脂素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单纯性肥胖学龄前儿童BMI、BMISDS与血清IgM、CD8^+、趋化素及内脂素水平分别呈正相关关系,与血清IgA、IgG、CD3^+、CD4^+、CD4^+/CD8^+、网膜素-1水平分别呈负相关关系(P<0.05,P<0.01);血清25-(OH)D3水平与血清IgA、IgG、CD3^+、CD4^+、CD4^+/CD8^+、网膜素-1水平分别呈正相关关系,与血清IgM、CD8^+、趋化素及内脂素水平分别呈负相关关系(P<0.05 P<0.01)。结论适量补充维生素D可明显改善单纯性肥胖学龄前儿童免疫功能,提高血清网膜素-1水平,降低血清趋化素、内脂素水平。  相似文献   
6.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一种最常见的细菌性传播病原体之一。最新研究表明68%的泌尿生殖道Ct核酸阳性的患者中,在其直肠中也能检测到Ct;由于小鼠生殖道感染鼠衣原体(Chlamydia muridarum,Cm)后与人类生殖道感染Ct产生相同的症状,Cm感染动物模型被广泛用于研究Ct的发病机制和免疫途径,研究发现Cm也可以长期定殖小鼠胃肠道。因此,Ct是否可以长期定殖于胃肠道及其作用机制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拟对Ct生殖道感染可能播散到机体其他器官的传播途径、Ct主要致病因子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