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290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182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7篇
  2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核酸或核苷酸用于临床营养支持和免疫调节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学价值。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MEDLINE光盘数据库、EMBASE光盘数据库,并联机检索SCI数据库,鉴定有关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4.l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46个随机对照试验,涉及核酸/核苷酸用于肠内营养支持、婴儿营养、免疫调节治疗。18个研究报告了含核苷酸组分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外科术后和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合并分析发现免疫营养对患者感染率、住院时间和费用有肯定意义。发现1个报告在母乳代用品中加入核苷酸对婴儿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但报告对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27个对“免疫核酸”用于免疫调节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均为低质量研究,合并分析无法肯定iRNA的临床价值。结论 在外科术后患者应用免疫肠内营养制剂可降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并可能减少住院费用,但不能确定作为组分之一的核苷酸的作用。尚无证据支持在母乳代用品中添加核苷酸具有临床意义。不能肯定免疫核酸是否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亦未发现核酸在延缓衰老、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方面的可用证据。建议对核酸、核苷酸用于营养支持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进行进一步研究,严格规范“核酸营养品”的宣传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电化学杀菌过程中副产物三氯甲烷的生成因素。方法 取滤后水 (三层滤料快滤池后、投放液氯前 )分别以石墨、Ti(基 ) - Ti为电极 ,配制不同 SO42 - 和 Cl- 浓度的实验水样 ,调节不同槽电流密度 ,电解不同时间后 ,取样分析 ,考察在不同条件下 CHCl3 的产生情况。结果 采用 Ti(基 ) - Ti电极的间歇电解过程中产生的 CHCl3 比采用石墨电极时多 ,且电流密度越大 ,产生的 CHCl3 越多。加入微量电解质 Na2 SO4对 CHCl3 的产生量无显著影响 ;加入微量电解质 Na Cl,〔CHCl3 〕随〔Cl- 〕的增大而增大。结论 在饮用水电解杀菌时应采用石墨电极 ,电解时间不宜超过 10分钟 ,电流密度宜 1m A/ cm2 ,以使 CHCl3 的生成量最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测定小通草中多糖含量的方法 .方法 以葡萄糖为标准,用高锰酸钾褪色光度法测定小通草中多糖含量.结果 在一定条件下,葡萄糖还原高锰酸钾使其褪色,当葡萄糖含量在0~30μg/ml范围内时,其褪色程度与葡萄糖含量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精密度(RSD)在1.8%~3.2%之间,回收率在97.0%~105.0%之内.结论 该方法 经用于小通草中多糖含量的分析,结果 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4.
彭志英  柳杰  李萍 《四川医学》2004,25(4):490-492
血卟啉症由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特异性酶缺乏所致,通常为遗传性,可伴有血红素代谢途径中间物明显堆积。血卟啉症的患病率较多数以代谢异常为特征的先天性疾病为高,受激素、药物和在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中起调节作用的营养物质等因素的影响。其症状常在成年人出现,临床表现各有不同,两种主要的临床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联合经颅多普勒(TCD)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中的价值,寻求价值急性脑梗死的可靠,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方法 对临床怀疑急性脑梗死的220例患者,均行MRI与TCD检查,并于患者发病后15d再次进行MRI检查,并以此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RI,TCD,MRI联合TCD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进行诊断性实验的评价。结果 MRI诊断ACI的敏感性为79.3%,特异性为98.4%,准确性为90.5%,TCD诊断ACI的敏感性为80.4%,特异性为81.3%,准确性为80.9%。MRI平行联合TCD诊断ACI的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80.5%,准确性为87.3%。结论 MRI联合TCD诊断AC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是一可行,准确,非侵袭性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马晶晶  宋锦平 《护理研究》2007,21(3):669-671
护理诊断应用中存在概念模糊,心理、社会、认知领域的护理诊断难以确定,缺乏个体差异等问题,且面临教学困惑,对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教学产生着日益深远的影响。那么,生成式人工智能会给医学课程考核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医学教师应该如何应对这一现状?文章基于米勒金字塔评价体系对医学课程考核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从学习者的信息查询、信息甄别和信息应用三方面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医学课程中的各级各类考核,发现上述影响主要集中在以文章写作为代表的“知道”和“理解”层面的考核中。在对医学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文章最后建议医科教师应该以积极的姿态拥抱人工智能新技术,并通过建立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多元化医科课程考核体系、强化人工智能时代医学生信息素养和元认知能力培养等手段践行课程考核改革,发展人工智能时代医学课程考核新形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型可降解聚合物聚乙二醇对苯二甲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GT/PBT)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相容性,对其在组织工程血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对PEGT/PBT进行细胞毒性评价。观察并检测HUVEC在PEGB/PBT、Ⅰ型胶原改性(Col-)的PEGT/PBT、纤维连接蛋白改性(Fn-)的PEGT/PBT上的粘附和增殖,对细胞在粘附过程中的粘着斑蛋白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结果:PEGT/PBT细胞毒性不大于1级,能支持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粘附和增殖。纤维连接蛋白和Ⅰ型胶原处理可促进HLIVEC在PEGT/PBT膜上的增殖,而且纤维连接蛋白可增加HUVEC在PEGT/PBT上20min、2h的粘附率,并促进细胞形成局部粘附结构。结论:新型可降解聚合物PEGT/PBT具有良好的血管细胞相容性,对其在组织工程血管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B细胞表面功能分子表达的特征及其功能状态,评价以FcγRⅡB1(CD32)为代表的B细胞自身抑制调节机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以免疫磁珠法(MACS)分离纯化B细胞。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B细胞受不同激活物刺激后细胞内钙([Ca2 ]i)的反应。用ELISA法检测B细胞与刺激物共同培养后所分泌IgG的量。采用流式细胞术及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B细胞膜表面CD32、CD19及IgM的表达水平。结果:(1)以羊抗人μ链的F(ab′)2片段及完整IgG分别刺激SLE患者B细胞时,其[Ca2 ]i反应的比值显著低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P<0.05)及正常人对照(P<0.01)。(2)分别用葡萄球菌A蛋白(SPA)单独刺激与SPA和羊抗人μ链的完整IgG抗体共同刺激SLE患者的B细胞所分泌的IgG的比值,明显低于RA患者及正常人对照组(P<0.05)。(3)SLE患者与RA患者及正常对照组B细胞上CD19、CD32及IgM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B细胞上CD32抑制性信号传导的异常,可能是导致B细胞过度活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脂质堆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Toll样受体(TLR)/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与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中发挥着重要的致炎作用,而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与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TRPA1)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作者对近10年国内外期刊发表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研究显示,TRPV1/TRPA1的激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活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抑制活性氧(ROS)、抑制胆固醇晶体(CC)的产生进而调控TLR/NF-κB与NLRP3炎性小体通路,抑制TLR/NLRP3介导的炎症反应。同时,中医药中多种单味药有效成分与方剂可有效激活TRPV1/TRPA1或其下游途径,其对动脉粥样硬化中TLR/NLRP3通路可能具有显著调控作用。该文进一步对已探明的方剂及中药单味药有效成分调控AS中TLR/NLRP3通路的机制进行梳理,将TRPV1/TRPA1调控TLR/NLRP3途径的机制与中药方剂与单体成分进行对应。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药物相互作用机制提供新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