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面积《30%TBSA主要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对本单位1991年6月-2001年6月收治的336例经湿润烧伤膏治疗的中小面积烧伤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创面恶化、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脓毒症、肝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等7种并发症与湿润烧伤膏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
足踝部由于软组织较少,发生创伤后比较容易出现骨质外露或骨折,对这类损伤处理不当,往往会并发慢性骨髓炎,临床处理十分棘手.2007年6月至2010年4月我们在成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基础上,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肌皮瓣修复足踝部慢性骨髓炎创面8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60岁以上烧伤后多于3个月创面仍散在分布于体表且合并有细菌、真菌感染者为治疗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以10%氟哌酸软膏外用,对照组以1%或2%磺胺密啶银霜、莫匹罗星软膏、中草药散剂或膏剂外用。观察两组病人一般情况及创面愈合速度,治疗组同时观察氟哌酸的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烧伤残余创面愈合(23.85±8.08天)早于对照组(42.73±12.3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29,p〈0.00)。治疗组创面细菌和真菌培养全部转阴,其中合并真菌感染12例(8.23%),治疗过程中及病人随诊1-3年均未发生消化系、中枢神经系统、血象、造血及骨骼等方面异常改变。结论:氟哌酸外用治疗60岁以上老年人烧伤残余创面药源充足,方法简单易行、价格低廉、时间短、安全、可放心使用。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4.
岛状胸大肌肌皮瓣修复颌颈部电烧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应用岛状胸大肌肌皮瓣修复颌颈部高压电烧伤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1年8月-2007年12月,笔者单位对18例高压电烧伤患者的颌颈部软组织大面积缺损创面,应用岛状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早期扩创后移植皮瓣8例、感染创面移植皮瓣10例,皮瓣面积12 cm×10cm~16 cm×13 cm,供区移植自体大张中厚皮.结果 所有皮瓣均成活,4例皮瓣远端创缘表皮出现坏死带(长2~5 cm、宽1~2 cm),创缘局部裂开2例,经换药或再次缝合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3年,患者颌颈部外观和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岛状胸大肌肌皮瓣具有组织量大、肌腹扁平、血供丰富的优点,能够较好修复颌颈部较大面积深部组织裸露创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儿童足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特点.方法 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应用小隐静脉一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儿童足背、足跟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8例,皮瓣切取范围6 cm×5 cm~9 cm×7 cm,除2例足踝部外,6例修复足背、足跟,皮瓣上界超过小腿中上1/3交界处,其中1例接近胭窝横纹.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良好.经1-17个月的随访,皮瓣外观满意,感觉功能有部分恢复,足跟处亦未出现溃烂,供区无功能障碍,双小腿发育未见明显差异,外观稍受影响.皮瓣上界可超过小腿中上1/3交界处达胭窝横纹,皮瓣旋转点位于外踝尖后上方4~6 cm.结论 儿童小隐静脉一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存活的范围与成人相比差异不大,操作简单,对小腿发育未见明显影响.是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2008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了一批因交通事故苯爆炸燃烧造成烧伤并不同程度吸人性损伤患者14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6~68岁,烧伤总面积3%-72%TBSA,均有头面部烧伤,其中2例有Ⅲ度烧伤,面积最大者达50%TBSA。入院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声嘶、咽喉疼痛或哮鸣,依据吸入性损伤分度标准,3例重度,4例中度,7例轻度;4例患者出现肝酶谱异常,心肌酶谱异常2例,血气异常7例,出现头昏乏力表现3例,白细胞下降1例,肾功能无异常,合并慢性气管炎并肺气肿1例。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2006年5月-2011年2月,笔者单位烧伤整形科收治手部多处深度电烧伤患者24例,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3~61岁.患者伤后1 h~62 d入院,共29只患手,创面分布:手指67处、手掌7处、手背5处、虎口6处,创面面积1.2cm×1.0cm~15.0cm×12.0 cm,深度为Ⅲ~Ⅳ度,多处伴肌腱或骨骼外露及坏死.  相似文献   
8.
足踝部由于软组织较少,发生创伤后比较容易出现骨质外露或骨折,对这类损伤处理不当,往往会并发慢性骨髓炎,临床处理十分棘手.2007年6月至2010年4月我们在成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基础上,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肌皮瓣修复足踝部慢性骨髓炎创面8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胡雪飞  程勇  文星  王永飞  王强  许喜生 《重庆医学》2016,(10):1316-1319
目的:探讨外加电场对体外培养的内皮祖细胞(EPCs)迁移行为及形态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3~4代EPCs分别用场强为0 mV/mm(Ⅰ组)、100 mV/mm(Ⅱ组)、200 mV/mm(Ⅲ组)和300 mV/mm(Ⅳ组)的直流电场加以持续刺激3 h ,活细胞工作站实时记录细胞迁移轨迹及形态变化,分析外加电场对EPCs迁移行为及形态的影响。结果Ⅳ、Ⅲ、Ⅱ组细胞向阳极定向迁移,Ⅰ组细胞显示随机运动。电刺激3 h时,细胞轨迹迁移速率(Vt)、位移速率(Vd)、电场方向迁移速率(Vx)分别为:Ⅳ组[(98.86±6.00)、(63.78±2.81)、(63.15±2.88)μm/h]、Ⅲ组[(88.06±8.83)、(35.90±1.22)、(34.20±1.57)μm/h]和Ⅱ组[(42.28±2.25)、(13.29±0.37)、(12.39±0.51)μm/h],均显著高于Ⅰ组的[(37.39±2.42)、(6.99±0.31)、(4.62±0.40)μm/h],均 P<0.01,且Ⅲ组细胞Vt、Vd、Vx均显著高于Ⅱ组、Ⅰ组(均 P<0.01)。EPCs在电场刺激下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细胞外观变得狭长,逐渐与电场方向平行排列。结论外加直流电场可诱导EPCs向阳极迁移并加快其迁移速率,且对EPCs的形态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下调长链非编码RNA-H19(lncRNA-H19)表达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系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人类瘢痕成纤维细胞系(KFs)及健康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系(HDFs),将KF细胞感染lncRNA-H19F低表达腺病毒(si-lncRNA-H19)及不含si-lncRNA-H19的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