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生理性直流电场对滋养细胞迁移行为及形态的影响.方法 将胎盘滋养细胞分别用场强为100 mV/mm和200 mV/mm的直流电场加以刺激,刺激时间为5 h、24 h,采用连续视野显微摄像并对细胞图像进行分析,测定滋养细胞的迁移情况并观察其形态的变化.结果 在含有20%小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在100mV/mm和200mV/mm的直流电场刺激下,滋养细胞向阳极迁移,迁移速度较对照组增加(P<0.05);在无血清的培养基中,滋养细胞在电场中不发生明显的定向迁移;滋养细胞在电场的刺激下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细胞外观呈狭长梭形,逐渐与电场方向垂直排列.结论 生理性直流电场诱导滋养细胞定向迁移,此过程需血清成分的参与,直流电场对滋养细胞的形态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自1997年被发现和认识后,改变了人们对血管生成的认知。EPCs在特定的细胞因子诱导下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参与血管新生。随着对EPCs研究的深入,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研究也有了重大突破。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近年研究发现,低剂量阿司匹林通过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增强EPCs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进而恢复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因此,了解阿司匹林对EPCs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影响和损伤保护作用,探讨它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法、matrigel试剂鉴定EPCs。收集贴壁细胞并分组为正常对照组,TMP(5mg/L、25mg/L100mg/L、200mg/L)干预组,H2O2(500μmol/L)氧化应激模型组,TMP(5mg/L、25mg/L、100mg/L、200mg/L)和H2O2共同干预组,培养24h。分别观察EPCs增殖、粘附能力及凋亡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5mg/L、25mg/L、100mg/L)TMP干预组对脐血来源的EPCs增殖、粘附功能无显著影响,(200mg/L)TMP干预组显著抑制脐血来源的EPCs增殖、粘附;与H202氧化应激损伤组相比,(5mg/L、25mg/L、100mg/L)TMP能显著降低H2O2对EPCs增殖、粘附抑制作用及细胞凋亡。[结论]低浓度TMP能保护EPCs氧化应激损伤,改善增殖、粘附能力,减少细胞凋亡,但对正常培养的EPCs增殖和粘粘功能无显著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百里醌对人脐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贴壁选择法培养人脐血内皮祖细胞(EPCs),DiI-ac-LDL吞噬试验及VEGFR-2、Ⅷ因子和CD34细胞免疫组化证实细胞属性;百里醌作用EPCs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实验测定EPCs体外侵袭能力;小管形成实验检测EPCs体外小管形成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EPCs中MMP-2和MMP-9蛋白表达。结果体外成功培养出人脐血内皮祖细胞,百里醌可显著抑制体外EPCs增殖,IC50=51.2nmol/L;百里醌可抑制体外EPCs侵袭和小管形成,呈浓度依赖性;百里醌可显著下调EPCs中MMP-2和MMP-9的表达。结论百里醌可能通过抑制EPCs中MMP-2和MMP-9的表达从而抑制EPCs参与的血管生长,从而有望作为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损伤处理的内皮祖细胞(EPC)来源微粒(MPs)对EPC的影响。方法 培养EPC并使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用高糖(HG)、肿瘤坏死因子(TNF)-α重组蛋白处理EPC,进而提取MPs。用透射电镜观察EPC内微管、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变化,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评价细胞迁移能力,细胞管腔形成实验检测管腔形成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处理后EPC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大鼠肉瘤(RAS)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trol-EPC-MPs组比较,HG-EPC-MPs组、TNF-α-EPC-MPs组微管结构完整,长度有所缩短,高尔基体结构相对完整。与control-EPC-MPs组比较,HG-EPC-MPs组、TNF-α-EPC-MPs组EPC增殖率下调,细胞迁移能力降低,成管减少(P<0.05)。与control-EPC-MPs组比较,HG-EPC-MPs组、TNF-α-EPC-MPs组eNOS、SIRT1、RAS和ERK的mRNA及其蛋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对大鼠内皮祖细胞(EPC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一氧化氮(NO)合成的影响。方法:将β-NGF重组腺病毒(Ad-β-NGF)及其阴性对照感染至大鼠内皮祖细胞,同时设置空白对照,分别于24h、48h及72h进行检测。用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不同组eNOS表达情况,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液中NO的水平。结果:Ad-NGF感染组eNOS表达及NO合成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β-NGF能促进内皮祖细胞eNOS表达及NO合成,有利于内皮祖细胞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细胞生长因子组合对体外培养过程中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至包被有人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皿,按照处理方式不同分为4组:对照组(不添加细胞因子)、VEGF组[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ECGS组[加入VEGF及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ECGS)]、多因子组(加入多种细胞生长因子),6d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集落形成情况,测定黏附能力及收获的EPC数量。结果VEGF组及ECGS+VEGF组细胞集落形成能力(11.53±1.72、1310±2.09)均显著强于对照组(587±0.55)(均P〈0.01】;ECGS+VEGF组细胞黏附能力(55.53±18.32)显著强于VEGF组(24.92±4.31)(均P〈0.01);多因子组细胞集落形成及粘附能力(33.83±5.10、65.22±10、98)均明显强于其余各组(P〈0.05或0.01)。VEGF组及VEGF+ECGS组收获的EPC数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85、284倍,均显著增加(均P〈0.01);多因子组EPC数量虽多于VEGF+ECGS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C体外培养时,添加VEGF及ECGS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可显著改善EPC的集落形成及黏附能力,增加EPC的收获数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氧自由基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损伤及槲皮素(quercetin,Que)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并诱导分化人脐血EPCs,随机分为对照组、过氧化氢(H2O2)组:加入500μmol/L的H2O2建立氧化应激损伤EPCs模型、Que干预组:先分别加入浓度为60μmol/L、90μmol/L、120μmol/L的Que预处理30min后,后加500μmol/L H2O2共同培养。培养24h及48h后使用WST-1法观察EPCs增殖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60~90μmol/L的Que可以促进EPCs增殖,120μmol/L的Que则表现出抑制EPCs增殖的作用,与培养24h比,在48h对EPCs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2O2组EPCs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入60~120μmol/L的Que处理后,损伤后EPCs的细胞增殖能力得到明显改善,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与H2O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氧化应激损害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而槲皮素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内脏脂肪素(visfatin)是一种能够促进血管新生的新型脂肪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新生中非常关键的因子.本文在培养的内皮祖细胞(EPCs),探讨visfatin对EPCs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的单个核细胞.利用EGM-2细胞培养基(含EPCs分化所需各种生长因子)进行培养,诱导单个核细胞贴壁向EPCs分化.流式细胞术测定早期EPCs干细胞分子标志CD133/CD34;Dd-ac-LDL和FITC-UEA-1双染鉴定正在分化的EPCs.不同浓度的重组visfatin(0.01-10nM)处理EPCs 24h.Tube形成和迁移实验评价EPCs血管新生能力;荧光定量实时PCIL检测VEGF mRNA水平.结果 0.1 nM和1 nM的visfatin能增加EPCs形成管腔样结构(与对照组比,P<0.01),10 nM的visfatin组EPCs形成管腔样结构能力和迁移能力却显著降低(与1 nM visfatin组比,P<0.01).0.1 nM和1 nM visfatin组细胞VEGF mRNA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P<0.01),而10 nM visfatin组细胞VEGF mRNA明显降低(与1 nM visfatin组比,P<0.01).结论 生理浓度visfatin能促进EPCs的血管形成,病理浓度其血管形成能力降低,其机制可能与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内皮祖细胞(EPC)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明,临床部分降血糖药可通过调节EPC功能进而发挥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其中二甲双胍可通过多效性调节机体氧化应激水平或AMP活化蛋白激酶下游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EPC功能;吡格列酮可通过调节端粒酶活性延缓EPC衰老;阿卡波糖、西格列汀和胰岛素在临床研究中均显示出提高EPC活性的作用,其机制主要表现为促进EPC增殖、迁移、黏附等。降血糖药的这种降血糖之外的药理作用可能是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机制之一。本文在分析EPC对糖尿病并发症血管修复影响的基础上,对降血糖药调控EPC数量和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对小鼠骨髓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PCs)迁移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荧光免疫激活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小鼠骨髓血管内皮前体细胞,分别用神经胶质细胞或对照组成纤维细胞作为条件共培养细胞与EPCs细胞共培养24 h后,检测内皮前体细胞通过孔隙的迁移数量;并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内VEGF及SDF一1的含量.结果 CD34/VEGFR2双标阳性的细胞为富含骨髓血管内皮前体细胞的细胞群,约占全部骨髓细胞的0.2%;当EPCs神经胶质细胞共培养24h后,EPCs通过孔隙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时通过的数量(上层存留细胞(20±16)个、vs(170±55)个,P<0.01).与神经胶质细胞共培养系统细胞培养液中VEGF及SDF~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VEGF:(230.28±27.37)pg/mL vs(89.22±11.23)pg/mL,P<0.01;SDF-1:(328.34±57.42)pg/mL vs(62.44±34.35)pg/mL,P<0.01].结论 神经胶质细胞可能通过细胞因子的分泌作用增强EPCs的移行,在EPCs参与的新生血管形成中可能有重要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th factor,VEGF)是否通过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调控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迁移.方法 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脾源性EPCs,不同浓度VEPF(0、10、50 ng/mL)刺激细胞,Western blot检测Cx43的表达.实验分3组:对照组、VEGF组、VEGF+siCx43组.荧光漂白恢复实验(fluorescence redistribution afterphotobleaching,FRAP)分别检测3 min内各组选定细胞荧光强度变化情况.CCK-8检测干扰Cx43蛋白表达对EPCs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干扰Cx43蛋白表达对EPCs迁移的影响.结果 (1) VEGF促进EPCs中Cx43的表达(P<0.05),且有浓度依赖性.(2)与对照组相比,VEGF组缝隙连接功能明显增强(P<0.05);与VEGF组相比,VEGF+siCx43组缝隙连接功能明显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VEGF组促进EPCs增殖及迁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EGF组相比,VEGF+ siCx43组EPCs增殖及迁移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VEGF可以通过上调EPCs中Cx43的表达,引起缝隙连接功能增强,从而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相似文献   

13.
辛伐他汀对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细胞水平观察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上,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EPCs.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分别为0.0001、0.0010、0.0100、0.1000、1.0000 μmol/L)或PI3K阻断剂(LY294002) 0.01μmol/L辛伐他汀和EPCs培养.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碘化丙啶(PI)标记观察辛伐他汀对EPCs的增殖、迁移和凋亡影响.结果:辛伐他汀显著提高了外周血 EPCs的迁移能力、增殖能力与抗凋亡能力(P<0.05).辛伐他汀浓度在0.01 μmol/L时对EPCs功能影响达到最大.随着药物浓度的继续增大,EPCs的上述功能反呈下降趋势,但0.1μmol/L组仍高于对照组.辛伐他汀对EPCs的功能影响能被LY294002阻断.结论:辛伐他汀能增加EPCs的增殖、迁移、抗凋亡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磷酸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的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对晚期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生(proliferation)、迁移(migration)和凋亡(apoptosis)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法从大鼠骨髓获取单个核细胞,培养28 d,通过FITC-UEA-I和DiI-acLDL双染色鉴定为正分化晚期EPCs。以不同浓度的瑞舒伐他汀(0.001、0.01、0.1、1.0、10、100μmol/L)和晚期EPCs共培养24 h,分别采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及Tunel法检测其增生、迁移及凋亡功能;以浓度为0.1μmol/L的瑞舒伐他汀与晚期EPCs分别共培养1、3、6、12、24、48 h,应用同样方法检测其增生、迁移及凋亡功能。结果体外培养7 d时,细胞呈典型长梭形;28 d时,呈铺路石样,并可摄取FITC-UEA-I和DiI-acLDL。不同浓度的瑞舒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可明显地改善晚期EPCs的增生(P<0.05)、迁移(P<0.05)及凋亡(P<0.05)功能,且浓度为0.1μmol/L的瑞舒伐他汀改善细胞功能最强(P<0.05)。当瑞舒伐他汀浓度为0.1μmol/L、共培养不同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可增强晚期EPCs的增生(P<0.05)、迁移(P<0.05)及抗凋亡(P<0.05)功能。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提高晚期内皮祖细胞的增生、迁移功能,减少细胞的凋亡,且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人早期内皮祖细胞(EPCs)黏附、迁移及增殖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外周血早期EPCs并进行鉴定;将含不同浓度(1×10-3~200×10-3mmol.L-1)氯吡格雷的培养液与EPCs共培养24 h,检测黏附、迁移及增殖功能;应用含浓度为20×10-3mmol.L-1氯吡格雷的培养液与EPCs共培养0.5~72.0 h,检测EPCs上述功能。结果培养EPCs第4天,早期EPCs呈典型长梭形;培养EPCs第7天数目增多,可摄取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以及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氯吡格雷可使细胞明显增多;不同浓度的氯吡格雷可改善其黏附(F=56.54,P=0.00)、迁移(F=60.23,P=0.00)和增殖(F=1.45,P=0.16)功能;氯吡格雷浓度为20×10-3mmol.L-1时,保护作用最强;当共培养不同时间后,其仍可改善EPCs黏附(F=127.03,P=0.00)、迁移(F=96.03,P=0.00)和增殖(F=10.46,P=0.00)功能;保护作用呈时间依赖性,但于24 h后达到平台期。结论氯吡格雷可改善人外周血早期EPCs的黏附、迁移及增殖功能,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培养中扩增及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到包被有人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皿,分为对照组(未加细胞因子)、Ⅴ组(加VEGF10 ng/m1)、P0.1组(加普伐他汀0.1μmol/L)、P0.01组(加普伐他汀0.01 μmol/L),培养6 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PE-CD34及FITC-VE-Cadherin双标法测定各组扩增细胞数,采用黏附能力测定试验测定黏附能力.结果:Ⅴ组、P0.1组、P0.01组的扩增EPCs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P0.1组、P0.01组均显著高于Ⅴ组(P<0.001).P0.1组、P0.01组的黏附EPCs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普伐他汀可显著提高培养EPCs的扩增能力及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恒磁场对雷帕霉素作用下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SD雄性大鼠的骨髓EPC,无菌条件下培养6 d.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雷帕霉素(1 ng/ml)组及雷帕霉素+不同强度的恒磁场(0.1、0.5、1.0 mT)组.各组皆于24 h后收集标本,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改良的Boyden小室法测定EPC的迁移能力.结果 雷帕霉素组EPC增殖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0.252±0.006 vs 0.328±0.025,P<0.05),EPC迁移能力显著降低(31±3 vs 48±5,P<0.05);0.5 mT和1.0 mT恒磁场组EPC增殖显著强于雷帕霉素组(0.278±0.008、0.280±0.010,P<0.05),EPC迁移能力显著高于雷帕雷素组(37±3、38±4,P<0.05).结论 0.5 mT和1.0 mT恒磁场有拮抗雷帕霉素的作用,可促进EPC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8.
内皮祖细胞在体内外能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目前,内皮祖细胞已被证实存在于成年人外周血,骨髓和人脐带血中。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过表达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迁移、增殖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骨髓来源EPCs.CXCR4的重组腺病毒感染EPCs后,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细胞膜CXCR4受体及mRNA表达,CCK-8法、Transwell法分别检测EPCs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建立过表达CXCR4的EPCs与VSMCs非接触共培养模型,Transwell法、CCK-8法检测EPCs对VSMCs的迁移、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果 CXCR4重组腺病毒感染EPCs 48 h后,EPCs细胞膜CXCR4受体和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过表达CXCR4对EPCs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可增强EPCs定向迁移能力(P<0.01).共培养模型中,SDF-1α诱导下,CXCR4组VSMCs迁移、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无SDF-1α诱导下空白对照组、GFP组及CXCR4组VSMCs的迁移、细胞存活率整体高于SDF-1α诱导下各组(P<0.05).结论 过表达CXCR4可增强EPCs的迁移能力,在SDF-1/CXCR4调控轴中加强EPCs对VSMCs迁移和增殖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防治血管再狭窄的细胞治疗.  相似文献   

20.
内皮祖细胞培养条件的正交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内皮祖细胞(EPCs)培养的适宜条件.方法:以L827正交表安排影响EPCs扩增贴壁的几个主要因素,光镜下观察集落形成,流式细胞术分析CD34、VE-Cadherin双阳性细胞,以此为指标分析各因素对EPCs培养的影响.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接种密度对集落形成影响显著,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ECGS)及纤维连接蛋白皿底包被无影响.4个因素对EPCs得率均有影响,且VEGF及接种密度之间尚有交互作用.结论:EPCs培养的适宜条件为:皿底包被纤维连接蛋白,5×106/cm2接种密度,VEGF 10 ng/ml及ECGS 150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