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10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7篇
临床医学   138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312篇
预防医学   152篇
眼科学   66篇
药学   102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SP)患者血浆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1(sFLT-1)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50例肺炎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普通肺炎组(n = 63)和SP组(n = 87),治疗后随访28 d,根据是否死亡将SP组分为死亡组(n = 32)和存活组(n = 55),另选取同期6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浆sTREM-1、sFLT-1、SOD水平,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SP患者不良预后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浆sTREM-1、sFLT-1、SOD水平对SP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对照组、普通肺炎组、SP组血浆sTREM-1、sFLT-1水平逐渐提升,SOD水平逐渐降低(P < 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重症监护室(ICU)时间(OR = 1.784,95%CI 1.077~2.955)、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OR = 1.834,95%CI 1.130~2.976)、sTREM-1(OR = 1.236,95%CI 1.034~1.477)、sFLT-1(OR = 1.095,95%CI 1.026~1.169)为SP患者不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动脉血氧分压(PaO2)(OR = 0.894,95%CI 0.809~0.988)、SOD(OR = 0.933,95%CI 0.879~0.990)为保护因素(P < 0.05)。ROC曲线显示,sTREM-1+sFLT-1+SOD(AUC = 0.913,95%CI 0.833~0.963)预测SP患者不良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sTREM-1(AUC = 0.799,95%CI 0.699~0.877)、sFLT-1(AUC = 0.780,95%CI 0.678~0.861)、SOD(AUC = 0.801,95%CI 0.701~0.879)预测。  结论  SP患者血浆sTREM-1、sFLT-1水平明显提升,SOD水平明显降低,为不良预后独立影响因素,联合检测可提升不良预后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9岁,因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1周、高热伴意识不清3d于2010年8月28日入院。患者于1周前因车祸致头部外伤,伤后意识不清,被立即送往当地医院,诊断为右颞叶脑挫裂伤并行开颅挫裂伤灶清除、去骨瓣减压术,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对1996-2005年我院收治的53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疗效和预后进行分析,了解其缓解率、复发率、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并采用同期病例对照法,探讨不同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ALL总缓解率为67.9%;总复发率为37.7%,中位复发时间为缓解后6个月;18个月总生存率(OS)为35.1%,中位生存时间为4个月;18个月无事件生存率(EFS)为14.2%,中位无事件生存时间为1个月。不同性别患者EFS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年龄是缓解率的独立相关因素。初诊时白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水平与OS和EFS显著相关,初诊时白细胞总数越高,死亡和复发风险越高;血红蛋白水平越高,死亡和复发风险越低。诱导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为OS的独立相关因素,诱导后ANC越高,死亡风险越低。化疗后感染为复发独立相关因素,化疗后出血可影响OS,而诱导化疗中空腹血糖偏高者相对OS低。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复发率高,成人相对于儿童预后不良,应依据疾病危险分组进行个体化治疗,防治感染和出血,以减少复发,延长无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复康丸对压力超负荷大鼠所致的心肌肥厚和心室重塑的干预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是否与影响心肌组织microRNA-1(miR-1)的表达有关。[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采用腹主动脉缩窄的方法复制心肌肥厚和心室重塑的模型。术后4周,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依那普利组(E组)、心复康丸低剂量组(L组)、心复康丸高剂量组(H组)。假手术组(S组)不结扎腹主动脉,其他处理相同。分别于术后8、12周,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胶原容积分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中钙离子ATP酶(SERCA2)、Fibullin-2蛋白表达的变化。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心肌组织miR-1表达的改变。[结果]术后8、12周各时间点,与M组比较,E组和H组大鼠心肌纤维化面积显著减少(P0.01)。术后8、12周各时间点,与M组比较,H组心肌组织Fibullin-2显著降低(P0.01),SERCA2显著升高(P0.01),miR-1表达显著升高(P0.01),L组仅在8周时心肌组织Fibullin-2的表达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心复康丸可能通过促进mi R-1表达,调控其靶因子Fibullin-2蛋白,抑制心肌纤维化,进而在抑制心肌肥厚和心室重构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原发性胃癌中BRCA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阐明BRCA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石蜡包埋组织,抽提其基因组DNA,进行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和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对石蜡包埋胃癌标本及对应的正常组织进行D17S579、D17S855位点MSI、LOH检测和BRCA1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40例胃癌D17S579位点MSI、LOH检出率和BRCA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2.5%、15.0%、37.5%.37例胃癌D17S855位点MSI、LOH检出率和BRCA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8.9%、18.9%、37.8%.在肿瘤TNM分期中,上述2个位点MSI检出率在TNM Ⅰ+Ⅱ期分别高于TNM Ⅲ+Ⅳ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17S579位点,MSI检出率随着胃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下降趋势.在TNM Ⅰ+Ⅱ期,BRCA1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TNM Ⅲ+Ⅳ期,并随着胃管状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下降趋势(P<0.05).BRCA1蛋白阳性率在MSI阳性组高于MSI阴性组(P<0.05).结论:MSI和LOH可能通过相互独立的途径调控胃癌的进展.MSI可作为检测胃癌发生的早期分子学标志之一.BRCA1蛋白有可能阻止胃癌向低分化发展,并可能有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扫描体外预测泌尿系统结石成分的准确性。方法对5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术前行双能量CT扫描,分别测量每枚结石在80 k V和140 k V成像条件下的CT值、CT值差值和CT值比值。使用双能量结石分析软件预测结石成分。收集患者治疗后结石标本行红外光谱仪分析结石成分,作为金标准,运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种类结石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评价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50枚结石中尿酸类结石有4枚,非尿酸类结石有46枚(胱氨酸结石5枚,羟基磷灰石2枚,草酸钙结石33枚,混合结石6枚)。组间两两比较,尿酸类结石与其他结石的CT值、CT值差值、CT值比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草酸钙结石和混合结石与其他结石的CT值、CT值差值、CT值比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红外光谱仪分析法结果比较,双能量软件正确诊断4例尿酸类结石、4例胱氨酸结石,33例草酸钙结石、2例尿酸与草酸钙混合结石;另外7例误诊,其中1例胱氨酸结石和2例羟基磷灰石双源CT误诊为草酸钙结石,4例尿酸与羟基磷灰石混合结石双源CT误诊为胱氨酸与羟基磷灰石的混合结石。双能量软件分析结果与红外光谱法分析结果 Kappa一致性检验值为0.705,二者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能准确区分尿酸类结石、胱氨酸类结石和含钙结石,但在区分含钙结石和羟基磷灰石之间以及不同成分的含钙结石尚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9.
25#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二尖瓣体外脉动流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是新型血液相容性高分子材料,具有不降解、抗钙化功能,用其制作的人工柔性瓣叶心脏瓣膜理论上可有良好的抗血栓、抗钙化性能和流体力学特性。目的:对自行研制的四瓣叶、无支架、带腱索人工二尖瓣——25#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二尖瓣(UPMV)进行体外脉动流检测。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对比实验,于2003-05/2005-02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实验室及湘雅二院胸心血管外科实验室进行。材料:25#UPMV的制作材料选用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片状材料,由W.L.GORE&Associates,Inc.Medical Products Division制造。CL-III型人工机械心脏瓣膜为兰州飞供仪器总厂医疗器械制造厂制造。方法:25#UPMV组为6例自行缝制成的UPMV,安装直径为25mm;25#人工机械瓣组采用6例CL-III型人工机械心脏瓣膜,安装直径为25mm。主要观察指标:使用TH-1200型人工心脏瓣膜体外脉动流试验台对两组瓣膜进行检测,观察流量为2,3,4,5,6L/min时的平均跨瓣压差、开口面积和返流量。结果:①平均跨瓣压差:25#UPMV组在不同流量时均小于10mmHg,不同流量下25#UPMV组平均跨瓣压差均低于25#人工机械瓣组(P=0.000)。②有效开口面积:25#UPMV组在不同流量时均高于1.5cm2,流量为3,5,6L/min时,25#UPMV组有效开口面积大于25#人工机械瓣组(P〈0.01)。③返流百分比:25#UPMV组在不同流量时均小于10%,流量为2,3L/min时,25#UPMV组返流百分比低于25#人工机械瓣组(P〈0.01)。结论:25#UPMV在体外脉动流下的平均跨瓣压差、有效开口面积和返流百分比均符合国家标准,总体表现优于25#CL-III型人工机械心脏瓣膜。  相似文献   
10.
【病例】女,6岁。因发热、咳嗽10天伴嗜睡1天入院。10天前因受凉后发热,体温39.5℃,无寒战及抽搐,伴咳嗽、无痰,有时夜间盗汗,在院外输液治疗数日(具体用药不详),体温无变化.1天前出现嗜睡。查体:体温39℃.脉搏120/min,呼吸32/min。体重16kg,体型消瘦。呼吸平稳,嗜睡状态,颈抵抗( ).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听诊未闻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