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心肌活检等技术的开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发现率已有所增加;但因该病尚无特异性诊断方法,在诊断上仍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81~1986年住院的44例病人进行分析和探讨。临床资料与分析本组病例均证实确有心脏增大,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显示有心律紊乱、心肌损害或异常Q波;有晕厥或栓塞史;且已排除其它心脏疾病。一、发病情况:我院于1981~1986年收治原发性心肌病49例,其中DCM44例,占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冠心病 (CH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VCAM -1)和E -选择素 (sE -selectin)水平 ,分析血脂水平与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 (CAMs)的相关性 ,以期探讨血脂异常对CAMs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ELISA法检测了 6 0例经冠脉造影诊断的CHD患者血清slCAM - 1、sVCAM -l、sE -selectin水平 ,并以 1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sICAM - 1水平于稳定性心绞痛 (SAP)组增高 ,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于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组、急性心肌梗塞 (AMl)组增高更为显著 (P 0 0 5 )。在CHD组内 ,血脂异常组与血脂正常组相比 ,sICAM - 1水平于血脂异常组增高 ,有显著性意义 (P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冠心病 (CHD)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 ,但其确切机制复杂。病理学研究证实在粥样硬化斑块区的脂质核心及破裂斑块的“肩区”均有大量炎症细胞的浸润 ,提示炎症反应参与了CHD的发生发展过程[1] 。炎症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 (VEC)发生粘附是炎症反应的关键步骤。这一过程是双方细胞膜表面黏附分子 (celladhesionmolecules,CAMs)介导的[2 ,3 ] ,因此CAMs在CHD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血脂异常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与CAMs间有无必然的联系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1 CAMs概…  相似文献   
4.
报告一例病窦患者在缓慢心律的基础上出现显著的QT间期延长而发生扭转型室速,最后导致室颤而猝死。初步证实有复极延迟的多型性室速可引起扭转型室速。认为最佳治疗为临时起搏,其频率要以QT间期缩短到正常范围为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1981—1987年间用电复律法治疗房颤和房补62例次的即时疗效和随访结果。即时转复率87.10%,两周内复发率39.22%,窦律维持超过1年占25.49%者,超过2年者仅11.7 6%。冠心病房颤转复成功率低,复发率高,甚至有严重并发症。心脏瓣膜手术与否与转复率无关,但手术组窦律维持时间较长。在讨论中,作者在肯定电复律法应用价值的同时,对电复律的指征和病例选择问题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训练前、后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和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23例CHF患者6 min步行运动试验前、后血浆sICAM-1、sVCAM-1、sE-selectin水平,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18例患者运动训练一个月后进行了随访。结果:CHF患者基础状态血浆sICAM-1、sVCAM-1和sE-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且sICAM-1、sVCAM-1水平与心功能密切相关(P<0.05);运动后即刻sICAM-1、sVCAM-1水平较运动前升高(P<0.05),而sE-selectin水平运动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康复训练一月后,无论基础状态还是运动后,sICAM-1、sVCAM-1水平较前次实验明显降低(P<0.05),而sE-selectin水平无显著性变化。结论:CHF患者血浆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较正常升高,6 min步行运动试验升高CHF患者血浆sICAM-1、sVCAM-1水平,接近日常生活活动强度的运动训练可降低该二者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单纯性肥胖、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与β3-肾上腺能受体(β3-AR)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分析了53例正常对照、105例单纯性肥胖患、63例T2DM非肥胖患和114例T2DM伴肥胖患的β3-AR基因外显子64位色氨酸(Trp)、精氨酸(Arg)的多态性。结果具有Arg等位基因,其腰臀围比(WHR)、平均血压(MB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S)、餐后血糖(PBS)、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PINS)、空腹C肽(FCP)、餐后C肽(PCP)均比Trp纯合组显增加,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明显降低;在非T2DM,伴有高胰岛素血症的肥胖亚组的Ar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升高。结论Trp/Arg多态性的改变导致了胰岛素抵抗、肥胖、T2DM的发生。β3-AR基因是中国汉族人群胰岛素抵抗、肥胖、T2DM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改变,探讨其与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Holter检测系统检测了84例CHF患者HRV时域指标24h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24h内每5min一段的平均正常R—R间期值的标准差(SDANN)、24h内每5min一段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SDNNI)、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连续24hR—R间期标准差≥50ms的百分数连续24hR—R间期标准差≥50ms的百分数(PNN50)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收缩末期内径(LVs)、右心室内径(RV)、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心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WI),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RV各指标均下降,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随心功能的下降,HRV各指标均有下降趋势,但SDNN、SDANN在各级间无统计学意义,SDNNI、RMSSD、PNN50在心功能Ⅰ级与Ⅲ、Ⅳ级间,RMSSD、PNN50在心功能Ⅲ级与Ⅳ级间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LVEF、LVd与RMSSD和PNN50相关,而LVd、LWI与SDNNI相关。结论 CHF患者HRV下降,并与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肥胖、胰岛素抵抗与候选基因PC-1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中国人群分布的规律。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分析了53名正常对照者,105名肥胖患者的浆细胞糖蛋白(PC-1)基因第4外显子121位谷氨酰胺/赖氨酸多态性(K、Q等位基因)。结果:Q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对照、肥胖人群分别为3%,1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肥胖、肥胖伴高血压人群、肥胖伴高胰岛素血症人群、肥胖伴高脂血症人群及肥胖伴高血压、高胰岛素人群、高脂血症人群的相对危险性(RR)分别为4.26、4.12、7.36、5.15、9.70;结论:PC-1Q等位基因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呈显著性正相关,它参与了部分人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源64排CT对冠脉狭窄程度评价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85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的双源CT(DSCT)冠脉成像及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评价DSCT诊断冠脉狭窄程度≥50%的准确性。结果 DS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90.7%、阳性预测值为77.4%、阴性预测值为83.2%、准确度为81.6%。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诊断准确度达到中等。结论 DSCT诊断冠脉狭窄≥50%的准确性受一定因素影响,能达到中等水平,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