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val 66 me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伴抑郁的关系.方法 用PCR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246例T2DM(DM组)患者和186例健康体检者(C组)的BDNF基因val 66 met多态性.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T2DM患者,HAMD≥17分者组成T2DM伴抑郁(D)组.结果 与C组相比,DM和D组患者以及其中的男性患者的等位基因G(val)和基因型G/G分布频率增高,等位基因A(met)和基因型A/A降低(P<0.05).而两组女性患者的基因型A/A和基因型G/G均显著低于C组(P<0.05).C组中,男性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女性,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G/G显著低于女性(P<0.05).D组中,男性抑郁发病率显著低子女性(P<0.05).结论 BDNF基因val 66 met多态性与T2DM、T2DM伴抑郁可能存在相关性;女性T2DM患者较男性可能易伴发抑郁.  相似文献   
2.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60%~90%, 病变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其发生与糖尿病长期高血糖所致代谢障碍、循环异常及自身免疫紊乱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依帕司他是近年来研究的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自2005年以来作者应用依帕司他和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进行疗效比较,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对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双能X线吸收法进行骨密度(BMD)测定,测定部位为腰椎1~4、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区。3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可将骨密度测定作为对糖尿病性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胰岛素治疗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56例)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B组(45例)口服降糖药物,两组患者已维持各自降糖方案时间≥3年?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结果:胰岛素治疗组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低于口服药物组(P < 0.05);转子内区(inter)?Ward三角以及髋部总体(TH)的骨密度值高于口服药物组(P < 0.05)?结论:胰岛素治疗可以改善骨代谢,保护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DHC)的疗效。方法对DKA和DHC患者首先用静脉泵小剂量胰岛素持续输注,在生命体征平稳并能进半流食后分别用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式进行治疗:(1)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组;(2)常规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组。治疗目标为FBG≤7.0mmol/L、2hBG≤10mmol/L。结果两组每日胰岛素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平均达标天数CSII组较MSII组明显缩短(P〈0.01),CSII组血糖波动小,发生低血糖次数明显减少,且FBG及晚餐后2hBG控制亦明显优于MSII组(P〈0.01)。结论在治疗DKA和DHC时采用静脉泵连续小剂量胰岛素输注急救后,使用CSII较MSII能更快、更平稳、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6.
刘广军  曹音  成金罗  杨科春 《中国药房》2013,(28):2618-2620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多态性对帕罗西汀治疗2型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症状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52例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测定其BDNF基因类型,并按照基因类型分组,各组患者均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使用帕罗西汀,每日晨服1次,每次20 mg,疗程4周。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血糖水平。结果:携带Met/Met基因患者12例,占23.08%;Val/Val基因患者15例,占28.85%;Val/Met基因患者25例,占48.08%。不同基因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焦虑症状均有改善,HAMD、HAMA每周的评分与上一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促进血糖的控制,BDNF基因多态性与帕罗西汀疗效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功能多态性(Val/Val、Val/Met和Met/Met)对帕罗西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2例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每晨1次,每次20mg,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分数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不同基因组患者抑郁情绪有改善,HAMD、HAMA与治疗前比较每周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三基因组间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加用帕罗西汀治疗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及更好地控制血糖,COMT基因功能多态性与帕罗西汀疗效差异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采用两种胰岛素强化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82例,每日三餐前10min皮下注射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组98例,三餐前10min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并在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随访3个月后两组脱落率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A、B组患者的日胰岛素平均用量分别为(38.65±7.77)U、(40.27±11.72)U(P>0.05);A组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11例(13.41%),B组发生低血糖10例(10.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后A、B组的HbA1C水平分别为(6.91±0.74)%和(6.91±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脱落5例(6.10%),B组17例(17.35%),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强化治疗方案均安全、有效,但每日3次皮下注射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的方案更方便,患者的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