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全面考察实验室前期自行合成的mPEG—PCL两嵌段高分子,并采用双乳化法将其用于负载顺铂,评价该纳米微球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通过开环聚合法,制备mPEG—PCL两嵌段聚合物以及末端带有羟基的PCL作为载体,采用优化的w/o/w双乳化扩散/挥发法,制备负载顺铂的纳米微球。采用MTT法,评价该纳米微球在体外对于消化系肿瘤细胞株BGC823、HepG2、H22的抗肿瘤活性,并与顺铂裸药相比较。在BGC823及102细胞株上验证空白微球的毒性。在ICR小鼠皮下接种H22肿瘤模型,采用瘤体内注射,验证纳米微球的抗肿瘤活性和副作用,并与顺铂裸药比较。结果通过开环聚合法合成mPEG—PCL两嵌段聚合物以及末端带有羟基的PCL,测定分子量和设计分子量相近。载药微球粒径(370.3±2.5)nm。顺铂的载药效率为77.4%,载药量为4.72%。体外释放实验显示,载药微球具有缓释特征。载药微球对于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系的抗肿瘤和顺铂裸药相似。空白微球对于肿瘤细胞BGC823及人肝细胞株L02均无明显毒性。在体内实验中,载药微球对于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优于顺铂裸药,且呈现更好的剂量依赖性,当给药剂量从2.5mg/kg增加到5mg/kg时,抑瘤率提高,而顺铂裸药的抑瘤率并不因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当顺铂裸药的给药剂量从2.5mg/kg增加到5mg/kg时,小鼠的体重增长明显减缓,而顺铂微球的剂量增加时,小鼠的体重变化并不受到明显影响。结论采用mPEG—PCL为载体,双乳化法合成的顺铂纳米微球,具有稳定及缓释的性质,在体外实验中,其抗肿瘤活性略低于裸药,和纳米微球的缓释特性有关。在体内实验中,载药微球的抗肿瘤活性优于顺铂裸药,且副作用小,因此动物能够耐受更大给药剂量。空白微球在体内外实验中均无明显毒性,说明载体应用安全。认为,mPEG—PCL顺铂微球作为顺铂的载体,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PET/CT技术是近年来肿瘤诊断与病情程度判断最精确的功能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美国,该技术在肺癌的临床实践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消化系统肿瘤是我国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有关PET/CT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与病情程度判断中价值的初步研究结果令人鼓舞,其临床应用潜力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许多实体瘤患者的预后。但并非所有实体瘤患者都能产生持久的反 应,且其疗效也受到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限制。目前,实体瘤内免疫治疗作为一种局部免疫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关注。本 文首先介绍当前实体瘤的免疫治疗研究现状,分析了实体瘤内免疫治疗这一新兴治疗手段在减少药物的系统性暴露及其不良反 应、增强肿瘤免疫原性、克服肿瘤异质性等方面的显著优势,然后就目前可用于实体瘤内免疫治疗的药物及其应用进展进行了简 要地归纳,最后从疗效评价、具体实施等方面总结了实体瘤内免疫治疗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期达到对实体瘤内免疫治疗理念 的推广和普及作用。  相似文献   
4.
软组织肉瘤(STS)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一类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 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依次是四肢(45%)、内脏(21%)和腹膜后(17%)。相较于其他部位, 头颈部的软组织肉瘤发病率最低(5%), 并且功能性器官较多, 解剖结构更精细复杂, 往往难以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因此, 放射治疗在头颈部软组织肉瘤的治疗中, 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由于头颈部软组织肉瘤发病较少见, 目前针对头颈部软组织肉瘤放疗的研究和关注均较少。本文对头颈部软组织肉瘤放疗的现状和临床证据做一综述, 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免疫治疗迅速发展,然而有一些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低,这可能和药物疗效、药物滞留以及全身不良反应等因素有关。作为投递载体之一的可注射水凝胶系统具有易于应用、增高局部药物浓度、延长药物滞留时间、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作为投递系统之一,它常被应用于局部免疫治疗的肿瘤内注射给药,在增强抗肿瘤治疗效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目前常用的水凝胶递送系统的构成及其特点,重点介绍可注射水凝胶系统作为局部免疫治疗或免疫联合化疗的药物投递系统的研究,同时分析了对可注射水凝胶系统应用中的存在问题解决策略。随着可注射水凝胶系统的深入研究,相信该投递系统在优化局部免疫治疗领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联合顺铂对小鼠移植性肝癌的抑制效果.方法:建立小鼠移植性肝癌模型,观察汉防己甲素和顺铂处理后各组小鼠移植瘤大小和体重变化.结果:汉防己甲素治疗组具有抑制小鼠移植性肝癌的生长作用,5 mg/kg和10 mg/kg的汉防己甲素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0.1%和47.2%,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5 mg/kg和5 mg/kg的顺铂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5.8%和59.9%,而分别联合5 mg/kg的汉防己甲素后抑瘤率为73.6%和81.9%(P<0.05),分别联合10 mg/kg的汉防己甲素后抑瘤率为82.3%和91.4%(P<0.01);同时发现汉防己甲素与顺铂联合应用能增加顺铂的抑瘤率且无明显的毒性反应.结论:汉防己甲素、顺铂对小鼠移植性肝癌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汉防己甲素能增强顺铂的抑瘤作用.与顺铂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位补偿法在中老年肺占位病人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44例肺占位病人,采用体位补偿法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获取组织,对病理结果、气胸以及出血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44例(100%)病人均获得明确的病理结果,43例(97.7%)病人能很好配合肺穿刺操作,取材过程顺利,标本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发生轻度气胸11例(25.0%),中度气胸2例(4.5%),轻度出血7例(15.9%),无感染、种植转移、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采用体位补偿法可安全准确地对中老年肺癌病人的病灶进行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自行合成的mPEG-PCL(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为原料,制备负载汉防己甲素的高分子纳米微球,并全面考察其性质.方法:通过开环聚合法,制备mPEG-PCL两嵌段聚合物,采用优化的o/w乳化扩散/挥发法,制备负载汉防己甲素的纳米粒子.优化制备工艺并考察载体的结构、分子量,纳米粒子的形态、粒径分布、体外释药特性等性质.结果:通过开环聚合法合成mPEG-PCL两嵌段聚合物,测定分子量和设计分子量相近.通过乳剂-挥发法制备的空白粒子呈规整的球形,在冻干前后的平均粒径为(272.6±3.2)nm及(285.8±4.2)nm,载药粒子在冻干前后的粒径分别为(281.5±3.8)nm及(287.6±6.0)nm. 汉防己甲素的最高载药量为14.38%.体外释放实验显示,载药粒子具有缓释特征,在6h、12h、48h分别释放48%、58%、71%.结论:本文报道的汉防己甲素载药纳米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特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自行合成的高分子载体,制备负载顺铂的纳米微球,全面考察其性质。方法:通过开环聚合法,制备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mPEG—PCL)两嵌段聚合物以及末端带有羟基的PCL作为载体,采用优化的w/o/w双乳化扩散/挥发法,制备负载顺铂的纳米微球。考察载体的结构、分子量、纳米微球的形态、粒径分布、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等性质。结果:通过开环聚合法合成mPEG-PCL两嵌段聚合物以及末端带有羟基的PCL,测定分子量和设计分子量相近。通过双乳剂法制备的空白粒子平均粒径为326.9±5.4nm,载药粒子在冻干前后的粒径分别为339.1±4.9及370.3±2.5nm。粒子呈规整的球形,在水溶液中稳定。顺铂的载药效率为77.4%,载药量为4.72%。体外释放实验显示,载药粒子具有缓释特征,在6h、24h、48h分别释放53%、75%、93%。载体在高浓度时对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毒性低。结论:研究表明这种新型载药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实验室前期自行合成的5种配比的顺铂纳米粒子在体外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通过开环聚合法制备mPEG-PCL两嵌段高分子和末端带有羟基的PCL,在开环聚合反应时,控制PEG和PCL的比例,合成不同亲水/疏水比例的聚合物。采用优化的w/o/w双乳化扩散/挥发法,制备负载顺铂药物的纳米粒子。采用MTT法研究其在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及SGC-7901的抗肿瘤活性,并在BGC-823及SGC-7901上验证空白纳米粒子的毒性。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5种配比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均呈现一定的异质性。所有纳米粒子均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 纳米粒子的配比不同,其粒径、载药量等方面的性质也存在一定差异,体外抗肿瘤效果则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应当选择最佳配比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