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8例精索静脉曲张患儿采用了腹腔镜下精索血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和巨结肠同源病(allied Hirschsprung’s disease,AHD)肠壁内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的分布状态,探讨HD和AHD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确诊为HD和AHD的患者各20例,取巨结肠根治术吻合口远端的全层肠壁作为实验组,另取16例正常结肠标本作为对照组。用鼠抗人c—kit单克隆抗体(CD117)标记ICCs,Image Pro-Plus图像分析系统检测ICCs。结果对照组中大量ICCs分布在肌间神经丛周围和环纵肌层内,ICCs包绕神经丛周围,肌层间ICCs连续分布;HD组远端肠管中肌层间和各肌层内ICCs明显减少甚至缺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HD组远端肠管中神经丛大小不一,ICCs分布差异大,大多数神经丛区ICCs减少,环肌层内ICCs明显减少,与AHD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组远端结肠中ICCs减少比AHD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D、AHD病变肠管中除了神经节细胞的异常外,同时存在ICCs异常;ICCs在HD和AHD的分布不同可能与两者临床症状差异有关;肠管中ICCs数量可能与临床症状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5年11月-2007年3月经手术证实的4例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总结对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诊治体会。结果4例均为术中确诊;既往有腹部手术史1例,术前考虑为黏连性肠梗阻;2例表现为急性肠梗阻行急诊手术,2例反复间歇性腹痛行择期手术。其中1例术前CT检查提示肠系膜裂孔疝可能;术中1例行I期肠切除吻合术,3例行肠管复位加修复缺损术;1例早期发生感染性休克;4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本病术前诊断困难,腹部CT、肠系膜血管三维重建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是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治疗的关键。对于反复腹痛而辅助检查不能确诊者,腹腔镜探查即可诊断,又能有效控制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症(HD)合并神经节细胞减少(HYP)与术后肠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97例在我院行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5~8年,平均3.4年。分为两组:A组70例,为HD;B组27例,为HD合并HYP。对其排便功能与术后小肠结肠炎(EC)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术后发生肠炎有8例(11.4%),B组发生肠炎有11例(40.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按照李正的评分系统,A组排便功能评分为优者比率为85.7%,明显高于B组的62.9%(P〈0.05)。A组便秘复发率为2.9%(2/70),B组为14.8%(4/27),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合并HYP患儿术后较HD更易发生小肠结肠炎,完全切除HYP肠管可降低EC的发生率,减轻肠炎发生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大龄儿童便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手术治疗大龄儿童便秘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大龄便秘儿童(年龄大于10岁)在我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每日大便次数及大便性质.结果 14例患儿男9例.女5例.年龄10~18岁.平均12.8岁.术后病理诊断为先大性巨结肠症9例,IND2例、乙状结肠冗长2例、神经节细胞减少症1例.结肠部分切除、结肠肛管心形吻合10例,Soave手术3例,改良Rehbein手术1例.所有患儿术后均痊愈出院.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1例IND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结肠部分切除、结肠肛管心形吻合术,术后便秘复发,再次手术后大便轻度失禁.其余患儿术后随访2~12年.大便均成形,1日1次者7例.1日2次者3例,2日1次者3例,1日3次者1例.术后有4例发生肠炎,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引起大龄儿童便秘的原因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病因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 治疗大龄儿童便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骶尾部畸胎瘤患者共29例,均经手术治疗,手术标本送常规病理检查证实。结果:男性10例,女性19例。Ⅰ型20例,Ⅱ型3例,Ⅲ型3例,Ⅳ型3例。瘤体超过15 cm巨大者3例,术中未输血者20例,其余输血50~300 ml不等。术后伤口感染2例(6.89%)。术后病理:良性25例(86.20%),其中含有成熟神经组织10例,恶性4例(13.80%),均含未成熟神经组织。1例良性畸胎瘤术后1年复发,其余患儿术后发育正常,无大小便异常,无盆底松弛现象。结论:小儿骶尾部畸胎瘤以良性居多,良性骶尾部畸胎瘤中,含神经组织成分可能是其复发危险因素之一,手术完整切除是减少肿瘤复发和恶变的关键之一,重视保存盆底组织完整和良好解剖修复,对提高术后功能性效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Fowler-Stephens法诊治腹内型高位隐睾的价值。方法对12例(13侧)腹内型高位隐睾患儿行腹腔镜下Fowler-Stephens法定位诊断和高位精索血管结扎,6个月后二期手术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12例(13侧)隐睾均在腹腔镜下诊断为腹内型高位隐睾,均不能一期降入阴囊,行分期手术后随访0.5~1年,睾丸位置理想,无睾丸萎缩,超声血流检查血供良好。结论腹腔镜下诊断定位和采用Fower-Stephens法分期治疗是小儿腹腔内型高位隐睾的有效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胆肠袢式(Warren)吻合术重建胆道治疗小儿胆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我们收治的44例胆管扩张症患儿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改良胆肠袢式(Warren)吻合术(改良组),24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Roux-Y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平均手术时间(63±11)min,Roux-Y组平均手术时间(75±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1±4)h,Roux-Y组(33±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恢复情况和退黄效果相同。除Roux-Y组有1例因肠粘连肠梗阻住院保守治疗后缓解外,两组均无返流性胆管炎等并发症。结论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重建胆道治疗小儿胆管扩张症的疗效与Roux-en-Y吻合术相同,但操作简便,术后肠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神经元发育异常患儿术后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针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肠神经元发育异常患儿有可能出现术后肠功能紊乱、污粪、反复腹胀、便秘、反复小肠结肠炎及心理疾患等情况,选择性采用扩肛器扩肛、有效药物保留灌肠、生物反馈治疗、中药调理、饮食指导、心理辅导等康复措施,并以临床症状的改善、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肠炎的发生与转归及直肠肛门测压的变化情况来评估患儿术后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获得随访的136例患儿经康复治疗后症状均有所好转,其中56例复查直肠肛门测压,直肠肛管松弛反射(RAIR)的重现率为55%。结论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术后并发症,是手术后肠功能紊乱等症状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斜疝患儿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306斜疝患儿临床资料,对影响患儿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6例患儿(401侧)中,13例复发,复发率为3.24%。单变量分析显示,斜疝患儿的年龄、内环口直径和结扎线的选择与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复发有关(χ~2=6.275、9.145、11.371,P=0.043、0.010、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内环口直径较大以及用可吸收线结扎是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66,95%CI=1.432~8.389;OR=1.988,95%CI=1.237~3.194;OR=1.089,95%CI=1.015~1.168,均P0.05)。结论:年龄与内环口直径较大以及可吸收线的使用是导致斜疝患儿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儿应考虑改良的腹腔镜手术方法、加强术后监护,并避免使用可吸收线,减少复发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