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5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47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483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利用 Oncomine、TCGA(TheCancerGenomeAtlas)等公共数据库,分析 UL16结合蛋白2(ULBP2)基 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 Oncomine数据库检索关于 ULBP2基因转录组 mRNA 信息,分析 ULBP2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表达情况;TCGA 数据库分析 ULBP2基因与结直肠癌的预后关系;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 ULBP2与上下游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Oncomine数据库中共有352项关于 ULBP2基因的研究结 果,其中有统计学差异的结果有23项,涉及到结直肠癌和结直肠正常组织的研究数据集共有10项,其中结直肠癌组织 中 ULBP2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结直肠正常组织(P<0.05);对 TCGA 数据库结直肠癌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在 结直肠癌患者中 ULBP2基因高表达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 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ULBP2基 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并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可能作为其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作为现代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生活。因颈椎所处部位重要,解剖结构精细,多数以保守治疗为主,中医在治疗颈椎病方面,疗效确切且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文献研究及临床发现以温阳法治疗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故从阳气与颈椎病关系的理论研究、温阳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实践及预防调摄做一总结,以期为颈椎病的防治提供思路,为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发现颈椎病的病因病机以阳虚为本,外感风寒湿邪为标。中药治疗多采用温阳散寒的中草药,辅以祛湿通络的药物;针灸则主要通过疏通督脉及阳经经气,促进阳气在体内运行,或是借助灸火的热力作用于督脉及颈部周围加强温阳的作用;蜡疗、中药热敷等其他温热疗法,在治疗颈椎病方面也扮演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脑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2例大脑镰旁脑膜瘤的病例资料。结果 22例术前行腰大池引流,术后无马尾神经损伤,椎管内无血肿形成,无脑脊液漏,无感染,无脑疝。根据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13例,Ⅱ级切除6例,Ⅲ级切除3例。术后随访5~68个月,平均28.3个月;无复发。结论 MRI、MRV可明确静脉窦、桥静脉、动脉与大脑镰旁脑膜瘤的关系;术前腰大池引流脑脊液可减少牵拉脑组织而很好暴露肿瘤;在保护脑组织、桥静脉和胼周动脉、胼缘动脉的同时最大程度切除肿瘤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摘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后期常会因桥血管衰败而需要行心导管介入检查及再次血运重建治疗。光学相 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可早期发现大隐静脉移植物(saphenousveingraft,SVG)内膜增生、薄 纤维帽斑块及管腔内附着血栓的存在,这些均是 SVG 闭塞的预测因素。SVG 病变介入治疗的远端栓塞及无复流发生 率高,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可用于评估SVG斑块组成,可预测无复流的发生。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融术 及远端栓塞保护装置为降低远端栓塞及无复流的有效措施。介入治疗首选开通原位冠状动脉,但通常会很复杂,需要较 高的介入治疗技术及专业的手术器械。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程及密切监测随访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小脑出血致呼吸骤停患者的手术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例高血压小脑出血致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患者均急行气管插管呼吸支持、脱水降颅内压等急诊干预后,立即行开颅血肿清除,后颅窝减压,枕骨大孔开放术,必要时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用GO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将所有患者按年龄、血肿量、是否梗阻性脑积水、发病至呼吸骤停时间、呼吸骤停至手术时间分组统计分析。结果年龄在60岁以下,血肿量在30ml以下,发病至呼吸骤停时间不小于3.5h,呼吸骤停至手术小于1h,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反之,手术效果差;是否有梗阻性脑积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小脑出血致呼吸骤停患者,只要在血压、心率平稳前提下,部分病人仍应尽快积极手术治疗,仍可获得较满意效果,保守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6.
7.
摘要:原发性范可尼综合征是一类罕见的遗传病,由于HNF4A等基因缺陷导致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重吸收受 阻引发营养物质丢失及电解质紊乱,从而以多饮、多尿、生长发育落后、佝偻病为主要表现。对于原发性范可尼综合 征的临床与遗传学研究,国内仅有数例病例报道,尚少见遗传学确诊病例报道。本文患者经临床、生化、影像学及 HNF4A基因分析,发现HNF4A基因存在c.187C>T(p.R63W)的杂合突变,未在患者父母中检出,经临床及遗传学确诊 为原发性范可尼综合征。给予患者左卡尼汀、辅酶Q10、纠酸、保肝、护肾、补充维生素D、改善线粒体功能等治疗并 进行随访,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脉冲式机械加载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27只健康雄性SD大鼠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VD组)和脊柱加载治疗组(VD+L组),每组9只。Sham 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VD组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后永久性结扎建立VD模型;VD+L组建立模型后每天接 受脊柱机械加载治疗,共5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及尼氏染色观察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 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与VD组相比,VD+L组大 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和停留平台象限时间显著增加,加载后明显改善神经元形态结构和存活状 态,海马锥体细胞明显增多,并抑制了海马及皮质中GFAP的表达。结论 机械加载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脑缺血后大 鼠的学习记忆障碍、保护缺血后神经元,该治疗作用可能与机械加载减轻海马和皮质神经元病理损伤、抑制胶质细 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高颈段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往往导致膈肌麻痹,了解如何恢复SCI患者膈神经的节律活动至关重要。控制膈运动神经元(phrenic motor neuron,PhMn)的兴奋性前运动神经元主要起源于同侧延髓,因此,当C2脊髓半离断(spinal cord hemisection,SH)后,损伤侧的下行冲动中断,同侧膈神经的节律消失。随后,潜在的对侧下行冲动逐渐增强(神经可塑性),使PhMn的节律性活动恢复。众多证据表明神经营养因子(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通过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受体(如TrkB)在神经可塑性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在鞘膜内注射BDNF能促进PhMn节律性的恢复,而注射TrkB-Fc(一种可抑制细胞外BDNF的融合蛋白)则延迟恢复。应用腺病毒载体(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AVV)靶向诱导PhMn中TrkB的表达也可促进PhMn节律性的恢复,而Si-RNA诱导的PhMn中TrkB表达抑制则延缓恢复。总之,增强PhMn的BDNF-TrkB信号通路可能是促进SCI后功能恢复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与社会决定因素的关联程度,为制定进一步改善儿童营养不良的社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居民健康和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1991-2011年的纵向数据中提取2 434名5岁以下儿童,使用世界卫生组织igrowup软件计算儿童营养不良率,使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不良与社会决定因素的关联。结果: 20年间儿童整体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分别下降了64.8%和67.8%,儿童低体重和生长迟缓得到显著改善。消瘦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女童营养不良率的降低幅度大于男童。非社会经济因素中,母亲身高低、儿童蛋白质摄入不足是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社会决定因素中,居住在西部和中部、居住地城市化水平低、家庭收入低、母亲教育水平低是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为进一步改善儿童营养不良和缓解儿童健康不公平,需要重视儿童营养不良背后的社会决定因素,完善并实施改善儿童营养相关的社会政策,包括关注孕产妇和儿童的膳食营养、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和母亲教育水平、平衡地区间发展差距和资源分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