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25篇
  免费   547篇
  国内免费   348篇
耳鼻咽喉   111篇
儿科学   135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443篇
口腔科学   126篇
临床医学   1372篇
内科学   957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283篇
特种医学   3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44篇
综合类   2813篇
预防医学   1163篇
眼科学   89篇
药学   1042篇
  7篇
中国医学   1117篇
肿瘤学   256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75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512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606篇
  2011年   581篇
  2010年   535篇
  2009年   512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446篇
  2006年   469篇
  2005年   438篇
  2004年   417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349篇
  2001年   333篇
  2000年   339篇
  1999年   280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67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4.
目的 研究不同照射方式下核黄素-A波紫外线兔巩膜胶原交联术对兔巩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将兔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选取左眼为实验眼,右眼为对照眼。麻醉后暴露左眼鼻上方巩膜。在该处巩膜滴加5-磷酸核黄素5 min后,用波长为370 nm的紫外线灯照射。A组的照射时间为30 min,能量密度为3.0 mW·cm-2;B组的照射时间为9 min,能量密度为10.0 mW·cm-2。照射期间,每2 min滴加1次5-磷酸核黄素溶液,以保持巩膜的湿润。术后60 d,处死实验兔,培养实验眼交联部位及对照眼相应部位的巩膜成纤维细胞,用细胞微管吸吮实验检测巩膜成纤维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结果 A、B两组实验眼巩膜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均较各自对照眼显著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A、B两组实验眼间、及对照眼间巩膜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以上结果表明,交联术后巩膜细胞的黏弹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黏弹性显著升高。而两种照射方式之间巩膜细胞的黏弹性无显著差异。结论 两种不同的照射方式,均能使巩膜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力学性能发生显著增强,而两种照射方式之间并未见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殖医学门诊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3612例女性初诊患者解脲脲原体(U.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 hominis,Mh)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支原体感染检出率为62.15%(2245/3612),Uu、Mh及混合感染(Uu+Mh)阳性率分别为52.99%、2.13%和7.03%;21-30岁组Uu阳性率最高,≥41岁组Mh阳性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Uu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85.01%,Mh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达98.7%,Uu+Mh混合感染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达90.16%。结论生殖医学门诊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率较高,Uu为主要感染类型,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7.
背景与目的:Musashi1(Msi1)属于RNA结合蛋白家族中的一员,是RNA转录后表达的关键调控者,其是否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具体分子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探讨沉默Msi1基因对结肠癌HCT116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低表达Msi1的细胞株,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沉默Msi1对裸鼠成瘤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沉默Msi1基因后p27基因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si1基因与目的基因p27 3’-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的相互作用。结果:沉默Msi1基因后,HCT116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下降,克隆集落数明显减少,G 0 /G 1 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裸鼠移植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沉默Msi1基因后p27 mRNA表达未见明显变化,而p27蛋白水平明显上调,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si1基因能与p27 3’-UTR区域直接结合,抑制其翻译。结论:沉默Msi1基因通过靶向上调p27,导致结肠癌HCT116细胞G 0 /G 1 期阻滞,从而抑制肿瘤细胞体内及体外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8.
9.
10.
姜黄为我国传统中药,味辛、苦,性温,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之功效,其用药历史悠久,最早收载于《新修本草》。对姜黄化学成分及主要药理活性进行总结,并基于传统性效及现代研究两方面对姜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建议对姜黄的芳姜黄酮、α-姜黄酮、β-姜黄酮、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及黄酮类等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进一步开展其所含的萜类和甾醇类等成分化学物质组的深入研究,为明确姜黄的质量标志物和姜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