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目的评价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2例肌萎缩颈椎病患者采用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2.5岁。单节段椎间盘减压8例,双节段椎间盘减压4例。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观察患者术后肌力恢复情况。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情况并计算改善率,对手术前后JOA评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大部分患者肌力不同程度的恢复,采用JOA评分,术前为(12.40±0.95)分,术后随访为(15.4±1.15)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善率评定疗效,优2例,良5例,有效2例,无效3例。结论经前路手术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是一种疗效较确切的手术方法,及早手术治疗对于该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术与有限切开术治疗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有限切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P<0.05)。结论有限切开术治疗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的疗效更为确切,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肺功能变化。方法对38例COPD合并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了椎体成形术,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1周、3月及12个月后患者肺功能、VAS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统计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 PVP术后患者VAS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降低,术后1周显著降低,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评分逐渐降低。患者手术前后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分钟通气量(MVV)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术前及术后VAS评分与活动能力评分改善值之间,VAS评分与各肺功能指标改善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PVP术后COPD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活动能力及肺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极限加载实验对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与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的进行比较,为该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及将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新鲜猪脊柱标本12具,共3个胸椎功能单位,随机分成两组,滑槽组(固定螺钉固定标本第3椎体,滑槽螺钉固定标本第1椎体),固定组(固定螺钉固定标本1、3椎体),分别应用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和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测试标本在前屈状态及旋转状态的极限加载。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屈状态时滑槽组在400 N左右出现钉道松动,固定组在1800 N左右出现钉道松动,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旋转状态时滑槽组在5度左右出现钉道松动,固定组在10度左右出现钉道松动,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的极限加载要小于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说明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的研究存在一定不足,需进一步优化,增加固定强度。  相似文献   
5.
侯翰涛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64-1366
脊柱侧弯是脊柱的一个或多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中线的侧弯、矢状面上的前弯或脊椎体在纵轴上的旋转,是最常见的脊柱三维畸形[1].脊柱侧弯是躯干的畸形,以脊柱的侧向偏移和轴位旋转为特征.许多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存在肋骨的变形以及矢状面上胸椎生理后弯的减少.少数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表现为主弯与次弯交界区的后弯畸形.由于其病理解剖特点复杂,导致脊柱在出现侧弯后和矫正手术后的生物力学变化较正常生理曲度的脊柱复杂得多,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在脊柱侧弯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