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核酶在细胞外切割HCV的作用。方法 设计核酶cDNA序列,构建核酶重组质粒及HCV核心区基因cDNA重组质粒。分别进行体外转录,并加入γ-^32P ATP以标记HCV RNA。将核酶RNA、HCV核心区RNA、RNA酶抑制剂及反应缓冲液混事浊国育,以核酶RNA切割HCV RNA。通过变性聚 烯酰胺凝胶电泳及放射自显影来分析结果。结果 β-半乳糖苷酶表型筛选均可见蓝色及白色菌落生长;核酶重组质粒直接测序结果见预期要苷酸序列;HCV重组质粒限制笥酶切分析见410bp条带。核酶切割反应显示:反应时间为15和30min时可见453、307、146nt3条带。反应时间为60min时仅见307及146nt2条带。结论 核酶重组质粒构建成功,所设计核酶对HCV有切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江苏徐州地区经核苷类似物治疗疗效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耐药基因突变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10年8月~201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621份,均为经核苷类似物治疗3个月以上且血清HBV DNA阳性者,采用核酸扩增技术结合荧光标记探针杂交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DNA进行定量检测,其产物通过测序分析进行耐药突变的检测,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621例患者HBV耐药总变异检出率为75.8%(471/621),其中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分别为88.9% (144/162)、53.7%(108/201)、89.0%(47/53)和88.0% (22/25),服用过2种或者2种以上抗病毒药物者为83.3%(150/180),以上5组间变异率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阿德福韦酯组与其他各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变异病例数构成比服用过2种或者2种以上抗病毒药物者(31.8%)最高,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分别为30.6%、22.9%、10.0%和4.7%,以上5组构成比比较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拉米夫定组与服用过2种或者2种以上抗病毒药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位点变异率,所检测的25个位点的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4位点耐药突变率最高(243例次,39.1%),其次是180位点(184例次,29.6%)、181位点(123例次,19.8%),这3个位点两两比较或者分别与其他各位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4位点、180位点、181位点耐药突变检出率高,恩替卡韦及替比夫定经治患者较少进行HBV耐药突变检测.  相似文献   
4.
核酶(riboxyme)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小分子RNA。设计适合的核酶可以达到特异性裂解靶RNA之目的,从而阻止特定基因的表达。作为基因治疗的一种方法,核酶已显示出其独有的潜力。本文就核酶作用原理,影响因素,特别是近年来在抗病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展望在这一领域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Wiste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纤维化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12只.气管内灌注博莱霉素A5制作肺纤维化模型.对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动物,每天分别以100 μg/kg、500 μg/kg剂量腹腔注射BMP-7.各组在制作模型后第14、28天随机处死6只大鼠.HE、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测定组织胶原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肺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及TGF-β1的表达,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肺组织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 BMP-7处理后第14、28天肺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低于纤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P-7使14 d、28 d时肺组织胶原含量较同期纤维化组胶原含量减少(P<0.05).经过BMP-7处理,14 d、28 d时肺组织Ⅰ型胶原和TGF-β1蛋白的表达均较纤维化组减弱(P<0.05).BMP-7使肺组织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较同期纤维化组降低(P<0.05).而且BMP-7的上述作用在大剂量时更明显(P<0.05).结论 在博莱霉素A5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中,BMP-7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肺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其可能机制可能与BMP-7抑制TGF-β1在肺组织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不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的分析,初步探讨BMP-7在肝脏炎症和肝细胞再生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对56例慢性HBV感染者及5例正常对照肝组织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按病理诊断分组。其中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12例,中度12例,重度6例,重型8例,乙肝肝硬化10例,肝癌8例。进行BMP-7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光镜下分布特点,取部分标本进行图像分析。取8例肝癌患者癌结节及3例癌旁组织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BMP-7mRNA的表达。[结果]BMP-7阳性单位在正常人肝脏(7.27±2.88)、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8.50±3.22)、中度(10.96±2.88)、重度(13.11±1.26)有逐渐增加趋势,重型肝炎(7.50±1.21)、肝硬化(8.24±1.79)较中度、重度低;进一步比较BMP-7阳性区灰度有相似结果(P值均小于0.01)。BMP-7在肝脏既有胞浆型表达,也有胞膜型表达。在慢性中度、重度患者及肝硬化结节内为弥漫性表达;但在重型肝炎患者,仅呈灶状表达;在癌周组织有弥漫或灶状表达,在癌结节表达极少。[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BMP-7表达增多,但是在重型肝炎肝组织及肝癌结节中表达减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人异常凝血酶原即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癌及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特点,评价其在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31例患者血清PIVKA-Ⅱ、甲胎蛋白(AFP)浓度,包括慢性乙型肝炎74例,梗阻性黄疸16例,肝细胞癌41例。结果 肝细胞癌组患者血清PIVKA-Ⅱ水平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梗阻性黄疸组(P均<0.05)。PIVKA-Ⅱ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3.17%、85.14%,AFP分别为68.29%、51.35%;平行诊断实验的敏感度为85.37%。在肝细胞癌患者中,肿瘤直径>5cm患者的PIVKA-Ⅱ水平明显高于直径≤5.0c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期患者PIVKA-Ⅱ的水平明显高于T1、T2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PIVKA-Ⅱ无明显升高。肝炎活动会引起PIVKA-Ⅱ水平变化,但是低于正常上限。血清PIVKA-Ⅱ在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高于AFP,联合诊断可提高敏感度。外周血PIVKA-Ⅱ水平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徐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耐药变异位点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3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CHB病人216例,采用核酸扩增技术结合荧光标记探针杂交方法检测病人血清HBV DNA,通过测序分析检测病人血清中的HBV基因分型及耐药变异位点。结果本组216例病人中,HBV基因C型207例(95.83%),B型9例(4.17%);病毒变异的85例,无变异的131例,变异率为39.35%;变异位点有rtV173、rtL180、rtA181、rtT184、rtS202、rtM204、rtV207、rtS213、rtV214、rtQ215、rtN236、rtN238。各突变位点中,rtM204和rtL180位点的突变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1.30%和13.89%。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耐药相关的病毒基因位点的突变检出率分别为29.63%、20.37%、12.96%。结论徐州地区HBV基因型分布以C型多见,突变株占检测病毒株的39.35%;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耐药相关的基因位点突变检出率相对较高,与恩替卡韦耐药相关的基因位点突变检出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肺癌手术患者营养状况,对营养风险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评估营养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估肺癌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和营养相关指标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排除标准肺癌手术患者640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1.6%,其中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χ2=6.80,P<0.05);年龄65岁以上的患者发生率高于65岁以下患者(χ2=35.96,P<0.001);不同手术方式肺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不同,且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7.96,P<0.001);营养风险发生率在不同等级手术患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χ2=6.61,P<0.05),且发生率随手术等级的增大而升高;肺癌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在体质指数(BMI)低于正常值范围组(<18.5kg/m2)、正常值范围组(18.5~23.9kg/m2)和高于正常值范围组(≥24kg/m2)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χ2=168.80,P<0.001),且随BMI值升高其营养风险发生率下降。而营养风险发生率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P>0.05)。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后引流量(t=2.42,P<0.05)、住院时间(t=2.48,P<0.05)及住院费用(t=2.45,P<0.05)明显高于营养状况正常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癌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且与性别、年龄、手术方式和等级、BMI有关。且营养风险发生可导致患者术后引流量增加,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因此,对肺癌手术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及时进行干预,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高效、简便的肝星状细胞分离方法.方法:采用改良原位灌流、12%Optiprep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desmin和α-SMA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鉴定星状细胞性质.结果:肝星状细胞的得率稳定在3×10^7/肝以上,纯度为95%左右,存活率为98%,传代培养10代以上,细胞增殖及转分化状态仍良好.结论:肝星状细胞分离培养成功,对分离方法的改进措施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