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9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67例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RSVT)施行以单一抗心律失常药物(AAD)为基础、异丙肾上腺素(Iso)和美托洛尔(Met)为辅助的系列电药理研究(SEPS)(简称AIM-SEPS)。结果表明,Iso能使普罗帕酮和莫雷西嗪的抗RSVT总有效率分别降低66.7%~80.0%和20.0%,该效应能被Met所抵消。随访资料提示,对于选择预防RSVT临床复发有效的长期口服AAD,AIM-SEPS明显优于单一AAD的电药理研究。  相似文献   
2.
病历摘要赵某,男,30岁,农民,(住院号120918)。因间歇性关节痛13年,活动后心悸半年余,1986年6月7日入院。患者自17岁开始有发作性关节肿痛,曾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近半年来,关节疼痛加重,伴间歇性发热,活动后心悸,但能坚持农业劳动。入院体检;T 37℃,R 20次/分,P80次/  相似文献   
3.
(1)人工起搏防治AF。综合18组起搏治疗病窦综合征随访32~99个月的资料报道,将VVI起搏(6198例)与DDD/AAI起搏(3074例)进行比较显示:VVI起搏者AF年发生率为5%~15%;而双腔起搏者仅1%~3%。区发现房室同步起搏者的脑卒中与心力衰竭发生率亦较低。故某些学者主张病窦综合征合并偶发性AF且又无心房扩大者,直选用双腔起搏治疗。几组短期随访资料证实与VVI起搏者相比,双腔起搏较少发生慢性AF。(2)房室结改良或阻断术。慢性AF因心室率过速而出现疲倦等心功能不全表现者,如强化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时,可考虑用房室…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及凋亡水平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与心房肌组织细胞学重构的关系。38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换瓣术者,其中窦性心律者13例(A组)、阵发性及房颤持续时间小于6个月者8例(B组)、房颤持续时间大于6个月者17例(C组)。外科手术时取三组患者右心耳少许,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以及利用TUNEL法标记心房肌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结果:B、C组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有明显变化,如心肌纤维稀疏、排列紊乱,细胞收缩成分减少、线粒体肿胀、肌浆网扩张,纤维组织增生、细胞水肿、坏死表现;C组变化更明显。B、C组细胞凋亡指数与A组比较,显著增高(分别为44.53%±11.08%,67.96%±16.09%vs19.68%±15.36%,P均<0.05);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其凋亡指数越高。结论:心房肌的组织细胞学重构可能在房颤的发生或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五年来,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有很大进展,其中之一是在电生理检查指导下用导管电击阻断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或折返环的组成部分,即所谓导管切除法(catheter ablation)。1985年作者在美国进行专题考察现结合近年文献对本题作一扼要介绍。1981年Gonzales首先在狗身上应用心腔内高  相似文献   
6.
l地高辛独特的抗心力衰竭机制,地高辛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对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作用:(1)抑制心肌细胞膜Na+_K’ATP酶泵,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加强心肌收缩力,从而反射性降低末梢阻力.改善心排血量:并发挥利尿作用与减慢心率(介导交感神经作用),最终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与心肌氧耗量。  相似文献   
7.
一附院心脏科1983年在国内首先开展经导管电击阻断希氏束的动物实验研究,掌握了安全有效形成房室阻滞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他们成功地应用该技术治愈了5例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其中3例是在垂危状态下抢救成功的。目前病人已经1~6个月的随访并经电生理  相似文献   
8.
吞咽引起的心律失常很少见。我们收治1例,用心律平治疗有效。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2岁。一月来进食(特别干硬食物)或饮水时有短阵发作性心悸,吞咽完毕,症状消失。心电图证实有吞咽诱发的短阵性房速。曾给服异搏定,治疗无效而于1988年1月11日入院。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无心前区疼痛和胃肠疾病史。  相似文献   
9.
高危冠心病体表心电图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随着血管重建技术的改进和我国介入性诊治的推广使用 ,严重冠心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从体表心电图等床边检查手段初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缺血范围 ,从而发现高危病人并不失时机地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与猝死。一、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分类(Braunwald)Ⅰ类 :新发生的严重或加剧性心绞痛 ,但过去2个月内无安静性心绞痛。Ⅱ类 :安静性心绞痛 ,亚急性 (发生在过去1个月内 ,但近期48h内无发作 )。Ⅲ类 :安静性心绞痛 ,急性 (过去48h内发生1次或多次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又可将不稳定型心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在治疗“快—慢”型室上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用射频导管消融的方法治疗了4例“快—慢”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病人。结果:1991年1月至1996年1月间,对241例次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了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其中4例为“快—慢”型室上性心律失常,2例为反复发作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终止时有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并引起晕厥,原准备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AVNRT根治后,由其引起的症状不复存在,电生理检查窦房结功能正常,故未安装起搏器;另2例均已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例频繁发作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并经常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1例反复发作AVNRT、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且有明显的症状,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后症状均消失,射频导管消融术对起搏器的功能无影响。3例平均随访31±2个月,1例随访2个月未见并发症和临床症状复发。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法治疗“快—慢”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