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包扎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颅内压力的影响.方法 对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术中留置颅内压监护传感器探头,分别于术后即时、术后72 h、术后120 h和术后168 h分别采用弹力帽、敷贴2种不同包扎方法,监测并记录颅内压数值.结果 术后即时、术后72 h、术后120 h和术后168 h组患者弹力网帽包扎后颅内压较敷贴贴敷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不同时间组弹力网帽包扎后颅内压均较敷贴贴敷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脑电图、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死亡判定中的价值和应用。  方法  收集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经临床判定为脑死亡的患者31例,对每位患者均进行2次脑电图、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脑死亡确认实验标准将其分为脑死亡阳性组和脑死亡阴性组,比较3种检查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结果  脑电图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5%和准确性为93.55%。脑死亡组脑电图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阳性人数显著高于非脑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ROC曲线分析显示脑电图对诊断脑死亡效果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严重脑缺血后行选择性脑深低温灌注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恒河猴9只,常温下阻断双侧颈总动脉10 min后行选择性脑深低温灌注60 min,实验动物自然复温.术后3d以实验动物的中枢神经功能评分表为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以后每周评分1次,共12周.结果 术后3d评价(13.56±1.81),部分实验动物出现昏迷、嗜睡、跛行等情况,需要人工饲养生存,术后两周评价实验动物神经功能评分(16.11±1.76),均可独立存活.与术前比较,实验动物术后3d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于术后1周开始逐渐升高,术后3d至术后6周与术前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周~术后12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学意义(P>0.05).结论 恒河猴严重脑缺血后行选择性脑深低温灌注,术后实验动物未出现严重脑缺血导致的偏瘫、昏迷、植物状态生存甚至死亡等情况,可以明显改善脑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道1例覆膜支架治疗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球囊成形术致主动脉夹层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14日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手术方式、注意事项、术中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结果 本报道患者为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术中出现锁骨下动脉-胸主动脉夹层,造影剂渗出。使用血管覆膜支架覆盖破口,再次造影无动脉造影剂持续渗出,术后经胸部增强CT明确诊断,本次手术并发症考虑由球囊扩张成形过程中球囊对血管的扭矩和剪切力造成,半年后复查未见动脉造影剂渗出,未见主动脉夹层。结论 覆膜支架治疗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球囊成形术致主动脉夹层的效果良好。神经介入医师应对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并发症予以重视,做到尽早发现并做出正确的诊断,尽快对并发症进行正确的处理,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带来的不良后果,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5例使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颈内动脉破裂的血泡样动脉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5例患者均使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5例患者行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分析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术中血栓形成、术中及术后载瘤动脉分支血管闭塞、支架释放后移位、支架释放后塌陷、弹簧圈逃逸发生率及手术结束前、术后14 d、90 d的Raymond分级、MRS评分。结果 15例患者均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弹簧圈使用率为100%,共5例采取双支架辅助栓塞,其中3例为双LVIS支架,一例为LVIS支架+Enterprise支架,另一例为Solitaire AB支架+LVIS支架。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一例,手术结束时评估,Raymond分级1级14例(93.3%) 0,Raymond分级2级1例(6.7%)。术后14d造影复查再评估,14例患者为Raymond分级1级(93.3%),1例患者为Raymond分级2级(6.7%);14例患者m RS评分0分(93.3%),1例患者m RS评分2分(6.7%)。术后90 d造影复查再评估,15例患者全部为Raymond分级1级(100%),无... 更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肿瘤手术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上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进行脑干功能监测的意义.方法28例桥小脑角肿瘤(肿瘤直径≥3em)患者,均采取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主要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双上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自由肌电监测.术后观察脑干及颅神经功能.结果肿瘤全切23例(82%),部分切除5例(18%),脑干功能损伤1例(4%),面神经解剖保留25例(89%).结论CPA肿瘤手术中自由肌电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双侧上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监测,及时为术者提供脑干功能状态,尽量避免颅神经损伤,通过对感觉上行传导通路的监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侧脑干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并评价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术和颅骨钻孔+尿激酶输注+导管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肿清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法将90例HICH患者分为3组:小骨窗开颅术(A组),颅骨钻孔+尿激酶输注+导管引流术(B组),神经内镜手术(C组),每组30例。比较3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死亡率、GCS评分、GOS评分、再出血率、肺炎发生率、颅内感染率等并发症。ELISA方法测量所有脑出血患者外周血IL-4、IL-6、IL-8、IL-10和S100β蛋白水平。结果成功完成所纳入的各组脑出血患者手术,A组、B组、C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分别为74.5%、43.1%、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患者手术时间、再出血率、肺炎发生率、死亡率低于A组和B组(P < 0.05)。手术6月后GOS评分显示C组患者Ⅰ级和Ⅱ级人数高于A组和B组(P < 0.05),而III级、IV级和V级人数分别低于A组和B组(P < 0.05)。C组患者术后72 h外周血液IL-10水平高于A组和B组(P < 0.05),而IL-4、IL-6和IL-8水平低于A组和B组(P < 0.05)。在术后28 d,C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低于A组和B组(P < 0.05)。结论神经内镜技术的微创、直观、较高的血肿清除率,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明显改善临床预后,可能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更有前景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