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6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67篇
口腔科学   376篇
临床医学   124篇
内科学   120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83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科学   339篇
综合类   215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467篇
药学   62篇
  2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目的:通过对颈椎病患者上下终板弧形高度、椎间隙高度与椎间隙后骨赘的影像学测量,研究其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颈椎病手术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例,年龄30~72岁,平均52岁,女60例,年龄37~79岁,平均54岁。其中C2,3 6例,C3,4 15例,C4,5 32例,C5,6 42例,C6,7 13例。术前及术后摄颈椎X线片,利用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调阅影像,测量椎间隙的下上终板弧形高度(L1,L2),椎间隙高度(L3)及后方骨赘的宽度(L4)。利用Spearman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L1与L4对比(r=-0.34,P<0.05),L3与L4对比(r=-0.36,P<0.05),存在负相关。L1与L3对比(r=0.38,P<0.05),L2与L3对比(r=0.48,P<0.05),存在正相关。L1与L2对比(P>0.05),L2与L4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终板弧形高度与椎间隙后缘骨赘宽度呈负相关,通过其测量可明确颈椎退变程度,对颈椎病的早期防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7~14岁学龄期儿童前房深度发育情况。探索其与屈光度数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眼科门诊7~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共计521例(1042只眼)。采用IOLMaster人工晶状体生物测量仪测量各屈光参数,同时测量身高、体重。散瞳后验光测得静态屈光度。分析前房深度发育情况及不同屈光状态的学龄期儿童前房深度发育情况。结果(1)随着年龄的增长,7~14岁学龄期的儿童前房深度随之增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年龄段儿童的左右眼之间的均值相近,且生长发育趋势相近(均P>0.05)。(2)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的前房深度均逐渐增大,同一年龄段男性前房深度大于女性前房深度(均P<0.01)。(3)儿童前房深度与身高正相关(P<0.01)。(4)前房深度随近视度数增高而增大,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及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的前房深度的发育受到身高、性别及屈光度数的影响,与身高呈正相关,同一年龄段,男性前房深度大于女性。双眼前房深度发育同步。低中度近视的儿童前房深度增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术中出血是负压吸宫流产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我们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了影响术中出血的主要因素,探讨减少术中出血的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3月门诊行负压吸宫人流术者共94例,测量术中出血量,分析年龄、孕龄、孕次、产次、术前宫深、术后宫深、局部麻醉方式以及手术时间对术中出血量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表明术前宫深、术后宫深、手术时间、孕龄与术中出血量显著正相关(P= 0.000)。结论:术前宫深、术后宫深、手术时间、孕龄是影响负压吸宫人流术中出血量的重要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术中适当应用催产素以及加快手术速度均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与方法 采用深刺和浅刺对丙酸睾酮所致前列增生症(BPH)大鼠模型进行干预,研究其作用殊同。结果 针刺组前列腺,膀胱指数明显小于模型组;形态学观察,针刺组较模型组增生明显减轻,腺上皮呈单层柱状,腺体数目明显减少,间质充血,钙化明显减轻,结缔组织无增生,腺腔内分泌物减少。深刺组好于浅刺组。结论 深刺对实验性BPH大鼠的干预作用好于浅刺方法。  相似文献   
7.
心房内心电图定位中心静脉导管位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心静脉导管(CVC)放置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大手术和抢救危重病员不可缺少的手段,但临床经常出现导管位置放置不当,如未能及时发现,除导致压力监测不准确以外,还引起心律失常,甚至瓣膜损伤及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为此要求我们提高置管准确率。我院从2004年10月开始应用心房内心电图定位中心静脉导管位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醉深度监测对提高麻醉质量,保障病人的围术期安全与康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适当的麻醉深度是保证病人生命安全、创造良好手术条件的关键因素之一。术中监测麻醉深度能提高麻醉质量和手术安全性,减少麻醉并发症。现对临床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We describe a novel index derived from the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the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index, and we compare it with latencies and amplitudes related to clinical signs of consciousness and unconsciousness. Eleven patients, scheduled for total knee replacement under spinal anaesthesia, completed the study. The initial mean (SD) value of the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index was 72.5 (11.2). During the first period of unconsciousness it decreased to 39.6 (6.9) and returned to 66.8 (12.5) when patients regained consciousness. Thereafter, similar values were obtained whenever patients lost and regained consciousness. Latencies and amplitudes changed in a similar fashion. From all parameters studied, Na latencies had the greatest overlap between successive awake and asleep states. The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index and Nb latencies had no overlap. The consistent changes demonstrated suggest that the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index could be used as a reliable indicator of potential awareness during propofol anaesthesia instead of latencies and amplitudes.  相似文献   
10.
放疗中呼吸引起的组织深度波动对吸收剂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放疗中呼吸引起的组织深度波动对吸收剂量的影响。方法在不同能量、组织深度波动幅度、呼吸频率及平均测量深度时,分别用研制的能模拟组织深度波动的辐射剂量测量水箱进行测量,以获得“组织深度波动因子”(Fdw)进行比较。结果组织深度波动确实对实际吸收剂量有影响,而且组织深度波动幅度、呼吸频率及射线能量越大,Fdw值越小,即对吸收剂量的影响越大,而Fdw与平均测量深度无关。结论放疗中必须根据患者的呼吸频率、所用射线类型及呼吸引起的组织深度波动幅度用Fdw对肿瘤或组织的实际吸收剂量进行修正,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