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7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83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436篇
内科学   368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1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23篇
综合类   716篇
预防医学   175篇
眼科学   194篇
药学   243篇
  4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间歇性循环张力(ICMT)对人间充质干细胞(h MSCs)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人间充质干细胞建立体外软骨分化的模型,将人间充质干细胞以8×10~4/cm~2的密度接种于被Ⅰ型胶原覆盖处理过的Bio Flex TM六孔加力板中,置于37℃、5%CO_2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贴壁后加入成软骨诱导液培养。根据间歇性循环张力的影响分为加力组和对照组,加力组:细胞通过Flexcell FX-5000TM应变加载系统在培养箱中(37℃、5%CO_2)给予力学刺激(10%伸长率、0. 5 Hz、8 h/d)处理;对照组:不加以力学刺激放在相同环境下一起培养。两组细胞分别在加成软骨诱导液后1、3、6、8、10 d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第14天用番红O染色观察细胞成软骨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细胞成软骨基因ACAN、COLⅡ、SOX9的表达变化。结果:间歇性循环张力可以抑制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第14天的加力组细胞明显凋亡,番红O染色比对照组浅,软骨基因的表达被抑制。结论:间歇性循环张力抑制人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  相似文献   
2.
<正>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tent exotropia)是指视轴常常分开,当远视物时,融合性散开幅度超过融合性集合幅度,即产生外斜,当近视物时,可保持正位[1-2]。发病时,该病多先出现外隐斜,即介于外隐斜与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发病初期,仅在看远时发生,而随着病情的进展,间歇性外斜视的次数与时间均有所增加,最后出现看近物时亦可出现外斜。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常见眼病,好发于儿童早期,其发病率高达1%,占斜视的80%左右[3]。导致该病的病因有  相似文献   
3.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旁道前传不应期间歇性延长或阻滞性传导中断。当旁道前传不应期延长超过房室结不应期时,预激波减少或消失;当旁道前向阻滞时,室上性激动沿正常径路下传心室,预激波消失,心电图表现为预激或正常波形间歇出现。现将我院近年来,在12导心电图与12导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发现的20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液中分离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19岁,于11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自测体温38℃。并伴关节疼痛,影响活动及行走,并发现下肢腿部出现红色皮疹,就诊于外院,诊断为皮肌炎,给予激素和抗炎治疗无明显缓解,仍有间歇性发热,后入我院。经查T39·2℃,WBC18·4×109/L,N0·86,L0·14,HB139g/L,ESR25mm/h,ACT22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单纯应用压力梯度长袜(CS)或与间歇充气装置(IPC)联合使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胸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恶性肿瘤根治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CS组、CS+IPC全程组、CS+IPC术后组,每组60例。术后3~8d内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记录DVT例数及血栓发生部位(大腿或小腿)。随机选择对照组和CS+IPC全程组各15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切皮后2h及术后24h各采集外周静脉血2ml,测定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tPA-A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术后3-8d对照组、CS+IPC全程组、CS+IPC术后组和单纯CS组DVT发生率分别为49.3%、15.0%、23.3%和30.0%(P〈0.05)。所有发生DVT患者中,除CS组发现1例近端DVT外,其余均为远端DVT。发生DVT患者年龄、卧床时间、危险因素个数等与未发生血栓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纤溶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切皮后2h,CS+IPC全程组vWF升高,D-D、tPA-Ag降低(P〈0.05),术后24h对照组和cs+IPC全程组间D—D、vWF、tPA-Ag及P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IPC全程或术后使用均能降低高危患者术后DVT的发生,其中CS+IPC全程使用预防效果最好,可能与IPC增加纤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患者,女,10岁。近半年来患儿几乎每晚刚入睡时出现间歇性身体和四肢抖动,症状持续数分钟或30min左右可自行消失。不伴呼吸急促、口吐白沫、面色变化或眼球上翻等,发作时易被唤醒,清醒时抖动停止。无睡语症、睡行症或其他睡眠障碍,亦无癫、外伤等病史。白天学习、生活不受影响。家族中无类似患者。神  相似文献   
7.
王坤华 《重庆医学》2004,33(7):1068-1068,1071
间歇性不完全性结间束传导阻滞近年来国内有少数报道.我们发现2例,结合食道单极心房电图检查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24例椎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板重建治疗探讨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24例病历均选用椎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板重建术治疗.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1个月~2年,平均1年3个月,22例腰痛消失,20例下肢麻痛消失,无间歇性跛行.复查X线片示重建椎板及椎间骨愈合24例.未出现骨愈合不良及内固定松动.结论 椎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板重建治疗腰椎真性滑脱疗效好,并发症少,是腰椎真性滑脱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病例 1,患者女性 ,2 4岁。主因右上腹部不规律间歇性胀疼多年 ,时有发热 ,近来加重。饮食不佳 ,在本地治疗无效而来院救治。体检 ,轻度贫血貌 ,右上腹肋缘下可触及似囊样包块 ,巩膜皮肤无黄染 ,心肺正常。化验检查 ,肝功能正常。临床诊断 :贫血 ,胆囊炎。超声所见 :在右侧肋缘下扫查 ,于近肝门处见一约 16cm× 8.7cm× 8.0cm的椭圆形无回声暗区 ,壁薄清楚 ,后方回声增强 ,并与肝管相通 ,其囊内前壁可见一约 2 .5cm× 2 .1cm乳头状强回声光团。肝内胆管可及不同程度扩张 ,胆囊受压变形。胰腺结构回声正常。超声诊断 :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