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64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制备胶原蛋白一明胶神经支架材料(CG材料)并研究其在修复大鼠10mm坐骨神经缺损实验中的疗效。方法以I型胶原蛋白、明胶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具有轴向微管结构的神经支架材料,用其桥接修复sD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术后16周分别行透射电镜,S-100、β-tubulin class Ⅲ、NFl60免疫荧光染色以及电生理检测,观察支架材料引导神经再生的疗效。结果制备的材料内部为孔径均匀且平行排列的微管结构,术后16周通过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染色可见大量再生神经纤维,电生理检测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接近自体神经移植。结论胶原蛋白一明胶支架材料能够有效的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脂肪干细胞与Ⅰ型胶原凝胶复合构建新型骨组织工程复合体的可行性并对其体内外成骨分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取3月龄日本大耳白兔肩胛部皮下脂肪,Ⅰ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细胞,于体外依次进行骨、软骨、脂肪多向诱导分化鉴定;取第3代细胞与Ⅰ型胶原凝胶复合,于成骨诱导条件下体外培养,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情况并对其碱性磷酸酶、细胞外基质矿化程度进行检测,同时设立单层贴壁培养细胞作为对照(n=4);两周后移植于裸鼠皮下,12周后处死动物,依次行放射学、组织学检测观察成骨情况(n=3)。结果(1)所获细胞具备骨、软骨、脂肪多向分化潜能,为多能干细胞。(2)形态学观察显示脂肪干细胞呈三维立体生长状态,均匀、高密度悬浮于Ⅰ型胶原凝胶中。在体外成骨诱导条件下,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外基质矿化程度均显著高于单层贴壁培养细胞(P〈0.01,n=4)。(3)于裸鼠皮下移植12周后,放射学、组织学检测显示脂肪干细胞.Ⅰ型胶原凝胶复合体成骨明显(n=3)。结论(1)IⅠ型胶原凝胶可显著促进脂肪干细胞的成骨分化。(2)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组织工程复合物,脂肪干细胞-Ⅰ型胶原凝胶复合体可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特别是腔隙性骨缺损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3.
手部创伤性骨关节缺损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疗手部骨关节缺损常采用植骨内固定、关节融合、关节成形及关节置换等方法.为总结经验,对1989年以来101例手部创伤性骨与关节缺损进行分析。单纯掌、指骨缺损39例,行直接短缩对位,克氏针内固定6例,1例发主骨不连;对33例缺损较大者用自体骨块植入克氏针交叉内固定,部分病例同时植人RBX或异体骨粒,10例发生延迟愈合,余全部正常愈合。骨与关节部分或完全缺损62例,采用关节成形术46例,其中以肋软骨移植效果最好,骨膜移植次之,筋膜衬垫或硅胶膜植入法较差;行关节融合术11例.均达顺利融合;采用自体关节置换5例,均成活,术后关节活动度均>70°。我们认为:自体骨块植入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必要时植入RBX骨粒.是治疗手部创伤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关节缺损应按关节的重要性,分别采用关节融合术、关节成形术或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4.
报告儿童外固定不当引起缺血性挛缩18例(小夹板11例、石膏7例),认为外固定不当,儿童较成人更易发生缺血性挛缩且后果更为严重,预防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外固定适应证,及时复位骨折,外固定操作规范、正确,及时发现和早期处理缺血性挛缩。  相似文献   
5.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1996年,就有人尝试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将它作为标准术式加以推广。随着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微创观念的深入人心,2000年以后有关微创(mininally—invasive surgery.MIS)THR技术的报道逐渐增多,也越来越得到了,骨科医生的认同,已逐渐成为初次THR的常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OCM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OCM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手术方法。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月在对2具尸体、4个髋关节的OCM入路进行相关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OCM入路微创THA 20例。手术从臀中肌前间隙进入切开关节囊,分段完成股骨颈截骨,使用特殊的髋臼锉和髋臼打入器安放髋臼假体;股骨侧手术时手术床后下方一半拆卸掉,患髋后伸和外旋且小腿置于消毒袋内,大转子周围关节囊广泛剥离后完成扩髓和股骨假体的安放。结果肥胖指数平均为27.4%的20例患者,皮肤切口长度平均为9.3 cm;术中平均出血130 mL,术后引流量80 mL;患者术后2-3 d下地活动。所有患者获得1-9个月(平均4.3个月)随访,15例已完全脱拐,行走正常;5例不满1个月,仍需扶拐行走。术后随访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平均5.1分分别下降到3.6分(1个月)、1.7分(3个月)和0.8分(6个月)。发生血肿2例,X线检查见髋臼前倾过大2例,股骨假体型号偏小2例。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5.4分提高到术后随访时平均88.4分。结论OCM入路微创THA切口小,完整保留臀中肌和关节囊,患者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它需要一个独立学习过程,并需要特殊器械的配合。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入椎管内压迫神经和马尾,导致神经受损是椎间盘退变疾患中严重的类型,我们对15例典型的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脱水椎管内病人的诊治,就诊断和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是20世纪9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一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新型非陶瓷型羟基磷灰石类人工骨材料犤1犦。与传统的陶瓷型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相比,具有制备简便(不需要烧结)、任意塑形和缓慢降解等优点。与普通骨水泥相  相似文献   
9.
袁志  马平  胡蕴玉  罗卓荆  赵广跃  吕荣  孙梁  李丹 《医学争鸣》2001,22(18):1633-1636
目的:研制新型具有诱导成骨活性的异种骨植骨材料。方法:在重组合异种骨(RBX)基础上,以基因重组人BMP2(rhBMP2)取代从牛皮质骨中提取的牛BMP,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BCB)复合,制成复合rhBMP2的异种骨(rhBMP2/BCB),并采用小鼠股部肌袋模型,通过组织学、骨计量学方法检测rhBMP2/BCB的诱导成骨活性。结果:实验组(rhBMP2/BCB组)术后7d在小鼠肌袋可诱导软骨生成,14d形成纺织骨,21d改建成板状骨并形成大量骨髓;对照组(BCB组)于术后各时间点均未见有软骨成骨形成。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性差异(P<0.01)。结论:rhBMP2/BCB具有较好的骨诱导能力,是一种较理想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0.
雷伟  崔赓  黄耀添  吕荣  杨光 《医学争鸣》2001,22(20):1869-1871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的发病部位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28例CPT不同部位的70个标本进行了大体显微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CPT骨膜及断端间有大量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压迫和侵蚀胫骨。病变组织由大量高分化纤维母细胞、少量肌纤维母细胞和大量胶原纤维构成。未见异常神经成分。结论 CPT是一种起源于骨膜的纤维瘤病所造成的病理性骨折、骨不连,它的发病与神经纤维瘤病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