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遥控骨水泥自动推进器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对6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单节段椎体成形术,根据骨水泥推注方式不同分为3组:间断手动组(A组)、持续手动组(B组)、遥控推注组(C组),每组22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所有患者手术前后腰背痛程度,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推注期的辐射时间和医患双方的辐射剂量、骨水泥推注剂量。[结果]三组间术前及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间的手术时间、辐射时间及患者的辐射剂量比较,A组明显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注射量A组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者的辐射剂量比较,B组明显A、C组(P0.001),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出现12例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8.18%),其中A组6例,B组4例,C组2例,其他并发症在术中和随访过程中未发现。[结论]在新型远程遥控骨水泥自动推注系统的辅助下,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与传统手术相同。节省了手术时间,术者可得到最大限度的辐射防护,同时有利于防止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2.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致残致死率较高的疾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的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工业、建筑业、体育和交通业的迅速发展,临床上SCI的病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有关SCI的研究目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课题。但是,关于SCI的治疗,目前尚缺乏明确有效的手段。原因是,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能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比较经前路与后路应用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患者实施前路椎间盘摘除Cage植入椎间融合8例,后路12例,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后路椎间融合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出血量较多;1例前路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感染,二期清创缝合后二期愈合;术后1.5年随访时前路8例患者4例患者JOA评分为优,3例良,1例可。0例差,优良率为87.5%;后路12例患者6例患者评分为优,4例良,1例可,1例差,优良率为88.3%,前路与后路两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例后路椎间融合患者出现融合失败,其余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融合。【结论】Cage椎间融合手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前路、后路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前路手术相对并发症少、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新型外固定器在无神经功能障碍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8例无神经功能障碍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9~55岁,平均(37.5±10.3)岁。依据骨折AO分型,均为A型骨折,其中T_(10,11)2例,T_(11,12)_3例,T_(12)L_1 9例,L_(1,2)4例,L_(2,3)5例,L_(3,4)4例,L(4,5)1例。28例均行脊柱新型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植骨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并发症情况,影像学观察手术前后﹑外固定拆除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变化、骨愈合情况,依据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8例手术顺利,均获得随访,时间13~32个月,平均(24.5±3.5)个月。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VAS评分与术后3 d、外固定器拆除前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与术后3 d及外固定器拆除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则呈现逐降下降的趋势。术后2例出现螺钉松动,1例钉道感染,余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采用脊柱新型外固定器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活性氧调控因子1(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odulator 1,ROMO1)在退变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荧光探针DCFH-DA检测不同退变髓核组织中ROMO1的表达与(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含量,并分析ROMO1表达水平与ROS含量、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各组ROMO1的平均光密度值依次为0.192±0.089、0.328±0.048、0.399±0.053、0.468±0.098;各组ROS结果分别为132.961±15.149、191.889±17.880、218.056±12.845、243.501±30.279。随着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加重, ROMO1蛋白表达量与ROS含量逐渐升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ROMO1的表达水平与ROS的含量及椎间盘退变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 结论 ROMO1的表达水平与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呈正相关,这可能与其增加髓核组织内ROS含量而加重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离体脊柱标本三维运动载荷-位移特性的描述是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基础,如何准确地模拟在体脊柱的载荷与运动情况是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难点。国内外学者从测试理论与测试工具上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按照控制方法主要分为载荷控制、位移控制和混合控制。基于不同的控制方法,测试工具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之中。总结目前国内外研制的脊柱离体加载装置的工作原理,并分析其主要优缺点,为离体脊柱生物力学加载装置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羊明智  彭立军  胡文凯 《现代医药卫生》2013,(15):2287-2288,229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病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相邻多个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选择性病椎置钉内固定同期植骨融合术的胸腰椎结核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8-62岁,平均37.5岁。选择钛合金为内固定材料,术前后凸成角10°-65°,平均26°。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所有患者病灶有明显的偏侧骨质破坏和不同程度脓肿形成,无巨大脓肿。随访时间1~4年,平均1.5年。结果 1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均未引起炎症扩散,植骨块和内固定物均无松动、移位和脱出,植骨全部骨性愈合,无复发和后凸畸形形成。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选择性病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相邻多个胸腰椎结核能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在病椎局部植入钛质内固定材料对疗效无明显影响,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的发展, 新型内固定器械不断涌现.对于任何一种内固定器械在其应用于临床前及在应用的过程中都应进行生物力学综合评价.因此, 对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研究已成为目前脊柱外科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综合有关文献,对近几年内生物力学的测试方法,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有关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