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在剖宫产术中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初产妇40例,每组20例,G组施行全身麻醉,E组施行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诱导用氯胺酮和异丙酚,以异丙酚和罗库溴铵维持麻醉,胎儿娩出后静注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组选择L2~3间隙,注入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比较两组产妇MAP、HR和SpO2;新生儿剖出时间(I-D),新生儿Apgar评分和行为神经评分(NB-NA)评分。结果:E组手术开始及新生儿剖出时MAP显著低于术前和G组(P<0.05),新生儿剖出时E组HR显著高于术前和G组(P<0.05);两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剖出时间G组短于E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和NBN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麻醉对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显著小于硬膜外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对新生儿安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周维德  音樱  方才 《安徽医学》2011,(10):1707-1709
目的观察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诱导行气管插管的插管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其可行性。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5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0~60岁,体质量45~75 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S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S组:调节七氟烷挥发罐刻度致8%,氧流量6 L/min,指导患者肺活量法面罩吸入七氟烷,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静脉缓慢注射瑞芬太尼1.5μg.kg-1,注射时间不小于1 min。注射完毕60 s后,关闭七氟烷挥发罐,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C组:丙泊酚2.0μg.kg-1,瑞芬太尼1.0μg.kg-1,罗库溴铵0.6 mg.kg-1,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于诱导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气管插管前即刻以及气管插管后的即刻、1 min、3 min和5 min,分别记录MAP、HR、SpO2和BIS值;采用Helbo-Hansen评分系统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两组间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诱导后MAP和HR均下降;与气管插管前即刻比较,两组气管插管后即刻MAP有所上升(P〈0.05),而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气管插管前、后BIS值维持于40~60,各时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能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且血流动力学较平稳,适用于患者无肌松药条件下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3.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音樱  方才  疏树华  魏昕  朱运莲 《安徽医学》2011,32(4):431-434
目的观察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诱导行气管插管的插管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其可行性。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年龄20~60岁,体质量45~75 kg,随机分为两组(n=25):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和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组(S组)。麻醉诱导:两组均调节七氟烷挥发罐刻度致8%,氧流量6 L/min,指导患者肺活量法面罩吸入七氟烷,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R组患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0μg.kg-1,S组患者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μg.kg-1,两组均在60 s内缓慢注射。注射完毕60 s后,关闭七氟烷挥发罐,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于给药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气管插管前即刻以及气管插管后的即刻、1 min、3 min和5 min,分别记录MAP、HR和BIS值;记录从开始吸入七氟烷到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及从开始吸入七氟烷到气管插管的时间;记录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其中R组满意率为88%,S组满意率是96%,两组间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注射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后MAP和HR均下降;与气管插管前即刻比较,R组气管插管后各时点MAP下降(P〈0.01),而S组MA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气管插管前、后BIS值维持于40~60,各时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均能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且血流动力学平稳,适用于患者无肌松药条件下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神经阻滞组(NB组,3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3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记录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结果 与EA组相比,NB组T2时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高于EA组(P<0.05);N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小于EA组(P<0.05),阻滞维持时间大于EA组;NB组术中麻黄碱使用例数小于EA组(P<0.05);两组在麻醉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NB组中的发生率低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方面比较,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麻醉效果与硬膜外麻醉相似,且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神经阻滞组(NB组,3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3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记录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结果 与EA组相比,NB组T2时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高于EA组(P<0.05);N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小于EA组(P<0.05),阻滞维持时间大于EA组;NB组术中麻黄碱使用例数小于EA组(P<0.05);两组在麻醉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NB组中的发生率低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方面比较,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麻醉效果与硬膜外麻醉相似,且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7.
谢言虎  柴小青  音樱  章蔚  耿擎天 《江苏医药》2012,38(9):1080-1082
目的比较不同气管插管方法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颈椎择期手术患者按插管方法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采用手法保持轴线稳定性(MILS);B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FOB);C组采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BTII)。比较三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相关资料。结果 A组插管费时最少。B、C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6.7%,均明显高于A组的80%(P<0.05)。三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手术麻醉宜在FOB引导等技术下实施气管插管,以减少颈椎损伤机率,提高插管成功率。BTII技术可为颈椎损伤患者插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围麻醉期管理的特点.方法 20例供肾体均行全麻.20例受体中3例行硬膜外麻醉,17例采用全麻.手术前一大常规血液透析.在供肾动、静脉钳夹切断后即开始受体的麻醉,供体、受体术中均维持足够容量负荷,血压维持较高水平.在移植肾血管开放前静滴完甲基强的松龙、利尿药,白蛋白低则补允白蛋白.结果 本组供体、受体麻醉效果满意,手术均获成功,围麻醉期循环稳定,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意外,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方法,及时正确的麻醉管理及有效的术后镇痛,可以保证供体术后的安全以及受者的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2~76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改良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和硬膜外阻滞组(E组),每组30例。N组先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再在超声图像上确认髂筋膜和股神经位置,先行股神经阻滞,再在同一穿刺点从缝匠肌内侧缘开始,由外向内沿髂筋膜下给1%利多卡因10ml和0.5%罗哌卡因10ml,同时超声探头在腹股沟韧带水平向内移动,内侧达股动脉上方;E组采用L2~3间隙行硬膜外阻滞。记录两组阻滞前(T0)、阻滞后10min(T1)、30min(T2)、60min(T3)的SBP、DBP及HR;记录两组阻滞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48h恶心呕吐、头痛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2时E组的SBP和DBP明显降低(P0.05),T2时N组SBP和DBP明显高于E组(P0.05);N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E组、术中麻黄碱使用率明显低于E组(P0.05);E组整体麻醉效果优于N组(P0.05),但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hN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改良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中,麻醉效果良好,较硬膜外阻滞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及适应证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及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患者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20~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组(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C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手术侧TAP阻滞。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0.375%罗哌卡因20ml,C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术后2、4、8、24、48h静息、活动时VAS评分和Ramsay评分,记录手术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后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术后24h内有效按压次数、需使用氟比洛芬酯或咪达唑仑例数、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2天的尿量、首次排气时间。测定患者术前、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5天血清中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浓度。结果术后4、8h静息和活动时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术后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C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长于C组、术后24h内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P0.05);D组使用氟比洛芬酯、咪达唑仑例数少于C组。术后第1天D组尿量明显多于C组、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术后第2天D组BUN、Cr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TAP阻滞能增强罗哌卡因的阻滞效果,延长阻滞时间,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