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介绍“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登记数据库(CCCD)”的登记研究方法,通过对全国多中心现有结直肠癌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及前瞻性的收集和分析,了解目前全国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现状,为进一步建设数据库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成立“中国结直肠外科大数据研究协作组(C-CBD)”,设计并建立CCCD”,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理念,通过回顾性及前瞻性收集并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来自全国性、多中心登记录入CCCD的结直肠癌手术病例,进行标准化整理及统计学处理,分析中国结直肠癌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共计纳入来自全国61个中心的结直肠癌手术病例72650例,其中直肠癌占57.9%,结肠癌42.1%,术前临床TNM Ⅰ、Ⅱ、Ⅲ、Ⅳ期的比例分别为18.6%、42.5%、30.7%及8.2%;行腹腔镜手术占56.7%,开腹手术占43.3%,行D1、D2及D3淋巴结清扫比例分别为占2.1%、51%及46.4%;行R0、R1、R2手术切除等分别为96.2%、2.2%、1.6%;消化道重建方式以器械吻合为主(约占98%),手工吻合仅占2%;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感染,总体发生率为3.2%;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平均检出淋巴结15.9枚,直肠癌手术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率为1.7%。结论 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数量庞大,术后近期效果良好,但诊断及治疗的规范化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围手术期资料、随访资料的完整性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同内脏型肥胖评分对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手术质量及手术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行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19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内脏脂肪面积(VFA)≥100 cm2、内脏脂肪体表比≥85 cm2/m2以及系膜脂肪比(MFR)≥0.44作为临界指标将患者进行分类,评价不同评分对直肠癌手术质量的影响.结果 以通用的Quirke直肠系膜完整度评价标准评价时,系膜完整率达97.8%.以BMI进行分类,两组间在术中术后以及系膜完整度等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VFA进行分类,两组间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淋巴结检出率、系膜完整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内脏脂肪体表比(VFA/BSA)进行分类,两组间在切口长度及系膜完整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MFR比≥0.44为临界值进行分类时,两组间在系膜完整度、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仅VFA水平是反映直肠系膜完整度的危险因素.结论 即使对于肥胖患者腹腔镜手术能达到满意的系膜完整切除,BMI并不能反映肥胖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质量及手术难度的影响.采用更严格系膜完整度评价标准时,VFA作为评价内脏型肥胖的重要指标,较VFA/BSA、MFR及BMI能更敏感地反映肥胖对直肠癌术后系膜完整度以及手术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衬度成像技术--同步辐射衍射增强成像(DEI)对肾脏成像的可能性.方法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采用X线衍射增强成像法对离体的大鼠肾样品进行成像,成像样品的厚度分别为2 mm和120 μm.成像后的样品进行组织学切片,其结果和DE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离体大鼠肾衍射增强成像可清晰显示常规成像方法无法观察到的走向清晰的髓质区直集合管和乳头管,以及常规需经造影处理才可见的小叶间动、静脉,最细可分辨直径为30μm的管道结构.结论同步辐射衍射增强成像法具有早期观察肾脏髓质病变及血管微细病变的潜力,该方法为目前影像学尚不能观察到的生物样品结构的成像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42例家族性腺瘤性息内病患者行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术前进行心肺功能训练、肠道和皮肤准备,术后给予低热量、低氮营养支持,协助患者早期锻炼、早期进食,密切观察和预防并发症发生,加强健康教育.本组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肛门功能恢复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尽管传统腹腔镜技术在胃肠道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逐步获得广泛的认可,但仍有学习曲线延长、手术时间延长、技术难度增加以及肥胖患者手术复杂性等不足。手辅助腹腔镜技术(HALS)作为介于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一种杂交技术.由于恢复了手的触觉以及手眼协调.弥补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不足.同时部分保留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势,且手术时间及学习曲线明显缩短.在肥胖患者及复杂的胃肠手术中具有一定优势。但HALS手术也存在手对术野的阻挡和手疲劳等不足.HALS治疗恶性肿瘤的近远期疗效尚待更多的循证学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6.
善宁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泽  王自强 《贵州医药》2009,33(9):826-826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并未被广泛认识。由于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的特殊性,处理不当易发生肠瘘、短肠综合征、重症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现将作者近年来应用生长抑素八肽(善宁)治疗的早期炎性肠梗阻20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率近20年来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但由于既往的低发病率以及结直肠外科亚专业化在我国的发展不足,国内对溃疡性结直肠炎的诊断治疗在相当程度上还存在一定盲区。与国外新的治疗理念相比,我国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对内科治疗的过度依赖,对外科手术指征的过严把控,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对癌变的监控及早期处理严重不足等。因此迫切需要提高相关科室人员对UC诊断治疗标准的知晓,强化区域炎症性肠病(inflamatory bowel diseases,IBD)诊治中心的建设,大力推动UC诊治指南的宣传与应用,是提高我国UC治疗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髓质素 (ADM)是一种强有力的降压活性肽 ,可以降低血压和肺血管阻力 ,增加肺血流量。ADMmRNA及其受体在肺里呈高表达 ,提示ADM在肺循环中具有调节作用。为了观察ADM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临床意义 ,本文研究了ADM在血浆中的含量和肺血液动力量。方法 应用心导管技术采集样本 ,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检测静脉、动脉和肺动脉血浆中ADM的含量。研究对象为不同病因引起的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 3 3例。 1 2例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2 1例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年龄 ( 49± 1 6)岁。肺动脉压力为 ( 5 0± 1 5 )mmHg。测…  相似文献   
9.
侧方型局部复发已成为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最主要的复发方式, 初诊时存在肿大可疑的侧方淋巴结是导致侧方型复发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新辅助放化疗联合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治疗策略。侧方淋巴结转移尚缺乏有效的诊断指标, 目前疑诊侧方淋巴结转移主要依据是淋巴结短径大小(5~8 mm), 结合淋巴结影像学特征、肿瘤分化程度、环周切缘、肠壁外脉管受侵及淋巴结对放化疗的反应性等因素有助于更准确选择侧方淋巴结清扫的适应人群。设计侧方淋巴结可疑转移患者的综合治疗策略时, 应兼顾局部复发及全身转移的风险。对高复发风险人群宜采取全程新辅助放化疗策略。同步增量放疗的应用可能成为未来加强局部控制的模式之一, 但对治疗失败患者, 其对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实施的安全性影响尚缺乏研究。合并小的侧方淋巴结患者及放化疗后淋巴结消失的患者, 行TME术后应密切关注淋巴结大小变化, 早期发现复发, 早期手术。依据侧方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分层, 应采取不同的综合治疗策略, 以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抑癌基因ING1mR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突变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大肠癌组织中ING1基因表达及突变水平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人大肠癌组织标本及正常对照52例,应用逆转录PCR法检测ING1mRNA的表达,用DNA单链多态性分析法检测基因突变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癌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ING1mR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减弱,其低表达与肿瘤的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ING1mRNA的表达水平与p53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ING1基因在大肠癌中的突变率极低。结论 ING1可能通过降低表达而不是通过突变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