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中,两种注射部位的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研究,将在本中心接受屋尘螨变应原制剂(Alutard)皮下免疫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2组,A组30例患者先在上臂三角肌下缘接受7次过敏原皮下注射,然后在上臂远端1/3外侧接受7次过敏原皮下注射; B组30例患者先在上臂远端1/3外侧接受7次过敏原皮下注射,然后在上臂三角肌下缘接受7次过敏原皮下注射。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估(VAS)量表评估每次注射时的疼痛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在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时的VAS评分(1. 79±0. 93)低于上臂远端1/3外侧(2. 76±1. 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患者在上臂三角肌下缘和上臂远端1/3外侧接受治疗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 47%和6. 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两种注射部位患者的疼痛程度均为轻度,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患者的疼痛感觉较上臂远端1/3外侧注射时轻,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故推荐上臂三角肌下缘作为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首选注射部位。  相似文献   
2.
腰酸背痛,也曾使你苦恼不已吗?它可能只是隐隐酸麻,也可能是痛到直不起腰杆,即使在治疗后,也可能有复发之虞,其实通过日常生活作息与姿势调整,才是真正挥别下背痛的方法。“下背痛”即是大家常说的腰酸背痛,通常指的是背部肋骨以下至臀部横纹之间的疼痛,有时候会延伸至下肢或其他部位。而且,门诊中下背痛是仅次于感冒的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所以少有人会幸免。既然要时时和下背痛处于对峙阶段,那么我们就要对它知根知底,做一个快乐的赢家。  相似文献   
3.
笔者针对教师在撰写医学教育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的4种意识──热点 意识,创新意识,信息意识和规范意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ABO血型患者下肢闭合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8月至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951例下肢骨折患者,男924例,女1027例;年龄中位数为63(46,78)岁(16~102岁)。按照血型分组:O型组572例,A型组564例,B型组609例,AB型组206例。入院12 h内常规行双侧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比较所有下肢骨折患者、膝关节以近骨折患者、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膝关节以远骨折患者,以及<60岁骨折患者、≥60岁骨折患者不同血型组的DVT发生率。结果O型组、A型组、B型组、AB型组下肢骨折患者DVT发生率分别为26.75%(153/572)、28.72%(162/564)、34.32%(209/609)、29.61%(61/206),其中B型组DVT发生率显著高于O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膝关节以近骨折患者按ABO血型分组后DVT发生率分别为28.74%(98/341)、28.99%(100/345)、39.45%(144/365)、30.97%(35/113),其中B型组DVT发生率显著高于O型组和A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膝关节以远骨折患者及<60岁患者ABO血型分组后DVT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患者按ABO血型分组后DVT发生率分别为30.99%(97/313)、33.33%(108/324)、45.22%(156/345)、34.74%(33/95),其中B型组DVT发生率显著高于O型组和A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不同ABO血型下肢骨折后DVT的发生率不同,B型血DVT发生率最高。血型对于下肢骨折后DVT发生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膝关节以近骨折和60岁以上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樊伟  衡立松  宋哲  王晓龙  张堃 《骨科》2021,12(6):559-562
目的 探讨钢板合并埋头钉治疗Mason Ⅲ、Ⅳ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应用钢板合并埋头钉治疗的34例Mason Ⅲ、Ⅳ型桡骨头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1例,左侧18例,右侧16例,Ⅲ型骨折22例,Ⅳ型骨折12例。手术采用Kocher入路,桡骨头关节面应用2.0埋头钉进行固定,再应用钢板将桡骨头与桡骨颈进行固定。12例IV型桡骨头骨折病人应用锚钉进行肘关节外侧副韧带修复。采用Broberg-Morrey肘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个月。病人未发生术后感染、内固定失效及肘关节不稳定,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8~20周,平均为11.8周。术后1年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80°~140°,旋转为70°~160°。3例病人术后出现桡神经症状,于术后1~3个月复查时恢复正常。7例病人术后肘关节前侧和外侧出现异位骨化,5例功能良,2例功能可,分别于术后1~2年内行内固定取出(只取出钢板,埋头钉不取),同时进行异位骨化清除及肘关节松解,2次手术后3个月评分均为优。术后3个月肘关节疼痛者6例,中度疼痛2例,轻度疼痛4例。术后1年Broberg-Morrey评分为72~100分,平均为88.9分,优11例,良20例,可3例,优良率为91.2%。结论 采用钢板合并埋头钉治疗Mason Ⅲ、Ⅳ型桡骨头可获得良好疗效。良好的内固定有助于病人术后获得较好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联合应用纳诺酮,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治疗35例急性脑梗塞(ACI)患者(治疗组),观察其治疗前后的β-内啡肽(β-EP)改变及临床疗效。方法:并与3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比较。结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血浆β-EP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组治疗后,其β-EP浓度显著下降,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纳络酮能明显降低(ACI)患者的血浆β-EP浓度。结论三药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7.
睾丸是男人最重要的性器官,它制造精子,分泌雄激素,它是男人之所以为男人的根本。可是如果发生了“根本”的问题,你知道该怎么帮助他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肠癌筛查阳性居民的大肠癌及其筛查知识、信念及行为现状,探讨居民肠镜检查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上海某社区2016年首次参加大肠癌筛查,并且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居民共149名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集中现场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大肠癌筛查阳性居民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大肠癌及其筛查的知信行情况和肠镜检查参与意愿情况。【结果】阳性居民的大肠癌及其筛查知识得分较好、一般、较差分别为34名(占22.8%)、38名(占25.5%)、77名(占51.7%);信念得分较好、一般、较差分别为12名(8.1%)、63名(42.3%)、74名(49.6%);在后续肠镜检查意愿方面,其中仅筛查危险度评估表阳性、仅便隐血阳性、评估表和便隐血均阳性的愿意去做肠镜检查的人数分别为82名(占55.03%)、87名(58.38%)、92名(占61.74%)。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知识与信念(rS=0.257,P0.05),知识与肠镜检查参与意愿(rS=0.345,P0.05),信念与肠镜检查参与意愿(rS=0.331,P0.05)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性别、医保类型、月收入、体检次数、健康关注程度、到定点医院时间和就近二级医院的时间居民的肠镜检查意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知识、信念得分的居民肠镜检查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知识得分和信念得分对大肠癌筛查阳性居民的肠镜检查参与意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知识、信念、行为水平均需提高,筛查知识及筛查信念是阳性居民进一步做肠镜检查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主动脉右弓右降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例右位主动脉弓、右位降主动脉、迷走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型)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经胸部右后外切口行胸降主动脉置换术、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缝扎术。结果: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天数7~10 d,无左上肢缺血症状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主动脉右弓右降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胸降主动脉置换术方法可行,临床疗效满意,术中判断后行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缝扎术,可简化手术方式,但应避免术后左上肢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方式和规律,以探讨其隆突下淋巴结合理的手术清扫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11年10月河南省肿瘤医院60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切除加系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8例,女220例;平均年龄62.3(45~78)岁。肿瘤位于左肺上叶122例、左肺下叶119例、右肺上叶158例、右肺中叶40例和右肺下叶169例;隆突下淋巴结转移118例(19.4%)。病理类型:鳞癌244例,腺癌285例,其它癌79例。分析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与肺部肿瘤的部位、病理类型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不同肿瘤部位间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右肺下叶肺癌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比率[45.8%(54/118)]最高;腺癌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比率[55.9%(66/118)]最高,其次为鳞癌(P=0.034)。随着肿瘤T分期的发展,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加大,并且左右肺中下叶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大于肺上叶癌患者。结论肿瘤位于左肺或右肺上叶、临床T分期为cT1以内的鳞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