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督脉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从2011年3月至7月,采用全骨髓差速贴壁培养法进行SD大鼠BMSCs的体外分离与培养;利用多中心急性脊髓损伤打击器(MASCIS Impactor)建立大鼠T11脊髓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电针组(B组)、BMSCs移植组(C组)、联合组(D组).SCI后1周,C组与D组大鼠自尾静脉注射移植BMSCs悬液0.1 ml,A组与B组自大鼠尾静脉注射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0.1 ml,B组与D组接受督脉电针治疗,1次/天.于SCI后1、2、4、8周采用BBB评分法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于SCI后8周采用SEP检测脊髓传导功能,采用HE染色观察脊髓空洞大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神经丝蛋白(NF200)的表达.实验中获得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SCI后2、4、8周,与A组比较,B、C、D组BBB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C组比较,D组BBB评分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后8周,与A组比较,B、C、D组SEP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C组比较,D组SEP潜伏期更短,波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后8周,4组大鼠脊髓组织损伤区均可见组织结构紊乱,细胞肿胀,空泡变性,且损伤区均可见瘢痕组织及空洞形成,其中A组脊髓空洞最大,B组和C组次之,D组最小.SCI后8周,4组大鼠脊髓组织均有NF200阳性表达,与A组比较,B、C、D组NF200阳性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C组比较,D组NF200阳性表达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MSCs移植联合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优于单纯BMSCs移植和督脉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2.
牵引复位加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牵引床复位加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行三维牵引床牵引复位加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全部随访,28例术后1d疼痛消失,8例术后即减轻,第3天消失,24例术后3d下床活动,12例术后5日下床活动,椎体压缩高度平均恢复16mm。随访12个月患恢复伤前生活,无疼痛,椎体高度无丢失.无并发症。结论三维牵引床牵引复位加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安全、费用较低、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牵引床牵引复位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68例外伤性和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患者行三维牵引床牵引复位治疗,并对牵引过程中的牵引角度,力线,力量与骨折类型,骨折复位程度进行动态观测。结果68例获随访6个月,椎体高度平均恢复12mm,椎管内移位骨片复位,均恢复伤前生活,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牵引床牵引复位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损伤小,安全,低费用,复位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4年5月-2009年5月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67例脊柱胸腰段结核伴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结核累及单节段55例,双节段12例.后凸畸形Cobb角5°~100°,平均54.6°,其中Ⅰ型24例,Ⅱ型39例,Ⅲ型4例.根据不同后凸畸形程度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治疗.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后凸畸形Cobb角-5°~37°,平均13.7 °.5例出现胸膜损伤,术中缝合胸膜.术后5例患者出现引流管窦道形成,经换药2个月后愈合;2例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拔管后未出现血气胸并发症.Frankel分级中,B级1例恢复到D级,C级5例和D级10例患者均恢复到正常肌力.4例植骨愈合时间超过12个月.结论 根据不同后凸畸形程度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结合规范综合治疗,一期治疗胸腰段结核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退变性腰椎滑脱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是最常用的方法,随着对该病病理机制的逐步认识和治疗方法的经验总结,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腰椎滑脱手术治疗的疗效有了显著提高.我院自2006年8月-2008年1月应用RF-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57例,经彻底减压、复位、坚强内固定,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并进行随访观察(平均10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脊柱外科近4年来采用前路椎管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手术方法及手术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从而避免可能导致术后效果不良的操作。结果32例病人经过随访,效果优良。结论适应证选择恰当,手术方法及手术细节正确,前路椎管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7.
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并发症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AF系统进行胸腰椎骨折脱位复位固定手术时的并发症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本组37例病人,按骨折部位:T10-12:11例,L25例,L3-4 2例手术时机:伤后1天到10天,平均3.5天。结果 术中定位错误2例,明显复位不良3例,断钉1例,术后根性痛7例,松动1例。结论 椎弓根植入技术欠佳、复位原理错误、过度牵张、不作后路植骨融合是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并发症的常见原因:术前术中定位(拍片或电透)、暴露硬脊膜囊对复位效果直接监测、正确植入椎弓根螺钉和正确安装AF系统、有选择地后路植骨融合是减少AF系统常见并发症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手术后腰柞间隙感染5例的临床资料及特点,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治疗1例。治疗匕严格卧床,早期静脉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并适量给予少量激素。症状较重.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尽甲行病灶清除术。结果5例椎间隙感染患者,其中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治疗1例。5例患者均住术后4~6周带腰围离床活动。随访6~18个月,4例恢复正常生活,1例遗有轻度腰痛和腰椎活动受限。结论依靠临床症状体征,结合ESR、CRP以及MRI检查可建立早期诊断,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可以治愈,保守治疗1~2周无效,炎症扩散出现相应临床症状者,应及时行手术治疗。而且一旦出现感染,应早期诊断,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9.
背景:胸腰椎损伤非常常见,但是目前尚缺乏一种实用的分类方法。 目的:寻找一种符合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治疗方法。 设计、时间及地点:探索性实验,病例来自2003-12/2005-12十堰市太和医院脊柱外科。 对象:选择胸腰椎损伤患者87例,男56例,女31例,年龄18~72岁。 方法:对所有类型胸腰椎损伤的患者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其神经损伤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将胸腰椎损伤根据NCS标识分类法(N:神经功能分级;C:脊柱椎管损伤程度;S: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统一标识分类,再根据治疗及随访后的预后情况将已经标识分类的损伤类型划分严重度,并以此形成统一的标准。 主要观察指标:神经功能级别恢复情况。 结果:87例胸腰椎损伤患者均得到随访并进入结果分析。轻度胸腰椎损伤患者11例神经功能级别均完全恢复。中度胸腰椎损伤患者,有3种类型,Ⅰ型患者26例,神经功能级别均完全恢复24例;Ⅱ型患者1例完全恢复功能;Ⅲ型患者4例不恢复及完全恢复各1例,另外2例神经功能恢复超过2级。重度患者45例,神经功能很难恢复超过2级。 结论:实验设想的这种NCS标识分类法根据临床治疗和预后情况确定每一型损伤的严重度,符合临床需要,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重复性、临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寰枢关节脱位是上颈椎不稳类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治疗寰枢关节脱位常采用后路寰枢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包括Gallie、Brooks钢丝、椎板夹及寰枢椎侧块关节螺钉等。这些术式虽保留了寰枕关节和颈椎其他节段的功能,但容易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及植骨不融合等并发症。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较其他后路固定技术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和矫形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