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窈佳  李汶洋 《重庆医学》2013,(35):4244-4246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RA)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从以下电子数据库中检索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PubMed(1966年1月至2011年8月),CENTRAL(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2011年第3期)和EMBASE(1984年1月至2011年8月)。两个独立的评审系统通过审核随机对照试验,提取、处理数据。确定他汀类药物对RA患者的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共包括7项对照试验,共279例患者。RA炎症水平由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进行评估。他汀类药物使用对降低CRP产生积极影响[均数-0.58×标准差(x-0.58s),95%CI为(-1.08,-0.09),P=0.02],而没有降低ESR水平[x-3.62s,95%CI为(-12.15,4.92),P=0.41]。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RA对患者炎症因子部分降低具有积极作用。建议进行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山楂原花青素(HPC)抗氧化、清除亚硝酸盐及阻断亚硝胺合成的作用。方法 HPC和维生素C浓度均为20、80、140、200、260、320 mg/L,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HPC组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羟自由基(·OH)和DPPH·的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及清除亚硝酸盐和阻断亚硝胺合成能力,并与维生素C组比较。结果 20~260 mg/L的浓度范围内,HPC对·OH清除率显著高于维生素C(P<0.0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HPC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及总抗氧化能力均高于维生素C组(P<0.05),且其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抗氧化能力均与浓度成正比;HPC能够有效清除体系中的亚硝酸盐,其清除能力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随浓度增大而增大,在140~320 mg/L范围内,HPC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均高于维生素C组(P<0.05)。结论 HPC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和亚硝酸并且能够阻断亚硝胺的合成,对机体抗衰老、预防肿瘤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牙周炎是由牙周致病菌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研究发现,牙周炎不是一种单纯的口腔疾病,其与全身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育龄夫妇不孕症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尽管现代医学对不孕症的治疗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存在较高的治疗失败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牙周健康是影响生殖健康的重要因素。该文将梳理牙周炎对两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来源外泌体对骨质疏松大鼠颅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提取HucMSCs来源外泌体,使用透射电镜及纳米颗粒追踪分析鉴定其形态及大小,使用Western blot鉴定其表面标志物;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使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面标志物;将外泌体(空白对照、20μg/mL、40μg/mL、60μg/mL、80μg/mL)与BMSCs共培养,检测不同浓度的外泌体对BMSCs增殖及成骨向分化的影响;选取SD大鼠通过卵巢切除术(ovariectomy,OVX)构建骨质疏松模型,在颅骨缺损模型建立的同时注射外泌体悬液,术后8周处死大鼠,取术区组织进行micro-CT扫描并进行骨量分析,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评价HucMSCs来源外泌体对骨质疏松大鼠颅骨缺损的修复潜能。结果:透射电镜及纳米颗粒追踪分析结果显示,提取的HucMSCs来源外泌体形态及大小符合要求,表面蛋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ZA)与甲状旁腺激素(PTH)的联合应用对去势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对双侧卵巢摘除术12周后的大鼠行单侧胫骨水平骨切开术,并以髓内钉进行固定。所有大鼠在行骨折造模术后,随机接受赋形剂、ZA、PTH与ZA+PTH治疗。在治疗4或8周后,收集胫骨标本进行micro-CT、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所有药物干预方法都促进了骨痂形成、增加了骨痂强度;ZA+PTH组在相对骨体积(BV/TV)、骨小梁粗度和生物力学上表现出了最强的促进作用。结论 ZA与PTH联合应用对去势大鼠的骨折愈合有累加作用。  相似文献   
6.
bFGF—in vivo基因治疗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可行性。方法:选用16只新西兰白兔,建立下颌牵张模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牵张结束的最后1d,对实验组的牵张间隙内注入转染重组腺病毒(Ad5一bFGF),而对照组的牵张间隙内则注入生理盐水。并于牵张结束后4周处死所有实验动物,将取下的下颌骨标本分别进行影像学和组织学分析。结果:影像学、组织学以及三维CT重建结果证实:实验组牵张间隙内新骨形成的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双能X线(DXA)分析也显示实验组牵张间隙内新骨的骨密度(BMD)和骨矿物质含量(BM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bFGF—invivo基因治疗可有效地促进DO过程中的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技术对人颞下颌关节液(synovial fluid,SF)样本进行分析,以探究FHR技术在颞下颌关节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收集115例颞下颌关节滑液样本:正常组15例,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naturation,ADDWR)32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41例,特发性髁突吸收(idiopathic condyle absorption,ICR)27例.采集SF样本红外光谱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各组样本进行区分,偏最小二乘法判别(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e analysis,PLS-DA)建立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效力进行评估.结果:通过PCA,TMJOA、ICR均能与正常关节液显著区分,而ADDWR和正常关节液成分非常相似.组间差异主要体现在PC1载荷中3386 cm-1、2943 cm-1、2912 cm-1、1682 cm-1、1537 cm-1、1468 cm-1等附近吸收峰上;通过PLS-DA,得到较为满意的预测结果:内部交叉验证正确率为90%,外部验证正确率为97%.结论:FTIR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方法对辅助颞下颌关节疾病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鸢尾素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对全身和骨折局部骨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胫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骨折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射1 mL 鸢尾素蛋白溶液(100 ng/mL);通过X线、Mi-cro-CT、生物力学和HE染色方法观察骨折早期愈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ELISA检测全身及骨折局部的骨代谢情况。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X线和Micro-CT检测结果显示骨折后第4周实验组新生骨痂明显多于对照组,骨折后第8周实验组骨折线基本消失,而对照组的骨断端影像隐约可见;骨折后第4周和第8周实验组的组织总量(total vol-ume,TV)、骨量(bone volume,BV)、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数量(Tb.N)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骨折后第4周和第8周的最大载荷、强度和能量吸收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折后第4周骨桥形成较多,骨折后第8周形成的板层骨也较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更明显地增强了氧化聚明胶(oxypolygelatin,OPG)的表达并抑制了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的表达。同时在实验组骨痂区域的骨髓组织中观察到更强的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免疫阳性染色。ELISA检测结果表明,在骨折后第4周和第8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的血清浓度明显增强,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P 5b)的血清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鸢尾素能够提高全身和骨折局部的骨代谢活动,增加成骨作用,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9.
脑膜血管瘤病(MA)是一种罕见的、以脑皮质内小血管、脑膜瘤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为特征的疾病,多位于额、颞叶。部分病例发病可能与Ⅱ型神经纤维瘤病(NF2)相关。临床上常分为NF2突变型和散发型。本文报道的2例MA患儿的肿瘤均位于小脑幕上,术前影像学诊断均考虑胶质瘤可能。术后均经病理学证实为M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31、Ki67、P53均为阳性表达,基因检测均无NF2突变。肿瘤均为全切除,术后随访至今,无癫痫发作,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视路胶质瘤(optic pathway gliomas,OPGs)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 性分析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6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26例OPGs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平均年龄为5岁6个月, 分析视力、总生存及无进展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儿均为DodgeII型和III型,且接受肿瘤切除手术,术后患 儿视力好转20例。随访了24例(92.3%)患儿,14例接受放射治疗,总生存21例,无进展生存15例。接受放射治疗患儿 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均优于未接受放射治疗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无进展生存:P<0.01;总生存:P<0.05); 患儿术后视力预后与手术入路的选择相关。结论:儿童视路胶质瘤的治疗应包括手术与术后放射治疗。为保证患儿 术后生活质量,保护视力与切除肿瘤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