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肢体不等长和肢体延长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肢体不等长(anisomelia)是矫形外科常见的问题。不等长指单一或多个骨短缩或生长过度,其病因很多,矫正前应预先明确,分析其病理生理和临床后果。施行等长术前要预测成熟后是否等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分析手术治疗儿童颈椎后凸畸形的术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9例儿童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1个月~14岁(5.32±4.48岁)。颈椎后凸病因:神经纤维瘤病2例,先天性4例,医源性1例,结核性1例,成骨不全1例。8例术前有颈部疼痛,5例合并神经功能损伤(ASIA分级C级2例,D级3例)。2例伴颈椎脱位,2例伴脊柱侧凸畸形。术前采用Halo头环牵引2例,颅骨牵引1例,悬吊牵引1例,平衡悬吊牵引2例。5例单纯行前路矫形手术(神经纤维瘤病2例,先天性1例,医源性1例,成骨不全1例);4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先天性3例,结核性1例),其中一、二期(松解后牵引)各2例。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在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后凸节段Cobb角,计算矫形率。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及脏器损伤并发症。单纯前路手术患者后凸Cobb角度由术前45°~85°(72°±16°)矫正至术后0°~30°(12.6°±14.1°),矫正率63%~100%[(83±19)%];前后路联合手术患者后凸Cobb角由术前40°~85°(55°±20°)矫正至术后0°~30°(16.3°±12.5°),矫正率33%~100%[(64±28)%]。随访3~6年(4±1年),融合节段均在术后3个月实现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矫正率无丢失,无内固定失效。4例患儿末次随访出现邻近节段退变,3例患儿出现远端交界性后凸。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为E级。结论:根据病因及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儿童颈椎后凸畸可取得较好的矫形效果,由于儿童生长发育的不确定性,远期发生邻近节段退变和远期交界性后凸的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对于女孩股骨,10岁时的乘数为1.19,9岁6个月时的乘数为1.2 2 ,因此,适宜施行骺阻滞术的年龄应在9岁6个月与10岁之间并接近前者,为9岁8个月(见表1)。表1 0~1 8岁Paley百分位组下肢骨乘数年龄(岁)股  骨男均值平均女均值平均胫  骨男均值平均女均值平均0 5 .0 95 .1 3 4 .6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中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发生率并探讨其与多种因素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取2003年3月至2008年11月入院治疗的425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术前均行腹部B超了解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情况、行脊柱CT了解脊柱畸形及脊柱内神经畸形、行心电图除外心脏异常,出现阳性结果行MRI及超声心动网以确诊.结果 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中泌尿生殖系统的发生率为11.8%(50/425),其发病与胎次、母亲年龄、出生地差异、脊柱畸形的分类、侧弯部位、侧弯方向以及是否合并心血管畸形、椎管内神经系统畸形均无统计学关系.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患儿出生时父亲年龄较无泌尿生殖畸形的患儿父亲年龄大(P=0.018),合并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患儿较易合并肋骨畸形(P=0.011).结论 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合并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发生率较高,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从而给予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椎弓根-肋骨撑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初步经验.方法选择35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岁(1.7~7.5岁);术前脊柱侧弯Cobb角平均为55°(30°~94°);采取后路手术,切断骨桥、融合肋,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器械进行脊柱侧弯凹侧撑开,近端肋骨用钩固定,远端椎体用椎弓根钉固定.术后每半年至1年撑开1次.结果患儿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18~49个月),撑开2~5次;术后脊柱侧弯Cobb角平均为38°(15°~61°),可持续撑开;患儿畸形改善,并发症少.结论椎弓根-肋骨撑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胸(腰)段脊柱侧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达到非融合手术的目的,伴发胸廓畸形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康复起点的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在集体康复中的相互影响。方法: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选择非运动员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20例,所有患者每周进行5天康复训练。上下午各1次,每次40分钟;上午进行40分钟的1对1传统康复治疗,下午进行40分钟的1对多的集体康复治疗,以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主动参与为主。训练2个月后,根据膝关节被动活动角度分为2个实验组进行分析,60°及60°以下为A组(12人),60°以上为B组(8人),进行心理和功能指标变化值测定。结果:(1)2组各指标变化值对比,在主/被动活动度的提高上,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AMD评分下降上,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Lysholm评分提高上,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2组HAMD、Lysholm指标对比,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集体康复中,康复水平起点较高的患者对较低的患者的影响要高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但二者在治疗过程中,相互之间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由于1~3岁幼年儿童椎体发育未完全成熟,各种解剖径线相对较成人小得多,尚无幼儿专用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器械,现有能够利用的直径最小的椎弓根螺钉是用于成人颈椎侧块或椎弓根固定的钉棒系统。目的:观察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应用到成年猪颈椎与幼猪腰椎固定后的生物力学对比。方法:将6具完整新鲜成年猪颈段C3~C6脊椎标本和6具完整8周龄新鲜幼猪腰段脊柱标本自椎间盘及关节处离断,游离成单个椎体,共54个椎体108侧椎弓根。按照标准操作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分别安置在成年猪颈椎标本和幼猪腰椎标本的椎弓根上,应用生物力学方法测试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结果与结论:颈椎标本最大轴向拔出力高于腰椎标本,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L1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明显小于L3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P〈0.05);C5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明显大于C3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P〈0.05);颈椎和腰椎标的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椎体椎弓根力学数值与椎体骨密度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说明取得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在轴向拉力方面适应于幼儿腰椎的初步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范竟一  张学军  李承鑫  孙琳 《武警医学》2017,28(12):1209-1212
 目的 探讨一种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儿童尺骨骨干续连症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9-02至2015-10,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分步延长法,对29例尺骨骨干续连症患儿进行了矫治。通过定期门诊复查及拍摄患肢X线片,评估术后患肢畸形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患儿术后平均随访38个月,尺骨平均延长3.2 cm;1例延长过程中出现骨不连,通过调整延长速度后逐渐愈合;1例拆除外架后发生尺骨骨折,石膏固定后自行愈合。术后患儿腕关节、肘关节及前臂功能均得到改善。 结论 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分步延长法治疗儿童尺骨骨干续连症效果明显,但术中要注意熟练操作,避免副损伤的发生,延长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延长速度,做好各项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背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生物力学理论在脊柱内固定器方面也有了很大进展。 目的:对脊柱椎弓根螺钉应用的生物力学研究进行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86-01/2010-10 CNKI和Pubmed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椎弓根螺钉,生物力学”或“Pedicle Screw,Biomechanic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最终入选49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在椎弓根螺钉的发展过程中,生物力学不仅为内固定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也是测试和评价新设计内固定器效果的最终依据和标准。文章结果显示椎弓根螺钉植入点、植入方向、螺钉大小、螺钉形状、螺钉材料对脊柱生物力学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用膝关节牵伸技术治疗先天性胫骨缺如伴重度屈膝畸形的效果。[方法]1例先天性右胫骨完全缺如,股骨下端呈叉状,腓骨头与股骨下端形成不稳定的膝关节,伴屈膝畸形95°,于1岁半实施股骨下端修整术,5岁和8岁时分两期安装Ilizarov膝关节牵伸器,牵拉矫正屈膝畸形达到伸膝0°位,使腓骨头与股骨下端成膝关节,拆牵伸器后装配能稳定膝关节的下肢补高矫形器行走。[结果]首次膝关节牵伸术后5a3个月随访,膝关节屈曲畸形完全矫正,腓骨已出现胫骨化的趋势,腓骨头与股骨下端组成的膝关节已稳定在0°位,患肢配戴补高矫形器能徒手行走。[结论]膝关节牵伸技术,可有效的矫正先天性胫骨缺如伴发的屈膝畸形,安装带膝关节铰链的牵伸器,可将腓骨头与股骨下端控制于中立位,在长期生理性行走应力的刺激下,腓骨发生了胫骨样的变化,可发育成具有类似膝关节形态的结构,整个患肢由于正常的行走使用而得到良好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