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内固定失效的翻修治疗方法。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对7例髌骨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进行翻修治疗。男4例,女3例。年龄17~78岁,中位数52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左侧4例、右侧3例。骨折按照AO分型标准,A1型1例、C1型3例、C2型2例、C3型1例。初次手术采用克氏针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5例、髌骨环固定2例。初次手术至本次翻修手术时间2~11个月,中位数6个月。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测量膝关节活动度,采用Bostman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例患者均采用克氏针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其中4例辅助应用"8"字钢丝减张固定,3例采用髂骨植骨。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30个月,中位数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8周,中位数14周。Bostman膝关节评分,翻修术前13~17分,中位数15分;翻修术后1年25~28分,中位数27分。膝关节活动度,翻修术前90°~110°,中位数95°;翻修术后1年110°~135°,中位数125°。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深部感染、内固定物松动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髌骨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可根据其骨折类型采用克氏针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必要时行髂骨植骨、辅助应用"8"字钢丝减张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肢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扩髓髓内钉联合交叉韧带重建治疗膝关节不稳型(合并交叉韧带损伤)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10例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病例的临床研究,探讨分析膝关节稳定性对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采用“原内固定取出+扩髓髓内钉重新固定股骨干+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方法,治疗膝关节不稳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 结果 1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股骨干骨折愈合率100%,Tohner-Wrnch标准评定优,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优良率100% 。 结论 膝关节不稳是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必须考虑是否合并膝关节不稳;“原内固定取出+扩髓髓内钉重新固定股骨干+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治疗方法对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Masquelet技术诱导膜内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模型组,药物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8只。复制SD大鼠股骨中段临界骨缺损模型,并在骨缺损区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旷置诱导生物膜形成。从术后第1天开始,各药物组大鼠分别给予骨碎补总黄酮高、中、低剂量(0.44、0.22、0.11 g·kg~(-1)·d~(-1))灌胃治疗,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6周后取材,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诱导膜组织病理变化,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诱导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骨碎补总黄酮高剂量组诱导膜组织形成的新生血管多于其余各组。药物高、中、低剂量组诱导膜组织中TGF-β1、VEGF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除VEGF mRNA指标外,其余指标的表达均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在诱导膜形成期可促进TGF-β1及VEGF的表达,加速血管化进程,促进后期骨缺损重建。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尺桡骨远端发生骨折的儿童患者共25例使用手法复位配合夹板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效果作观察和探讨。方法使用手法复位配合夹板外固定的方法对尺桡骨远端发生骨折的25例患儿进行治疗。结果经过7~30周的随访。全部患儿的骨折均出现愈合,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最快的为3周,最长的为6周,平均愈合的时间为4.5周。患者前臂的旋转和腕关节的屈伸功能都获得恢复,没有发生缺血性的挛缩和畸形的愈合等情况。结论儿童的尺桡骨远端发生骨折使用手法复位并配合夹板外固定同进行手术的治疗方式相比,费用低,治疗的时间短,恢复时间迅速,不用实施二次手术。但要对并发症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椎体成形术对患有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76例患有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传统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椎体成形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椎体成形术对患有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例1.男,16岁,因左小腿疼痛伴活动受限1 d于2012年10月2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天因打篮球摔伤致左小腿疼痛,负重时疼痛加重,无伴肢体麻木等.体格检查:左小腿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瘀斑,左腓骨下段压痛(+),纵轴叩击痛(+).X线片示:左侧腓骨下段多段骨折(图1-A).见表1.入院诊断为左侧腓骨下段多段骨折,经术前评估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患者拄拐患肢部分负重,6周后完全负重.随访14个月,小腿各功能恢复良好,已行内固定拆除.  相似文献   
7.
郭德华  张国福  曾志奎  吴成林  许洋 《骨科》2022,13(4):333-337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辅助复位联合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实施肩关节镜下辅助复位联合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25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另将同期收治的25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病人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末次随访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前屈活动度、内旋活动度、外展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骨折愈合时间、外旋活动度及后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较对照组(36%)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P=0.024)。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6%(24/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2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4,P=0.014)。结论 肩关节镜下辅助复位联合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SD大鼠牵张成骨模型,从影像学角度探索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牵张过程中骨形成质量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骨碎补总黄酮(剂量为77.125 mg/kg)及生理盐水灌胃8周,术后7 d,以0.2 mm速度牵张20 d,术后8周拍片,处死取材并行标本Micro-CT扫描,观察2组X线Lane-Sandhu评分差别,并比较2组骨密度及骨矿含量。【结果】实验组X线Lane-Sandhu评分,Micro-CT扫描骨密度及骨矿含量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可以提高大鼠牵张成骨过程中骨形成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由创伤、骨髓炎、肿瘤引起的大段骨缺损的治疗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以往针对大段骨缺损的治疗存在诸多修复重建的方法,但是存在技术治疗周期长、对技术要求高、较易出现骨折不愈合等缺点。2000年Masquelet报道了诱导膜技术以后,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创伤、骨髓炎、肿瘤引起的大段骨缺损,并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其具有疗程短、愈合率高、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等优点。诱导膜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膜内包含的多种促成骨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1等,可促进成骨,加速骨愈合。随着诱导膜技术的不断发展,铰刀冲洗抽吸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内固定技术等技术的运用可以为缺损区提供骨源、促进骨缺损重建、改善远期肢体功能,减少并发症。本文回顾性的总结了Masquelet技术在治疗大段骨缺损中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