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颌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确诊,且于术前接受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将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患者颌面骨折部位分布情况,比较CT平扫和三维重建对骨折的检出率差异性,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复查,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69例颌面骨折患者手术发现骨折156处,多发性骨折41例,上颌骨、下颌骨骨折最为常见,蝶骨、眉骨、筛骨骨折最为少见;CT三维重建对颌面骨折的检出率为96.79%(151/156),高于CT平扫检出率84.62%(132/156)(χ~2=13.724,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颌面骨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检出率高于CT平扫,且能准确评估术后内固定和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2.
匹罗卡品诱导的颞叶癫痫小鼠恐惧记忆行为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匹罗卡品(PILO)诱导的颞叶癫痫小鼠的恐惧记忆行为学变化规律,探讨此行为学检测评价颞叶癫痫的可行性。方法建立PILO小鼠癫痫模型,分PILO注射2周组(n=11)、PILO注射6周组(n=7)和PILO注射10周组(n=11),同时设正常对照组(n=10)。对各组小鼠进行场景恐惧记忆实验,同时进行海马Nissl染色观察。结果经过声音提示恐惧记忆训练,小鼠恐惧记忆的获得受到了损害。场景恐惧记忆测试发现PILO注射2周组小鼠的僵住时间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6周组和10周组则显示明显的恐惧记忆减弱(P<0.05);声音提示的恐惧记忆测试发现PILO注射2周组和6周组小鼠僵住时间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10周组则出现明显的恐惧记忆减弱(P<0.05)。Nissl染色显示,PILO注射6周和10周组小鼠海马CA3的锥体细胞脱失,排列稀疏,间隙增大,许多细胞胞质中的Nissl小体减少或消失。结论PILO诱导的颞叶癫痫小鼠恐惧记忆的形成及场景恐惧记忆的回忆都受到了损害,但声音提示的恐惧记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留。恐惧记忆行为学的变化可能会成为评价颞叶癫痫的一个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影像学检查方法已经比较成熟,却仍有其局限性,需要其他检测方法加以辅助;同时,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也需要定量获取患者身体机能的参数,从而对下一步治疗做出针对性指导。该文回顾了中外文献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特有生理表现,并从电生理检查及运动表现两个方面进行综述。通过对这些异于正常人的特征指标的探讨,得出其对疾病诊断及后期康复治疗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针对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研究背景和意义,回顾近年来椎间融合器及其在椎间融合术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主要归纳腰椎生物力学实验方法、椎间融合器和椎间融合术的最新进展,得出椎间融合术生物力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为:有限元法的建模精细化、传统融合器的几何更优化、新型融合器的临床化和辅助固定方式的多样化。最后对椎间融合术生物力学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通过对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以期为腰椎疾患的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回顾近年来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在腰椎椎间融合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生物力学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通过归纳整理,得出FEM在腰椎椎间融合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生物力学中的研究要点是手术方案的优化选择、植入器械的性能评价和临床手术的效果预测。最后依据当前的研究要点和发展方向,对FEM在个性化手术模拟、弹性内固定性能评价和新型术式效果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通过对FEM在腰椎椎间融合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回顾和展望,以期为临床腰背痛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88例接受手术治疗且需要进行帽状腱膜缝合处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采用丝线间断缝合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缝合;采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法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手术缝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切口完全愈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疾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应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法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帽状腱膜缝合处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1年2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72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软通道"微创治疗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的41例患者为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4.52%。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P0.05);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实施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实施临床治疗前的,且治疗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在治疗脑出血疾病临床上"软通道"微创治疗穿刺抽吸引流术获得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逆行分离颞肌在颅骨修补术的应用。方法:对30例经逆行分离颞肌在颅骨修补术中防止颞肌过薄,切除肌纤维过多,保护颞深动脉及面神经颞支。在颞骨骨膜下,减张缝合的硬脑膜上逆行分离颞肌,保持颞肌适当张力等方法保护颞肌。结果:患者无颞肌萎缩、颞前区塌陷症状,双侧颞肌对称,咬合功能正常。结论:颞肌萎缩原因与颞肌肌纤维损伤、颞肌血供障碍、支配颞肌运动的神经损伤以及颞肌复位时没有维持适度的肌张力有关,针对以上原因在术中进行适当操作,可完全避免术后颞肌萎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背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基本理念是在稳定病变节段的前提下,力求最小影响相邻节段的生物力学状态,防止以及减少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目的:分别对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围置换期经济学考量、远期并发症以及人工腰椎间盘置换与融合术的混合使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近十年的相关文献。纳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回顾性和前瞻性临床实验报告,排除观点重复的文章,最后对34篇文献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与结论:1982年人工腰椎间盘假体首次临床应用以来,已有许多关于腰椎间盘置换的临床报道,然而对临床实验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始终没有统一答案。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应考虑到置换节段数对临床结果的影响、小关节退变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既往有腰椎间盘手术史患者的选择、患者年龄、椎间盘置换前休息时间等因素。评价腰椎间盘置换是否优于传统的腰椎融合,可以从椎间盘置换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置换后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考量。腰椎间盘置换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有异位骨化、植入物机械故障、相邻节段和小关节退变。将人工腰椎间盘置换与融合术的混合使用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病变,使两种手术干预方法互补不足,得到优于单独使用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