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骶神经调节术(SNM)治疗顽固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采用骶神经调节测试系统经皮穿刺,刺激第3骶神经根,治疗7例复杂便秘患者,其中4例患者既往进行过至少1次的便秘手术。通过排粪日记、Cleveland便秘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7例患者在接受体外临时测试治疗后,便秘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6例接受永久性骶神经调节器植入术,围手术期未见并发症。术后随访中位时间4(2~12)月,6例患者的每周排粪次数由治疗前(0.6±0.5)次/周,增加到(8.0±2.5)次/周(P<0.01);排粪时间从(22.9±11.5) min减少到(3.7±0.8) min(P<0.01);Cleveland便秘评分从(24.6±4.2)分下降到(9.0±0.9)分(P<0.01);VAS评分从(8.1±0.9)分增加到(82.5±5.2)分(P<0.01)。结论 SNM是治疗顽固性便秘的一种微创而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Survivin和Smac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其对应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生物学指标的关系。方法:运用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和Smac在42例食管鳞癌患者标本中的表达量,分析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高(t=25.733,P<0.05),Smac在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高于食管癌组织(t=7.510,P<0.05),且都有显著性差异。二者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urvivin和Smac蛋白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0.407,P=0.008)。结论:Survivin和Smac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异常,提示两者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和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4.
李世森  杜昆利  刘小娟 《癌症进展》2021,19(19):1965-1969
目的 探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2(CDK12)、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6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距离肿瘤组织﹥5 cm).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K12蛋白、PARP1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利用Ualcan和GEPIA数据库对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K12、PARP1 mRNA表达差异进行比较,并分析胃癌组织中CDK12、PARP1 mRNA表达相关性;采用Cox回归分析对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Ualcan和GEPIA数据库显示,胃癌组织中CDK12、PARP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CDK12 mRNA和PARP1 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CDK12、PARP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中CDK12和PARP1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K12、PARP1蛋白阳性表达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K12蛋白阳性表达、PARP1蛋白阳性表达、TNM分期Ⅲ~Ⅳ期、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CDK12、PARP1蛋白呈高表达,二者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作为提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认为造成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肌肉无力、步态、平衡能力、视觉及认知功能障碍等。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人自然步态下足底压力的特征。 方法:运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分别对30名老年男性和30名青年男性进行自然行走步态测试,进行对比分析,认识老年人足底压力的变化特征。 结果与结论:老年组左、右足各区域峰力值小于青年组(P < 0.05);老年组左、右足足底各区域的负荷率均小于青年组(P < 0.05);老年组与青年组左足足底各区域的冲量统计学比较在第1趾骨、第2~5趾骨、第1跖骨、第2跖骨、第4跖骨、足跟内侧、足跟外侧7个区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右足足底各区域的冲量统计学比较在10个区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说明老年人足底压力分布特征与青年人有较大区别,这些区别可能是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李世森 《求医问药》2014,(19):35-36
目的 :探讨用中药汤剂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9例患者。我院给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中药汤剂和针灸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ESR(红细胞沉降率)、CRP(C反应蛋白)的水平、RF(类风湿因子)的水平以及存在肿胀关节的数量、存在压痛关节的数量和晨僵持续的时间。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ESR、CRP的水平和RF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存在肿胀关节的数量和存在压痛关节的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其晨僵持续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中药汤剂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miR-647在结肠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技术检测17例结肠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miR-647的表达;利用qPCR技术检测正常人肠上皮细胞HIEC及结肠癌细胞HT-29中miR-647的表达;将miR-647 antagomir及对照分别转染至结肠癌细胞中,应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体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评价转染miR-647抑制剂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qPCR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miR-647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与正常人肠上皮细胞相比,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中miR-647表达明显升高;MTT结果显示miR-647抑制剂可以显著抑制SW480和SW620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迁移能力。结论:miR-647通过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普通针刺、电针、电针配合艾灸温阳通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的方法,将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成普通针刺组30例,电针组30例,电针配合艾灸温阳通督组30例,3组均采用后溪、太溪、委中、百会、大椎、筋缩、腰阳关、命门穴,普通针刺组用平补平泻法针刺,电针组于后溪、太溪穴得气后加用6805--Ⅲ电针治疗仪,电针配合温阳通督组在电针组治疗的基础上,于百会、大椎、筋缩、腰阳关、命门5穴采用直接灸,治疗4周共20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沉以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分析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晨僵时间、胸廓活动度以及脊柱活动度等变化,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组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及胸廓活动度、晨僵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电针配合温阳通督较其他2组改善更明显(P <0.05,P<0.05),电针组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3.33%,电针组为86.67%,电针配合艾灸温阳通督组为96.67%,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通针刺、电针、电针配合艾灸温阳通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均有效,其中电针配合艾灸温阳通督组疗效最好,临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诊治脑梗死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 ,其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 ,严重危害健康 ,通常采用抗凝、溶栓等疗法对症治疗 ,效果不佳。自 1996年 7月至 2 0 0 0年 6月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梗死 36例 ,取得满意疗效 ,其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根据 1995年全国第 4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1] ,经CT或MRI检查确诊 5 6例住院病人 ,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治疗组 ) ,单纯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 36例中 ,男 2 7例 ,女 9例 ;年龄 4 2~ 81岁 ,平均 6 3 3± 13 1岁 ;病程 2~ 74d ,平均 35± 10…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已被广泛用于结肠癌根治术中,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手术疗效起重要作用。由于右半结肠区域血管走行复杂,因此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操作难度更高,需要慎重选取手术入路。本研究通过比较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尾侧入路与中间入路的临床效果,探讨该手术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并确诊为右半结肠癌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8例。一组患者采用尾侧入路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尾侧入路组),另一组患者采用中间入路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间入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以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尾侧入路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3.52 min vs.168.64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46 mL vs.24.28 mL)、中转开腹率(2.94%vs.11.76%)均明显优于中间入路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通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尾侧入路组患者的切口感染、肺部炎症、吻合口瘘、及肠梗阻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23.53%vs.35.29%)均明显低于中间入路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结清扫数、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尾侧入路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中间入路组(82.35%vs.52.94%,P<0.05)。结论: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具有安全、微创、简便、可操作性好的优势,有利于保证手术视野的充分及解剖定位的准确,其近远期疗效均优于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