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促血管生成素(Ang)作为血管生成的一种因子,分为Ang-1、Ang-2、Ang-3、Ang-4四类亚型,在血管生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对Ang功能的研究进展发现,它参与了许多与血管生成有关的疾病,因此Ang在与血管生成有关的疾病如血管闭塞性疾病、肿瘤和放射性皮肤溃疡修复中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促血管生成素-1(Ang-1)在皮肤单纯性创伤和放射性烧伤中表达的动态变化,了解其在血管再生中的作用,为深入探讨放射性烧伤的愈合机制及其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实验资料。方法在大鼠背侧切开皮肤全层制备大鼠创伤模型(单创组),应用电子线照射臀部皮肤,建立放射性烧伤模型(放伤组)。于伤后1-60d不同时间活体伤口取材,HE染色组织病理学观察,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和Ang-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单纯性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VEGF和Ang-1蛋白表达变化均在伤后第1天开始上升,伤后第5-7天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到接近正常水平。在放射性烧伤愈合过程中,VEGF是先降低后升高然后再降低,而Ang-1的变化与此相反。与单创组比较,放烧组VEGF蛋白表达在第1、7和14天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1、7、14、21、28和35天Ang-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此后渐升高。结论放射性烧伤愈合早期阶段VEGF和Ang-1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是放射性烧伤愈合延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X射线对稳定转染鸟苷解离抑制因子(LyGDI)A549细胞株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应用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剂量照射后转染组和对照组细胞的周期分布及凋亡率,克隆形成试验观察转染组细胞放射敏感性。结果:转染组细胞相对于对照组增殖能力减弱,F=212.55,P<0.01;克隆形成能力减弱,放射敏感性增加,F=7.56,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到辐射诱导凋亡增加,F=18.45,P<0.01;细胞周期检测提示转染组G2期阻滞受抑制,F=6.29,P<0.05。结论:过度表达的LyGDI上调A549细胞放射敏感性,其可能机制为抑制G2期阻滞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肺癌组织中LyGDI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和Western blot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39例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LyGD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RT-PCR结果显示75.7%(28/37)肺癌组织中LyGDI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癌旁组织与正常肺组织表达接近。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与RT-PCR一致。[结论]LyGDI在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是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表达的蛋白产物可作为临床上肺癌诊断和治疗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转基因小鼠经中子照后肺脏和肝脏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BALB/C小鼠进行全身中子照射,吸收剂量为0.6Gy,分为未转基因组和转基因组,转基因组于照射前24 h进行hGM-CSF活体基因电转染。两组小鼠照射后1、14和28 d分批活杀,应用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的蛋白表达及用Western blot研究VEGF在肺脏和肝脏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转基因组小鼠在照后14~28 d,肺脏及肝脏病理损伤较轻,VEGF蛋白表达水平较未转基因组增高。结论 GM-CSF基因活体转染对小鼠中子急性损伤极期和恢复期血管生成和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单甲氧基聚乙二醇接枝壳聚糖(mPEG-g-chitosan)温度敏感性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理化性能进行测定。方法应用化学交联方法制备mPEG-g-chitosan共聚物;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测试样品的结构变化;应用热重分析仪(TGA)测试mPEG-g-chitosan共聚物的接枝率。将共聚物在PBS中溶胀制备成水凝胶溶液,应用流变仪测定其凝胶温度及时间。结果在一定范围内,mPEG与壳聚糖的接枝率与这二者的摩尔比率成正相关,与NaCNBH_3/mPEG的摩尔比率成负相关。mPEG-g-chitosan共聚物溶液开始形成凝胶的温度为25℃,在此温度下的凝胶时间约为16 min。凝胶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结论应用化学交联方法制备了具有良好性能的mPEG-g-chitosan共聚物水凝胶,该水凝胶可在常温或低温下呈液态溶胶,在体温时呈固态凝胶,为活性蛋白质类药物的安全参入和控释提供了适宜的载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