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的变化,探讨IL-37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113例PCI患者术前、术后外周静脉血清IL-37和Rho激酶2(ROCK2)水平,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12例和无再狭窄组101例;另选1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1)PCI患者术前血清IL-37低于对照组,ROCK2高于对照组(P<0.05)。(2)IL-37和ROCK2在术前,术后1 d、1周、2周等时点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 PCI患者术后4周时血清IL-37再狭窄组低于无再狭窄组,ROCK2再狭窄组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4)4周时PCI患者血清IL-37高于术前,ROCK2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根据ROC曲线PCI术后4周IL-37<103μg/L为支架内再狭窄的高危患者,敏感度为0.750,特异度为0.713。结论 IL-37可望作为冠心病患者的循环标记物,持续IL-37水平的下降可能是早期识别支架内再狭窄的指标;IL-37影响支架内再狭窄可能部分是通过ROCK通路参与。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肺出血颜小琼①李明华②本文报告1例孕38周零3天的剖腹产新生儿,因1小时前胎心较慢,经吸氧、阿托品等治疗后胎心音好转,再行剖腹产。无羊膜早破,但羊水混浊。娩出后胎儿不会哭,无呼吸,吸氧后出现慢而不规则的自主呼吸,唇周微绀,全身皮肤红润,胸廓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类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类癌10例,其中典型类癌6例,非典型类癌4例。10例均行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CT及病理特征,并对部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例胃类癌病灶主体全部位于胃底贲门(6例)或胃窦(4例),且以胃后壁或小弯侧者居多(8例)。CT平扫肿瘤多(9例)表现为突入胃腔且密度较均匀的软组织肿块;病灶长径在2.5~6.0 cm之间。3例发生胃周淋巴结转移;3例突破浆膜层出现胃外浸润。CT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呈中、重度强化,三期平均CT值分别为64.30 HU、74.30 HU、73.63 HU。结论胃类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T动态增强扫描对此疾病的定量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对鉴别诊断亦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曹晓琴  黄银萍 《吉林医学》2014,(17):3732-3733
目的: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CT及临床病理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4~53岁,平均25.2岁。结果:节细胞神经瘤一般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卵圆形肿块,常沿冠状轴生长,肿瘤可对邻近大血管包绕。CT平扫均为低至中等密度,其内散在点状钙化。增强扫描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延迟扫描部分逐渐增强,病理上与肿瘤富含大量黏液基质相关。结论:CT扫描有助于提高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并可提供临床信息,但此病的最终诊断仍需要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肾脏高密度病灶影像表现与病理基础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25例肾脏高密度病灶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其中14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14/25,56%)。结果:肾脏恶性肿瘤9例,包括透明细胞型肾癌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囊性肾癌1例。肾脏良性病灶16例,包括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出血3例,囊肿出血9例,复杂囊肿1例,囊性肾瘤2例,嗜酸性细胞瘤1例,实体病灶增强扫描可有强化。结论:CT结合MR对大多数此类病灶可以作出明确诊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源CT扫描时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结合CT肺动脉造影(CTPA)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急性肺栓塞患者12例,应用双源CT进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先行CTPA,再用双能量扫描模式行肺灌注扫描,得出肺灌注图像及两种能量状态的融合图像,将CTPA上所示段及亚段肺血管内充盈缺损的位置、数目、类型与DEPI中肺灌注位置、数目、形态进行对比。结果当段、亚段肺血管为完全充盈缺损时,相应的肺灌注图像主要是肺段或亚段分布的灌注缺损,分别占84.4%(16支血管,7例)和63.6%(7支血管,5例)。而当部分充盈缺损时,肺灌注图像以不均匀灌注缺损为主,16%表现为无灌注缺损;相反,4个肺段区显示灌注缺损,而CTPA未见异常。结论双源CT肺灌注成像表现与CTPA上肺动脉栓塞程度、部位有关,两者联合有助于提高急性肺栓塞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动脉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动脉出血疾病患者资料。患者均经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给予相应介入治疗。结果60例急性动脉出血性疾病患者全部止血成功,经3~5d连续观察,其中3例肺咯血患者复发,经过第2次栓塞治疗后止血成功。结论急诊介入治疗能准确及时地发现出血部位,止血效果明显,是诊断和治疗动脉出血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纵隔生殖细胞肿瘤MSCT的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共64例,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CT进行胸部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53例畸胎瘤,11例恶性生殖细胞瘤。53例畸胎瘤CT显示都含有脂肪,位于前纵膈。11例恶性生殖细胞瘤,肿瘤直径范围为7.0~28.0cm,均偏于纵隔一侧生长,位于中上前纵隔,平扫密度较低,CT值约20~30HU,增强扫描呈斑片状、边缘轻度强化;与周围大血管分界不清,肿瘤具有钻隙生长的趋势,肿瘤内部多发囊变。结论:CT对纵隔生殖细胞肿瘤,具有一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把改良后3D-VIBE序列应用于人全肝灌注,并探讨其在肝脏早期弥漫性病变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09年5月上腹部MRI检查的60例受检者(对照组及病例组各30例),进行常规MR T1WI、T2WI轴位及true-FISP冠位扫描后,采用经改良的3D-VIBE序列行全肝灌注扫描,然后在肝左、右叶、腹主动脉及门静脉区分别选择感兴趣区(ROI),测量其在GD-DTPA注射后不同灌注时间及延迟期的信号强度值,最后分别绘制对照组和病例组时间-浓度曲线,计算曲线描述性量化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病例组AO曲线形态与对照组基本相同;PV、LHL及RHL曲线峰值明显滞后,波峰宽大,且LHL及RHL曲线形成较长时间平台期,峰值不明显。病例组与对照组的AO、PV、LHL及RHL峰值时间及达峰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把改良后3D-VIBE序列应用于人全肝灌注,从中获得的时间-浓度曲线和描述曲线特征的直接变量参数(峰值时间)及间接变量参数(达峰速率),可反映肝脏内微循环的变化,从而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肝脏弥漫性病变的新指标或补充指标,用来了解肝脏早期弥漫性病变的程度,对慢性肝脏弥漫性病变的预后判断、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