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曲马多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高血压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心钠素的影响。 方法:于2004-12/2005-12选择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有1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并择期行股骨头置换术或股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4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每组2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所有病例在手术过程中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对照组患者术毕回病房常规镇痛,当患者自述疼痛难忍时肌注哌替啶50mg/次。静脉自控镇痛组患者清醒拔管后开始行静脉自控镇痛。术毕静脉给予曲马多100mg+盐酸格拉司琼3mg为负荷量。静脉自控镇痛液配方为曲马多900mg+芬太尼0.3mg+盐酸格拉司琼3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50mL。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毕、术后24,48h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浓度;监测心率、血压;并进行术后8,12,24及48h的目测类比评分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并进入结果分析。(1)两组高血压患者术前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值分别高于正常参考值[肾素活性:(0.42&;#177;0.37)mg/(L&;#183;h),血浆血管紧张素Ⅱ:(40.2&;#177;12.0)ng/L,心钠素:(379.00&;#177;76.60)ng/L]。静脉自控镇痛组患者术毕、术后24,48h时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低于术前;术毕、术后24h时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毕、术后24h的心钠素高于术前,而静脉自控镇痛组患者术后各时点心钠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静脉自控镇痛组术毕、术后24h心钠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患者术后8,12,24,48h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静脉自控镇痛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静脉自控镇痛组术毕、术后24h时由于疼痛缓解,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48h收缩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术后曲马多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抑制应激反应,降低高血压患者骨科手术后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值,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病灶性癫痫(non-lesionalepilepsy,NLE)致痫灶功能定位和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在术前综合评估的基础上,联合应用EEG、fMRI、PET等确定非病灶性致痫灶,采用显微痫灶切除、多处软脑膜下横切除术、胼胝体前部潜行切开术、选择性前颞叶切除术和联合手术以及立体定向脑核团毁损术等微创方式治疗37例NLE,随访复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37例NLE致痫灶定位情况EEG及PET阳性发现均为27例(72.97%),fMRI阳性30例(81.08%);其中三者均为阳性19例,三者中仅二者阳性12例,三者中仅一者阳性6例,除4例定位不一致外,余均确切定位。术后近期内1例出现一过性肢体肌力下降,余病例均无并发症。随访12~31个月,按Engle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判断,Ⅰ级24例(64.9%),Ⅱ级7例(18.9%),Ⅲ级4例(10.8%),Ⅳ级2例(5.4%),手术总有效率为94.6%。手术前后神经心理各项评估及智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1例(83.78%)病人生活质量改善。结论术前联合应用EEG、fMRI、PET等对NLE致痫灶能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根据临床特点和术前定位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是治疗NLE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2年10月~1994年5月,采用国产GZA-I型7相机联GZB数据处理系统及Compaq386/20型计算机分析做135例‘’”To-MIBI#息心肌平面显像.其中冠心病心肌缺血组中随机30例介入潘生丁与未介入活生丁心肌显像对照。现将资料完整的130例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冠心痛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急性或陈旧性);高心病及其他心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本组130例心脏疾病患者均系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经综合临床表现症状及体征,心电图或彩起及冠状动脉造形术检查,确诊为心脏疾病。冠心病心肌缺血组92例,男52例,女40例…  相似文献   
4.
瘦素、胆囊收缩素、血脂与胆石类型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缩胆囊肽(CCK)、血脂、胆固醇与Gs和HS两类胆石病关系。方法比较检测339例胆囊结石(Gs),67例肝胆管结石(HS)病员,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leptin、CCK、胰岛素、肝功能、血脂、脂蛋白等,评价各检测指标间关系。结果GS组leptin、CCK、BMI、胆固醇、甘油三酯、白蛋白、GGT、APO-a显著高于HS组(P〈0.05);GS组内leptin与CCK、BMI、胰岛素、转氨酶、胆红素、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HS组内leptin与CCK、BMI、胰岛素、转氨酶、胆红素呈正相关(P〈0.01),与白蛋白、APO-a呈负相关(P〈0.05)。结论Leptin参与调控脂质代谢,两类胆石Leptin、血脂等存在明显差别,从调控脂质代谢角度探讨Leptin在两类胆石中的作用可能对阐明胆石成因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标志物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肝纤维化标志物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和层粘连蛋白(LN)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临床意义, 采用RIA对52例慢性肝病患者, 42名健康对照者, 38例慢性肝病患者经保肝抗纤维化治疗后血清中的PCⅢ、HA、C-Ⅳ和LN进行检测, 同时与对照组和治疗后进行对比分析.慢性肝病患者血清PCⅢ、HA、C-Ⅳ和LN有不同程度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8例慢性肝病治疗后血清PCⅢ、HA、C-Ⅳ和LN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清PCⅢ、HA、C-Ⅳ和LN的测定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99mTc-DTPA-甲硝唑在正常动物的体内分布。方法:经小鼠和家兔耳缘静脉注射^99mTc-DPTA-甲硝唑(3.7MBq)后5min24h,连续采集血液和其它脏器标本,测其放射性。结果:^99mTc-DTPA-甲硝唑正常小鼠生物分布除肝脏、肾脏外,其余器官无明显分布。家兔血液清除研究在血中清除快,在血中呈双指数下降T1/2α为0.45h,T1/2β为3.18h。结论:^99mTc-  相似文献   
7.
18F-氟化钠(18F-NaF)作为骨扫描示踪剂已有50多年的历史,期间由于正电子探测器的缺乏等因素被99Tcm-MDP替代。随着PET/CT的发展,将18F-NaF作为PET/CT示踪剂的研究逐渐增多。18F-NaF本身的药物特性以及PET/CT相对于SPECT/CT的优势,使得18F-NaF PET/CT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优于99Tcm-MDP骨扫描。与99Tcm-MDP骨显像、18F-FDG PET/CT和MRI相比,18F-NaF PET/CT在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并且对于不同肿瘤的骨转移有不同的诊断价值。18F-NaF联合18F-FDG PET/CT扫描被证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18F-NaF PET/CT是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安全、有效、简便、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PDCA循环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效果在检验核医学中的差异性。方法以2010级5年制检验专业学生分组,1班46人为研究组,采用PDCA循环教学法,2班48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检验核医学成绩考核、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和对提高自身能力认同度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期末总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习积极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认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教学法在检验核医学中效果较好,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检验专业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可疑复发转移诊断中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PET-CT单用或联用价值差异。方法选取宫颈癌术后可疑复发患者90例,依次行PET-CT、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宫颈癌复发或转移灶与病理结果符合情况。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明显高于术前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升高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明显高于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正常宫颈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诊断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特异度显著高于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前淋巴结转移和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升高宫颈鳞癌患者术后应行PET-CT检查,以提高可疑复发转移检出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99mTc-DTPA-DG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燕凌  陈跃  范旗  何菱  李举联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0):1187-1189,1195
目的观察99mTc-DTPA-DG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DNA合成的影响,探讨99mTc-DTPA-DG作为一种分子显像剂评价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一步法合成99mTc-DTPA-DG,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DTPA-DG、FDG和DG(每毫升生理盐水中分别加入DTPA-DG、FDG和DG为5mg,25mg及50mg),干预24h后,掺入3H-TdR6h,检测3种药物是否参与人乳腺癌MCF-7细胞DNA的合成,比较不同的浓度下细胞的摄取率,以及不同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DTPA-DG及DG均掺入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DTPA-DG组摄取率高于DG组和FDG组(n=4,P<0.00),且浓度为0.5mg时3H-TdR摄取率最高。FDG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升高,摄取率逐渐下降,可能不掺入细胞核或者产生了细胞毒性。结论99mTc-DTPA-DG能够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反映细胞核的活性,可以作为一种分子显像剂评价肿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